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传》连载23 文庙与武庙

 张效雄 2022-12-08 发布于湖南

宁远文庙 保存完好的文化建筑

“巧不过零陵”指的是老零陵县人的风格风范。“巧”的意思,既有褒义亦有贬义。好的方面说的是,零陵人聪明灵活、精明能干;不好的方面来说,零陵人会做生意,善于投机取巧、偷奸耍滑。

这个巧,咱且不去说。但零陵人是讲文化的,文庙保护得好,就是一个例证。

文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县的最高学府,民国以前的建制县,县城里大都有文庙,是为全县最高的文化机构。

湖南保存较好的有浏阳县的文庙,现在是浏阳市一中的主体。湘潭县的文庙在老县城的,最初的湘潭师范就建在这里,我的父母都是从这里毕业的。湘潭师范后来改为湘潭师专、湘潭师院,一直设在文庙里,现今还是学校的一部分。当然新校区已经搬到城外去了。

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县城的文庙都不复存在了大都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

文庙除了是祭祀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专用场所外,也是县里的重要文化场所,尤其是考试专用。古时候定期要在这里举行岁试和科试。岁试古称考秀才,科试是选送优等学生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会试。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建筑物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中轴线上自南至北建筑分别为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对称式排列着登圣坊、步贤坊、腾蛟门、起凤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建筑。大成门及乡贤、名宦两祠建筑相连形成一道东西屏障,将文庙分隔成前园与后院两进院落。建筑布局十分规范,为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式建筑风格。

宁远文庙历史悠久。

宋乾德三年,原泠道故城迁来宁远新县城始建,称学宫。明洪武二年,知县朱公庆重建,置学粮六百石,明洪熙初、成化十一年相继修复。明嘉靖十五年,知县周凉惑迁学于东廓,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刘孔愚复移帮地重建。崇祯末毁于兵燹。

清康熙七年,宗人府高珩捐银二十四两修沿宫墙,至光绪八年,黄习俗以四品军功回乡,倡修文庙,耗银六万余两,历时十年,易大成殿、大成门、崇圣祠檐柱为石,重修棂星门石坊等。

民国元年,文庙被改为民众教育图书馆。民国十五年至民国十六年,文庙被县农民协会占用办公。马日事变后,仍为县民众教育图书馆。

1942年,湖南私立育群中学从省会长沙避日寇迁来宁远占用文庙作校舍,东西庑、明伦堂等房内均增为二层木楼,楼上作宿舍,楼下作教室,文庙雕花门窗均被拆除。

1954年,文庙房舍被改作宁远县粮食局直属仓库,全被安装木仓,东围墙被裕民发电厂开洞作锅炉门,照壁一带为电厂堆木柴的厂棚。后园被宁远县简易师范占用。

1959年3月,宁远文庙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县文化馆进驻文庙管理。省文化厅拨3000元,将乡贤、名宦祠改作图书室和办公室。县文艺学校随文化馆进驻文庙,西庑被改作教室,大成殿被改作男生宿舍。

1963年,湖南省文化厅拨9000元,翻修大成殿屋面。1983年,湖南省政府重新公布宁远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文庙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的建筑格局,与其他庙宇相似,各地大同小异。宁远文庙也保持了这种基本格局。

宁远文庙分为前园、内院、后院三重院落。其中大成门将前园与内院分隔开。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将内字与后院分隔开。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建筑布局。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石质牌坊)、大成门(硬山三级马头墙)、大成殿(重檐歇山)、崇圣祠(硬山前檐后单檐)等建筑。两侧分别对称式建有登圣坊、步贤坊(砖坊角亭)、腾蛟门、起凤门(方门角亭)东庑、西庑(硬山)、明伦堂、尊经阁(硬山)建筑,其中、内院采用连廊将所有房屋连接在一起,后院原建有学仓、庖厨(今不存)。

文庙的主要建筑有以下几处。

泮池,位于前园最南边,南为照壁,东为步贤坊,西为登圣坊、北为棂星门。泮池为方整石砌筑,深2米,直径33米。 [3]

棂星门,位于泮池北面正中。为方形四柱三门二中天式石牌坊。宽8米,深1.5米,高8米,卯隼结构,高镂孔浮雕门匾,镂孔花窗。前置立雕石狮两尊。主楼北面的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为其留下了时代特色。

大成门,位于棂星门北正中33米处,两侧左右分别与乡贤、名宦二祠共山墙相连。宽17米,深13米,高9米,台其高0.45米,三级马头硬山单檐屋面,三洞双开大门,纵向两列、横向四列柱网,前后檐;廊下为高浮雕镂孔石柱各二根,高5米。卷棚檐饰。前中门石柱以“双狮戏子”圆木雕为誉替。大门饰乳状门钉,山墙下有彩绘壁画及鱼龙泥塑。

