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族的贡献—蒙古族为统一西藏做出贡献及青海蒙古族的由来

 青城历史聊斋 2022-12-08 发布于内蒙古

青海,古称“河湟之地”,为古来羌族、党项等聚居之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征服青海高原之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赵充国——他于公元前61年率军平定青海东部,并在河湟(西宁附近)屯田、修路。

此后,由于战乱等原因,青海长期脱离于中原王朝之外:唐时属于吐蕃,宋时属于当地藏族建立的“角厮罗政权”。

至元代,强盛一时的蒙元帝国灭亡西夏,然后挥军征服青海东部,忽必烈大汗在青海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各处。

虽然这种统治的控制力不强,仍有诸多土司部落实际上独立于政府之外,但不管如何,元帝国在青海有驻军、有税收,从这个意义上说,元代的青海已经完全属于中国的领土。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元末战乱,大明崛起

明帝国自建国之初,即确立了防御性而非开拓型的国防政策——明太祖曾说:“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明实录》),又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皇明祖训》。

终明一代并不提倡以武力征伐的方式开疆拓土。

具体到青海,明中央在这里设立了“塞外四卫”等机构。

但实际上,“塞外四卫”的属民并不列入国家户籍,朝廷既不派流官治理,也不派兵驻扎,也没有税收——所谓的“四卫”其实就是世袭的地方部落。

至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年),因遭蒙古侵扰,四卫的名号也作废。

可以说,自元末战乱以来,直至清代初期,青海地方是脱离于中央政府之外的。

有明一代,蒙古人的势力仍然强大无比,虽然他们已经分裂为几个部分,但仍在从山海关到中亚大地的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纵横驰骋,建立了多个属于蒙古人的帝国。比如我们熟知的建立了呼和浩特的明代阿拉坦汗、林丹汗等北方蒙古汗国,以及新疆、中亚地区的卫拉特蒙古诸汗国。

  16-17世纪中期,即明朝正德至万历年间(1506-1620),从河套一带大规模进入西海(青海湖周围)地区的蒙古部落,被称为“西海蒙古”。这一蒙古部落的进入,使青海成为我国蒙古族活动的又一个中心地带,而且对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蒙古族的大迁徒中,蒙古部落支派非常复杂,其中鄂尔多斯的亦卜剌部与土默特的阿拉坦汗部是影响较大的两个部落。他们先后活动于西海地区,加强了与这一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和联系,同时将藏传佛教传入蒙古社会,对蒙古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迁入青海的原因因时而异、因部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整个迁徒过程和结局以及在历史上的影响又各不相同。

  元朝灭亡后,元皇室及蒙古贵族退出中原地区,蒙古遂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称为“鞑靼”,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地区,又称为“东蒙古”;西部称为“瓦刺”,游牧于漠西地区,又称为“西蒙古”。整个蒙古实行六万户制,分左、右两翼,左翼三万户是察哈尔部、喀尔喀部、乌梁海部,由可汗直接统帅;右翼三万户是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由可汗派济农(副王)统领,附属于可汗。但此时的可汗再无往昔的威风,各封建领主占据一方,互相攻掠,战火不息。

达延汗(1474-1517年)属土默特部,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即位可汗,在枭雄迭起、封建割据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蒙古内部的统一,在蒙古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可汗。他首先击杀了权臣亦思马因,牢牢控制了左翼的统治权,继而矛头直指亦卜剌、满都赉·阿固勒呼等为首的右翼三万户。在征服的初期,达延汗采取了联姻的手段,但遭到亦卜剌的爽约。联姻失败后,他果断采取政治干预措施,派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济农,统治右翼三万户,但乌鲁斯博罗特被亦卜剌、满都赉·阿固勒呼等共同设计刺杀致死。达延汗联姻失败,派王也被杀,最终对右翼采取了兴师讨伐、诉诸武力的措施,经达兰特哩衮战役,亦卜剌、满都赉·阿固勒呼等败亡西海。达延汗在取得达兰特哩衮战役的胜利并征服右翼之后,将蒙古六万户分封诸子,从而结束了蒙古内部百年来内讧的局面,使蒙古社会一度统一,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明代的蒙古社会保持着严格的封建领主分封制度,领主的诸子成年后,都会得到一份相当的领地和部众。如在正德年间,仅达延汗的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一系就占据着河套、云中和宣大边外等地。巴尔斯博罗特有儿子吉囊,阿拉坦(俺答)、老把都等。其中吉囊有子21人,俺答有子9人。至隆庆年间,光随俺答封贡的就有47支,到万历年时,已是“诸侯从百十,皆有分地。”随着“整个黄金家族的蕃衍,分地也就无限增多起来”。河套、云中等地虽然广阔,但对如此众多的蒙古贵族子弟来说,所分之地就显得不足了。因此到嘉靖年间,寻找新的属地,成了当时稳定集团、巩固吉囊和俺答等在各部中的首领地位的首要任务。另外,隆庆五年(1571年),通贡互市实现后,蒙古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如隆庆五年(1571年)开市时,各市市马有八九千匹,到万历二年(1574年),增加到了三万匹,三镇市费由最初仅六万緍,至万历中期,增至二十五万緍。现有的牧地满足不了畜牧业的发展,寻找新的牧地已势在必行。

