分享

1 0 部 高 分 电 影 ,揭 露 社 会 潜 规 则

 印客美学 2022-11-10 发布于北京

进入社会后,我们会发现人情世故变得复杂起来,有的人在社会潜规则中迷失了自我。

其实,乱与不乱是个人选择,读懂了社会潜规则,坚守自我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为大家推荐十部揭露社会不同圈层的人情世故的电影,浅浅掌握与人的交往艺术。

- 01 -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芝加哥》

——麻木是对抗荒诞和虚无的解药

片源:爱奇艺

豆瓣评分:8.9

虽然《芝加哥》被定性为歌舞剧,但其对现实的辛辣讽刺相较于现实题材的电影过犹不及。

Billy Flynn操纵舆论,颠倒是非,将媒体与大众玩弄于股掌之间。

Velma Kelly与Roxie Hart在镁光灯下迷失了自己,即便出卖灵魂也没能满足自己不知餍足的欲望。

愤怒之下,激情杀人。

在律师的炒作包装下,两人从杀人凶手摇身一变为楚楚可怜的受害者。

被众人捧上神坛,顷刻间便被抛弃,回首才发觉最美好的时光居然是身陷囹圄之中。

一男两女通过或浮夸或婉转的歌舞,将虚伪的幕布扯下,暴露出现实的糜烂与荒诞。

“戏笑释一切”是本片主旋律,真诚善良在虚伪中显得无力而可笑,痛苦和不幸则成为肆意嘲弄的对象。

如何对抗绝望和荒诞?

影片给出的答案是麻木。

众人皆醉我也醉,只要不再天真,放弃理想,便能不断地沉沦下去。

《起跑线》

——逼急了,狗也要跳墙

片源:爱奇艺、西瓜视频、风行视频、乐视

豆瓣评分:7.9

作为喜剧的《起跑线》,其背后揭露的印度客观现实更为引人注目。

本片围绕择校而展开,涉及了印度的教育公平、学区房、学前教育、阶级固化、贫富差距、碰瓷等社会问题。

由于喜剧调性,影片采用了较为温和的方式提醒观众——原本留给贫困群众的机会正在悄悄被挤占。

与男主角拉吉形成鲜明对比的有底层百姓希亚姆和学校女校长。

希亚姆对待拉吉一家真诚热情。同时也是一位好父亲,为了凑钱给孩子上学,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碰瓷。

而当知道拉吉装穷上名校的真相后,他虽然愤怒,却不忍心去举报他。

因为希亚姆明白拉吉是一个好人,同为人父的他们为了下一代其实都没有选择。

看似刚正不阿的女校长原来是整个教育产业灰色利益链条的一环。

与出身寒门的女校长在媒体面前充当教育界良心的演技对比,拉吉装穷的伎俩也不过尔尔。

影片最后,拉吉女儿放弃名校而选择了公立学校。

结局未免过于理想化,但也不禁让人联想到现实。

真的会有人甘愿放弃来之不易的利益吗?

- 02 -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得失

《七个会议》

——化身正道的光,整顿职场

片源:网络

豆瓣评分:7.7

《七个会议》故事简单直白,单线叙述,好在剧情够爽,直击绝大多数社畜的痛点。

领导不负责任,惯性“甩锅”;同级玩弄潜规则,悄悄上位;同事理所当然地漠视“不正常”。

电影将这些元素全部层层扒皮,并通过主角把社畜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悲惨遭遇一一捅穿。

有人说,这部影片类似于职场的好莱坞大片。

正义终将得到伸张,坏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给了观众预期中的完美暴击。

电影中的几大恶人对职场乱象最初也是拒绝的,但在职场暴力的压迫下,屠龙者终成恶龙。

除此之外,主角野村万斋也让我们看见独立和自我的可贵。

无论如何,最起码得在职场的漩涡中能够保住自己的一方天地。

《恐怖直播》

——私欲至上的社会,只有利益之争

片源:优酷

豆瓣评分:8.7


韩国首尔某个平凡的早上,广播电台节目的主持人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一名貌似普通工人的听众在抱怨高额电费,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这样的话当然没有人相信,就在在同时,窗外的麻浦大桥竟然真的爆炸了。
 
大惊失色的主持人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作为媒体,第一件事不是报警,而是怎么刷话题度,怎么增加播放量。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恐怖分子”从始至终只想要总统一句亲自的道歉而已。一句道歉,几十个人质的姓名,孰重孰轻?一场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
 
你难以想象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那一间小小的直播厅,却能给你带来无穷的震撼。有些事情比炸弹更可怕。
 

《错位》

——不开会,您老兄到哪里喝酒?

片源:爱奇艺、电影网

豆瓣评分:8.1

影片用一个荒诞又土味且本土化的科幻故事反映了文山会海的无意义。

主角赵书信为了逃避各种琐碎无意义的会议,造出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错位》在镜头语言上大量使用先锋的隐喻和符号,具有后现代的味道,不再去掺杂历史的痕迹。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黑、白、红色光线来体现赵书信的孤独、恐惧、无奈与困惑。

而在场景的布置上,同样通过大片的、对比强烈的白、黑、红的颜色搭配,营造出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特别是在梦境中,通过老夫子坐在沙漠中看电视这种充满荒诞感的镜头,加上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谶语,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高度概念化,和对一个时代的预告。

很多网友说这部影片开启了国产科幻片的大门,让观众认识到了科幻片的魅力。

其实,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人们对于身份认同的焦虑感。

赵书信所创造的机器人与本人进行权力的争夺,这是对于人性的一种讽刺。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片,还不如说这是一部探讨人性与科技的影片。