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位于大成门北26米,座北向南,建在高1.8米的平台上,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东西宽28米,南北深20米,占地56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高18.5米,四面环以3米宽走廊。柱网为横五纵六、廊柱为石制,前后廊檐石柱为高浮雕镂孔龙凤石柱,东西两侧为八棱形石柱。全柱为杉木,径大0.4米;采用穿斗式,抬梁式混合构架,檩上铺望板,前廊卷棚开花,月梁上有木雕花卉图案装饰,檐下饰卷棚。带窗页子门;头檐下饰繁式、乱纹式花窗。

再就是月台及丹墀。月台在大成殿正前方与大成殿相连。东西宽13米、南北深9米,高1.5米。三面护以围栏;丹墀在月台正中,宽4米,深3米,成1.2米——0斜置于月台前,由五块石版组成五龙戏水高浮雕镂孔石雕图案,两侧垂带石上建有石护栏。月台枋栏、须弥座、及丹墀护栏、抱鼓、菱角石上均饰有动物、植物花卉图案。丹墀前立有圆雕石狮一对。

崇圣祠位于大成殿后18米,座北朝面。东西宽17米,南北长13.5米,占地229.5平方米。为重檐、后单檐式硬山建筑,台基高1.8米,殿高13米。南北向柱网两列,东西向柱网四列,穿斗式、抱梁式混合构架。前檐下饰高浮雕塑云龙石柱两根,全柱为杉木园柱,径36厘米。走廊饰卷棚式天花。两檐间饰有2米高繁式长窗。带窗页子门。两山下有及前山墙马头下饰有灰塑、壁画。殿前有踏步8级,踏步前置图雕石狮一对。

宁远文庙以精美的石雕著称,特别是20根整体高5米的灰色大理石蟠龙舞凤石雕柱采用高浮雕镂空工艺,为中国古建筑中所仅有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人们称为“国宝”。庙内还有月台围栏石雕、丹陛石雕、棂星门石坊石雕,及三对立狮石雕,这些石雕的工艺手法囊括了高浮雕、镂孔、浅浮雕、线刻等。石雕与朱梁黄瓦的宫殿式建筑相映生辉,犹如一座石雕工艺博物馆。

古文庙建筑规模庞大。大成殿前面有三门,中间仪门,两侧戟门。仪门外有青云桥,架于泮池之上,池外筑有“宫墙”。大成殿后有“崇圣祠”,供奉孔子之父叔梁纥的牌位。大成殿左面是“明伦堂”,堂内竖有朱熹写的“忠孝”、“廉洁”匾额。明伦堂下有两个书房,一为“育才斋”,是儿童学习的地方;一为“兴贤斋”,是举人秀才的住处。右面是“乡贤祠”,还有“名宦祠”、“孝子祠”、“节妇烈女祠”等建筑,均毁于五十年代初期。

文庙现存的建筑有大成殿和东西两庑,面积约700平方米。

大成殿的神台上原来供大体上着木刻朱地金字“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侧有四子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和十二哲(闵子、冉子、促、宰我、子贰、冉求、季路、子由、子夏、子张、有若、朱熹)的牌位。

殿内垛柱上原挂有“德配天地”、“万世师表”、“与天地参”、“圣神天纵”等匾额。

大成殿两侧的东西两庑称“配享从祀”。“从祀”的“先贤先儒”牌位是朱底黑字。

左侧东庑在明朝以前供奉董仲舒、程灏等47人牌位。清道光年间增至65人。

右侧西庑在明朝以前供奉张载、程颐等47人牌位,清道光年间增至56人。

民国时期及以前,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县内大小官吏和儒生,都要聚集文庙举行祭典,行三跪九叩大礼,先孔子,后拜“四配”、“十二哲”和“崇圣祠”等。

零陵也有文庙 保存完好

老零陵县也有一处文庙,称零陵文庙或永州文庙。

零陵文庙坐落在零陵城东部的东门巷,与永州市五中校园一墙之隔。或者说,这个永州五中,就是在永州文庙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零陵文庙始建于宋朝喜定初年(公元1208年),原址在河西愚溪桥左,后曾六次迁移改建,四易其地。

