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札记119:让温情与充实驱散老年的孤独

 劳月 2022-12-08 发布于浙江

2022年11月26日下午,文澜读书岛今年第23期(总第119期)阅读分享会在浙江图书馆集体视听室进行。本期分享的是日本年龄最大的处女作作家若竹千佐子的小说《我将独自前行》。

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老师坦言,如今中国步入老龄社会,读书岛的书友中有很多老年人,于是,这本老年人写老年生活的小说,便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值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聊一聊。一年多前,他从《浙江工人日报》上看到了书友周玲丽发表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觉得非常好,就邀请她来给大家作分享。

周玲丽是个从事跨境电商运营的年轻人,却非常喜欢这本日本老人写的书。她结合漂亮、清爽的PPT,为到场的几十位书友分享了她的阅读感悟。

周玲丽认为,《我将独自前行》文字凝练,内心独白细腻温和。用八年时光打磨的文字,是对自我人生的认真修缮。循循善诱的字里行间,是赠予女性群体的温柔指南。温和平静的心灵絮语,是对老年群体的温柔抚慰。

她告诉我们,书中描绘了一位日本女性在人生各阶段的角色适应:年轻时离家出走,独自到大城市打工的职场女性;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围着丈夫和孩子转的家庭主妇;子女成家,丈夫离世,孤苦伶仃的独居老人。不知不觉中,对丈夫、孩子的爱变成了自己的枷锁。从热闹到孤独,从拥有到失去,桃子成了垂暮之年的孤家寡人,直到剥离掉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后,桃子才逐渐感受到破茧成蝶的自由。

周玲丽指出,桃子一开始为了家庭完全牺牲自我,遭遇变故后,她相当于变相地被家庭抛弃了。很多时候想着就随她先生而去,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不大。经过漫长的挣扎与思索,她顿悟了,不能就这样放弃自己,不能这样浑浑噩噩。她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人这一生终究是要活成自己的,没有什么人比自己更重要。比爱更重要的是自由,自立。“从今往后,涌上来的笑意就是涌上来的动力”,74岁的桃子决定“独自前行”。周玲丽的剖析很到位,清晰地为我们梳理了整本书的脉络,展示了桃子从消沉到积极的心路历程,传达出人间重晚晴的温情与暖意。

谈到书中桃子和女儿的关系忠实复制了母亲与桃子的关系,周玲丽讲起了自身的经历。作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个女儿,她深切感受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想。若你曾有缺憾,就弥补给自己。若你一直怀抱愿望,就自己去实现。她援引了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中的一句:“她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因为她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周玲丽从《我将独自前行》引出了一个新名词——玄冬文学。“玄冬”指的是有如冬天般深沉平静的迟暮之年。与青春文学相比,玄冬文学是沧桑之后的洒脱,是历经千帆后的沉淀。它涵盖的思想内容包括:①自我认知——看清自己,放过自己,放下执着。②反思和他人的关系——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不为别人活。“没有任何人比自己重要。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就去做。就这么简单。”

为了做好这次分享,劳月老师特意把书寄给了文澜读书岛最年长的两位书友贾灿园和韩和林老师。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来不了活动现场,但都发来了他们的阅读体会。

贾灿园老师写道:这本书里写了一个人面对死亡、面对衰老而走向孤独的故事。若没有同样的经历,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本人深深感受到书中最深刻但又非常细碎的那种情绪:孤独。虽然心境在不断变化,但迟暮之年的孤独贯穿始终。然而这种孤独并不消极,我和作者一样,怀抱着勇气,用平静、淡然的态度享受着独行。

韩和林老师是文澜读书岛第一期阅读分享会时的书友,一直跟随着读书岛一起读书。他写道:我喜欢读《我将独自前行》,因为它能解开老年人心中郁结的困厄。我们要用桃子的方法去化解心中的忧愁与伤感,用桃子的方法去活出自我来,使老年生活照进光亮,而不是灰暗无趣。

劳月老师也谈了他的阅读体会。一是我们怎么迎接老年?劳月老师一退休就报名成为浙江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创办了文澜读书岛,就是因为要在退休之后,找寻适合自己的道路,迎接老年生活。很多人希望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放在孩子身上,而很多孩子却不愿意背负父辈的理想,希望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年轻人对父辈的反叛,对家庭的反叛,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所以,老年人应该有老年人的生活,而不是阻碍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规律。