《不成问题的问题》

——伪善是最大的庸常之恶

片源:网络

豆瓣评分:8.1

电影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复刻出典型的人情社会。

男一号丁务源的处事哲学是上找靠山,下拉圈子,排挤对手,私利为先——而这一切,都是披着人情的外衣在进行。

即: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

作为电影而言,影像极简,镜头克制。

通过运用大量的中景镜头,表达客观,娓娓道来,宛如一部从白雾中走出的民国老电影。

电影呈现问题的方式是中国式的。

问题其实被呈现得尖锐又绝望,但却完全没有愤怒的指摘、锋利的批判,也没有居高临下,而是润物无声地端出一角,一截,一片。

人们会意,微笑,摇头,轻声慨叹,然后茫然四顾。

充满留白和意会,一切都在揣度之中。

- 03 -

有人活着,就已经用尽全力

《蛮荒故事》

——要看见人性的缺点,然后抑制它

片源:爱奇艺、优酷、B站

豆瓣评分:8.8

《荒蛮故事》是由身处绝境的普通人无奈被迫暴力复仇的6个小故事组成的黑色喜剧。

这些故事分别独立的,之间没有联系,并且导演并不沉迷于叙事,节奏清醒简练,对人性刀刀见血,见好就收。

影片在形式上有实验性和预见性,内容简短,干净利索地揭露了人极具兽性和黑暗性的一面,也尖锐抨击了腐败成风、经济和社会严重不平等的社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道德咒语如是道。

荒蛮故事并没有发生在蛮荒之地,它发生在文明的世界,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行为和心中。

当我们自为自己的聪明已经足够,可以主宰这个世界和自我时,世界不动声色地强力扭转我们脆弱的运命和巧妙利用着我们疯狂的念欲。

《父子老爷车》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片源:爱奇艺、电影网

豆瓣评分:7.3

在《傻帽经理》里讽刺的太过的陈佩斯父子,在这部电影里收敛了不少。

但主题仍是黑色幽默,对于当时改革最前沿的乱象,依旧有所揭露。

借用父子俩的“土”与深圳的“洋”形成的鲜明对比,暗暗批判了日渐嫌贫爱富的风气。

在嫌贫爱富的背后,影射的是资本与理想主义的零和博弈。

电影的最后,陈氏父子似乎并没有屈服于资本的力量,而是选择放弃在特区的一切,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但同时代更多的人,选择拥抱了资本,并慢慢占据了现在舞台的中央。

而资本永远对那些听话的、稳定的,能够带来增值的人,表达自己的善意。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陈佩斯渐渐淡出了中国电影,而另外一些人物则流光溢彩。

《大佛普拉斯》

——众生皆苦不堪言

片源:网络

豆瓣评分:8.7

在第54届的金马奖上,《血观音》讲述了台湾上流社会的残忍与肮脏,《大佛普拉斯》则着力于刻画台湾底层民众穷苦众生相。

《大佛普拉斯》其实是《大佛plus》,名字起的很随意,这部影片的风格也充满了戏谑的黑色幽默。

肚财是个拾荒的流浪汉,他的朋友菜埔是个看工厂大门的单身汉,两人无聊时会偷看工厂老板的行车记录仪。

除了肚财和菜埔,影片中还出现了其他底层人士的众生相,比如在便利店打工的土豆,住在海边哨所的流浪汉释迦,以及肚财在废弃仓库里遇到的自杀者。

他们都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但是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帮助。

影片中大部分采用了黑白色调,而当出现行车记录仪的画面时,则切换成彩色。

仿佛导演在用尽全身力气强调:“有钱人的生活果然是彩色的。”

被众人膜拜的大佛内藏着一具被权力与欲望牺牲的女尸,讽刺效果在此刻被拉满。

大佛是贯穿影片的一个线索,善男信女们为了这尊佛像花了很多心思,甚至一个工艺上的瑕疵也要争执半天。

但他们却忘了有句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佛修得再好,也比不上多做几件善事。

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社会底层的生活有多艰难,导演直接用旁白给出了答案:

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哪还有力气去讲那些有的没的。

影片的旁白很多,甚至超过了主角的台词。

而一些不重要的配角,比如释迦只有一句台词,自杀者甚至一句台词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是社会底层的一种失语现象,没有说话的权力,说的话没人在乎,渐渐的也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红灯停,绿灯行》

——人性的可能是无穷无尽的

片源:网络

豆瓣评分:8.3

一部由黄建新导演在1996年推出的影片,依旧是黄氏风味,一部接地气的都市喜剧,只是在欢笑的间,带着些许苦味。

通过一些既好又坏的小人物借驾校学车一事演绎了社会百态。

这些出场人物包括了待业准离异妇女、痞气个体小商户、大款、记者、知识分子、驾校教练、驾校校长……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那个年代,属于他们这个阶层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使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通过这些人的一言一行,也能轻松代入。

影片在单纯地刻画小人物之外,还对社会风气、社会体制进行了嘲讽和揶揄。

本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缺点,但时而显示出的无奈又让人同情。

痞子“绿豆”不务正业,但他对瘫痪的母亲十分孝顺;记者利用职业特权,各种揩油拿好处,不过在关系团队利益的大事前,又积极用自己的特长为大家圆滑得解决问题;句号饰演的大款平日里趾高气昂,嘴巴不留情,一切用钱说话,但不越过底线……

在市场经济开始发挥威力时,各个阶层的人都难免卷入其中。

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或丑陋或别扭地来分享这种发展带来的“红利”,并被迫做出改变。

但通观全局,经济的逐渐繁荣推动人们开始走向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形态。

而普通人心中那份难以撼动的纯真和正直始终占据着自己的良心。

社会潜规则是另一套平行于道德的系统化准则,其中夹杂的道理穷尽一生也很难学通。

尽管人性的恶与善时常斗争,但人类文明教会了人类运用理性,面对现实,做出自己认可的选择即可。



 作者:老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