文庙又名“县学宫”“先师庙”“孔子庙”“圣庙”。始建于宋嘉定元年,清乾隆四十年重建。

零陵文庙依山势而建,旧制规模宏伟,是由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棂星门、戟门、仪门、泮池及崇圣祠、明伦堂、兴贤斋、育才斋、名宦祠、孝子祠、节妇烈女祠、乡贤祠等众多建筑组成的庞大的古代建筑群。现仅存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大成殿为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高17.1米;彩绘额坊,疏朗雄大,歇山重檐,翼角高翘,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正脊置宝鼎。殿前、檐下有石柱四根,其中两根为汉白玉柱,雕刻蟠龙,龙身矫健,对向回舞盘旋;另两根为青石柱,雕刻飞凤。殿前、后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整块石丹墀雕刻云龙。木横枋、飞檐,大成殿四周的石围栏和台阶的石脚上,皆雕刻人物及飞禽走兽、花卉,技艺精湛,手法多样,阴刻、浅浮雕、圆雕、高浮雕、镂空雕等,雕琢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

零陵文庙的五龙御路石、石狮、石象,大成殿内供奉孔子的须弥座案台,殿前的石柱,大成殿和月台四周的石栏板以及大成殿后的《圣祖皇帝御制至圣赞碑》等,使用的都是汉白玉石料,显得素雅而高贵。1956年、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州文庙虽饮经风雨沧桑,但作为古建筑,仍以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备受世人瞩目。

现存的大成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7米的台基上,台基及月台用青石筑砌。两庑各长35.8米,宽9.3米。

大成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殿高13米,庄严雄伟,富丽肃穆,彩绘斗拱,疏朗宏大,歇山重檐,翼角高,屋顶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两条彩龙匍匐屋,托着一宝葫芦,极为壮观。

大成殿前檐下有汉白玉柱及青石柱各两根,柱上是龙盘凤舞的浮雕,两根木柱上亦刻着蟠龙、飞凤,额枋为“双龙抢珠”等镂空木雕,殿前石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月台中部前方的石丹墀上有浮雕的大小五条盘旋云龙。

此外,殿后还存有玉石碑一块,立于青石刻的乌龟背山,碑文系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的清圣祖御制《圣对赞》,石碑两边的雕刻十分精巧。

所有这些木雕、石刻的飞禽、走兽、花卉、人物等,都各具风采,造型生动逼真,雕琢玲珑剔透,堪称艺术珍品。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

上个世纪中期,庙内石刻、石雕、木雕等遭到破坏比较严重,1981年至1982年由省文物部门拨款,原县级永州市(现零陵区)文物管理所主持进行了维修。

1982年维修时,请零陵县建筑公司退休老工人、画师杨先哲先生用了四个多月时间,重绘山水、人物故事藻景120余幅,殿正中靠后墙处有高1.7米,长6.2米,宽2.7米的汉白玉神台,

1983年,塑了高2米的孔子像坐落其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永州市下辖的新田县,也有一处新田文庙,位于新田县城龙泉镇立新街东侧,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清顺治十一年和康熙年两次维修;清乾隆二十七年迁建文庙于县署右(今县教师进修学校址),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形成现有规模。庙院总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格局分为四进,由西向东依次为:泮池、灵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从围墙外的“毓粹门”俗称东华门或“观德门”俗称西华门进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泮池,它形如半月。绕过泮池,是一座四柱三坊青石结构的灵星门牌坊,正中楷书写有“灵星门”。左右分别是“太和”“元气”,牌坊后为“金声”“玉振”。整座“灵星门”饰以镂空雕花栏板,浮雕双龙戏珠和文曲星图案,四根立柱上分别周凿着四只昂首向天的石狮,布局显得庄重肃穆。

过灵星门拾级而上便是大成门,左右两边是名宦祠,又称两庑。“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意为“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名宦寺是后世供奉先儒的地方大成门是砖木结构,屋面盖黄色琉璃瓦、马头墙,大门的门簮、门楣饰以精美木雕,门叶上布满鎏金门钉,建造得庄严大方。

进入大门便是大成殿,殿前有一露台,是祭祀时歌舞行礼的场所,上有石栏干护砌,前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浮雕五龙丹墀、栏干两边分别有白玉雕刻的“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栏板。可惜“文革”期间被损坏,只剩些残件。大成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九脊、黄瓦飞甍、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中供奉着孔子塑像。

大成殿后是崇圣祠,原称启圣祠,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纥,到了清雍正元年年时,因谕封孔子五代祖先配王爵尊号,并谕准其祖父伯夏,三世祖房叔,四世祖祈义,五世祖金父入祀,才改名为崇圣祠。除了主祀孔子五代祖先外,并配祀孔鲤等十位先贤先儒。

殿内左侧现存一块清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详尽地记述了中国西北部准噶尔部落自西周宣王至清乾隆等朝屡叛屡平的经过。使这一反映中国国家统一的重大事件通过此碑刻得以记录,碑高2.5米,宽1.45米,两侧阴刻盘龙纹,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2002年5月,省人民政府公布新田县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文庙外,还有武庙。