二是孤独的老年生活究竟好不好?对若竹千佐子笔下的桃子,劳月老师持保留看法。整本书基本上是一个老太太在自言自语,极端孤独,极端自闭,这是极容易产生抑郁的。他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活在世上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社交。离开了社交圈子,人很难生存下去。老年生活的最重要之处,是走出去,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圈子。沉溺于孤独,或者说享受孤独,对于老年人,无疑不是一个好选择。

三是回首往事和放下往事的关系。人到老年喜欢回首往事,但不要沉溺于往事。过去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然不能忘记,但不要过于计较。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积极寻找生活的意义。

在互动讨论环节,多位书友畅谈了自己的阅读感想。

有的书友从书里桃子被骗的情节讲到,我们可以与孤独碰撞,但不能在孤独中老去。一方面我们要服老,和儿女多作交流。另一方面,老年人可能会犯一些小孩子也会犯的错误,作为儿女来说,需要同父母更多地沟通与交流,相互体谅。

有的书友指出,这个小老太在和孤独作伴的日子里,总是各种自言自语,不禁让她想起十年前刚到杭州的时候,也是这样子孤独了很长一段时间。有过经历,就能体会并容易理解桃子的感受。在孤独中不断地取舍,不断地循环往复,看起来是有点凄凉,但这不就是想要远离子女、不想耽误子女生活的老年人的生活吗?失去了爱人的老人,在品味美好的时候会感到痛彻心扉。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内心的自我才能够完全真实地释放出来。每一份情感的表露都是真切忘情的。桃子的孤独让桃子认识了自己。很多人说这是一份重生,但她觉得这是一份可以适当避免的孤独。

有的书友说,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牵挂。如果在这世上没有了任何牵挂,那会活得非常悲凉,难以找到生存的意义。有时候,你想挣脱的,往往恰是你最牵挂的。当你远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回忆与怀想。这本书中让她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回忆丈夫的那几段文字。这使她想起两位老人:一位是杨绛,另一位是她奶奶。她们俩都活过了一百岁。杨绛先生相夫教子,家人走后,她担负起丈夫、女儿作品的整理工作,最后从容面对死亡,坦然地说,我该走了。她奶奶基本上没有文化,一直在劳作,到耄耋之年干不动了,她经常坐那里发呆。她不知道那时的奶奶是不是也在作自我心理对话。不论年轻也好,年老也罢,谁也不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个先来。所以她最大的感触是,尽可能地享受当下。

有的书友想到了他的老父亲。母亲得了肺癌走后,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当时他们三兄妹做了一件现在看来非常正确的事情——给父亲找了一个老伴。十年过去了,父亲今年76岁,吃得好,睡得也好,每天钓鱼,人很开心。回过头想想,当时有很多反对的声音,现在发现这步没走错。人生在世,活着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小事。当我们讨论孤独的时候,当我们跟长辈或者晚辈讲述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双向的沟通,忘了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去审视以及纠正的。

有的书友汇报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经历,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和普通话二甲证书,到浙江老年报、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以及浙江图书馆做志愿者。一次在中学同学微信群里晒了参加读书岛分享的三本书《世间的小儿女》《惠民济世》《北宋的十一张面孔》,得到了今年89岁的语文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使她深受鼓舞。她认为,老年人既要服老又不能服老,还要好好生活,天天向上。

还有几位老年书友感慨地说,对于老年人来说,与社会的沟通是必要的,完全孤独的生活无法继续。力所能及地从事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无疑十分重要。像书中的桃子,耗费了太多的心神在虚幻中,一方面自我安慰,一方面刻意消沉,封闭自我。人终归还是要向前看,不能总活在过去,而应学会放下。好在桃子最后走出来了。

书友们一致认为,老龄化所面临的挑战,带来的无奈、无助与恐慌,亟需引起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更多地关心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激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融入社会,改变现状,消解孤独,让余生过得更好。

每个人都会老,晚年生活丰富了,开怀了,社会才更会祥和。

本文摄影:三叶草、沉言静思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