中国历史文化建筑中,一般来说,文庙为各建制县必有,很多地方也设有武庙。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主要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

唐朝开元年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武庙始置亚圣十哲配祀,唐肃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

武庙十哲,是指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姜尚(即姜子牙)为主祭对象,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唐肃宗上元元年,尊姜子牙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为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

秦武安君白起、

汉淮阴侯韩信、

蜀汉丞相诸葛亮、

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

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

汉太子少傅张良、

齐大司马田穰苴、

吴将军孙武、

魏西河郡守吴起、

燕昌国君乐毅。

及至宋代,逐渐形成奉祀姜太公的武庙,同文庙相对应。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但不同文庙相对应。

到民国初年,关羽和岳飞都成为“忠义神勇”和“文武双全”的历史文化人物楷模,历代官方一贯倡导并被民间所广泛接受的“忠义”、“尚武”精神,在这两个历史人物身上得到了凝聚性的集中体现。

全国各地的武庙不少,例如南京。

南京武庙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东侧、玄武湖南岸、明城墙南边。此前,明初曾在鸡笼山南侧建武庙,为明朝京师十庙之一,为奉祀关羽场所。此庙民国时期为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现为南京市委、市府等机关所在地。

南京武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原址为明朝南京国子监文庙,为京师“十庙”之一,是中国最高等级的京师文庙,规模宏大,殿宇轩然,有大成殿三间,还有东西斜廊各五间,露台高阔,前有大成门,棂星门三座等,明亡后废弃。清军入关后,改鸡笼山东侧的明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又国子监东部的南京文庙改为江宁府文庙,清嘉庆年间,江宁府文庙横遭火灾,咸丰年间又罹战火,同治年间将江宁府学和文庙迁至冶山,改明代皇家道观朝天宫为江宁府文庙,东侧重建江宁府学。

同治八年,将鸡笼山东侧的文庙旧址改建为武庙。民国时为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现初大门为民国时建造,大殿、配殿、厢房均为清代建筑。

1991年,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州也有武庙,座落于零陵古城东山景区,同样是为祭祀三国名将关羽而建的庙宇,又名关帝庙。原系孱陵侯庙,明洪武初年修建关庙,现存正殿建筑为清光绪十年修建。

永州武庙,又称零陵武庙,坐落于永州零陵古城东山上高山寺右侧,五进五开间,历史上曾是湖南南部永州、衡阳、邵阳、郴州等州府共同奉祭的高等级武庙。在呼应联防平叛的军事统筹机制上,武庙有着惊人的影响力。武庙每次维修,四州武官都要组织捐款;举行祭祀,各州武官都会参加。永州武庙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最具地域特色的武庙,曾见证明清时期当地誓师出征、军情会商、传送捷报等重要军事活动。

永州武庙坐东向西,依山就势,原建筑规模宏大,是由山门、戏台、拜殿、主殿、后殿等组成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现仅存正殿、殿前抱厦、五龙丹墀等为旧物。正殿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高台围栏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红墙青瓦,殿前设六柱单檐歇山抱厦,抱厦后脊延伸,与大殿重檐连为一体,形成双沟。殿前四根青龙石柱,浮雕蟠龙,龙头硕大,张嘴含珠,为全国最大青石龙柱之一。2012年,永州市文物管理处组织对零陵武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廓清了武庙旧有规制和格局,武庙的整体历史风貌落出真容。在此基础上,零陵区对武庙进行恢复性修缮。

永州武庙武庙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是石雕艺术。廊前有六柱,其中青石龙凤柱四根,浮雕雌雄蟠龙,龙头硕大,张嘴含珠,栩栩如生,两雌龙怀抱小龙,小龙形态活泼天真,精美绝伦,实属古代雕刻艺术精品。殿内关云长神像前原有“秉烛岂避嫌此夜心中思汉,华容非报德当日眼底无曹”等对联,于20 世纪 50 年代毁坏。抱厦前的两尊石雕雄狮、青石浮雕五龙御路石,筋骨鳞爪毕现,功力透彻,雕琢精细,栩栩如生。殿正门上方原挂有一横匾,正书“与天地参”四个大字,系光绪十二年零陵总兵才勇巴图鲁长明敬献。 殿台基前有石狮二尊,青石丹墀 浮雕云龙,气势雄伟。殿后有歌颂关云长功德的圣诰碑一块。1993年5月,国家文物专家、中国政协委员郑少燮参观武庙时指出:“武庙仅四根青石龙柱,国内就无与伦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