亦卜剌是当时河套蒙古的封建领主,于弘治八年(1495年)率领部落入居河套地区,为永谢布、鄂尔多斯两部的“太师”,非黄金家族,是在明代中期最早(1506-1544年)率领大批蒙古人进入西海地区,开辟了这一新的活动地带的开拓者之一。进入青海的原因是完全为了躲避达延汗的征伐,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迁入青海地区的。

 亦卜剌与明代成化年间东蒙古的大封建领主亦思马因都属永谢布部,为同一姓氏。正德四年(1509年),亦卜剌与鄂尔多斯部的一个首领满都赉.阿固勒呼等人杀害达延汗的二儿子乌鲁斯博罗特,在达延汗的追击下,率众一万余人逃出河套。于1514年进入西海地区,并逐渐稳定下来。从此“春夏逐水草驻牧,秋冬踏河冰掠洮岷”。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阿拉坦汗与吉囊率四五万人马从河套南下,袭击了以亦卜剌为首的西海蒙古。《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一八三记载了当时陕西尚书唐龙的奏报:吉囊由野马川渡河进入西海,袭破亦卜剌营,收其部落大半,惟卜儿孩所领余众脱走。 从此,亦卜剌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为消灭卜儿孩部,阿拉坦汗于嘉靖十三年(1543年)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两次南下西海袭击了卜儿孩。《万历武功录》卷七记载:嘉靖二十三年阿拉坦汗进入青海后“迫胁诸番仅红帽儿等族以益其势”,但“番族皆逃匿不从”,阿拉坦汗只好北走张掖。但有一支七千余骑的部众又从今武威县东南的黄羊河南下,越过今冷冻岭东部进入青海,在这支部队中有吉囊的两个儿子薅台吉和狼台吉,阿拉坦汗得胜而归。至此,西海地区已完全被阿拉坦汗所征服,再无和他争雄的力量。为巩固在西海取得的战果,此后,阿拉坦汗又多次进入西海地区。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收服其残敌畏兀特人众,向希赖兀儿人敛取供赋后”,由西海东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阿拉坦汗“羡青海富饶”,携子丙兔及侄子宾兔等数万部众,袭据西海。一年后,由于阿拉坦汗患腿疾、部下染上瘟疫以及明朝军队在漠南的“剿巢”,威胁到了阿拉坦汗苦心经营的根据地,而被迫返回。但阿拉坦汗有远见地留下了四子丙兔等七支部落,为今后占据西海地区打下了基础。十年后,即隆庆三年(1569年),阿拉坦汗第二次进入青海,并西掠吐蕃,后因孙子把汉那吉投降了明朝,不得不匆匆返回。万历元年(1573)年,阿拉坦汗第三次进入青海,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下,先后征服了今青海西北和甘肃河西西南部、今甘肃甘南和青海东南地区和今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等地。万历四年(1576年),阿拉坦汗派人邀请了西藏哲蚌寺法台索南嘉措到西海地区与他相会。第二年,阿拉坦汗在西海地区为索南嘉措举行了盛大的“迎佛”活动,并正式皈依喇嘛教(即藏传佛教)。

1632年,明崇祯五年,喀尔喀蒙古部落首领——却图汗率领一支漠北蒙古的骑兵进军青藏高原,占领青海、西藏,建立了蒙古人在青藏高原的又一次统治。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却图汗不尊重黄教,引起了达赖喇嘛和班禅的不满,于是他们向漠西蒙古求援。

在四世班禅的邀请下,漠西蒙古的一位首领——固始汗于1636年(明崇祯九年),率兵进入青海和西藏,击败了却图汗,随后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固始汗了成为了青藏高原实际上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宗教领袖为达赖喇嘛),建立了蒙古人的和硕特汗国!

和硕特汗国的汗王驻地在拉萨,青海则交给固始汗的儿子们统治,固始汗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八位被派往青海,各自都有封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海八台吉”!

此时此刻,明王朝早已经是大厦将倾;而关外清帝国却日益壮大,兵甲精良!

至1636年,清太宗改国号为“清”,彼时朝鲜国、大兴安岭女真诸部、漠南蒙古诸部,乃至于极北之地的“渔皮鞑靼”和野人女真等部,全都已经臣服于清,“满蒙联合”已经作为清帝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下来。

在这种形势下,远在青藏高原的固始汗审时度势,决定向清朝称臣!

公元1642年,固始汗派出使团不远万里抵达盛京,皇太极亲自出城迎接,使团行三跪九叩之礼,并进献马匹等物。

1654年,顺治十年,清中央政府果断派遣大臣携带金册入藏,正式册封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

但是,因为清初战事频仍,所以彼时清帝国对于青海仍然是以册封、羈靡统治为主,尚未正式直接统治。

康熙年间,因为三藩之乱,清军都被调去与叛军作战,边境空虚。此时固始汗已经去世,和硕特汗国由他的子孙统治,对于清廷的向心力已经不强——青海的蒙古诸部居然乘火打劫,拆毁边墙侵入河西。

彼时康熙帝忍无可忍,放出狠话:谁要是再敢扰边,将被视为吴三桂同党,出兵平乱!在清廷的强硬表态下,青海蒙古诸部有所收敛。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军抓获了一名信使,供出了一件事: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出兵攻打喀尔喀蒙古时,有多位青海和硕特蒙古台吉参与其中,多次援助准军。

康熙帝此时已削平三藩,四海一统,最大的敌人就是新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双方正在战争状态。

青海蒙古部落名义上是清朝的臣属,却干着吃里扒外的事,帮助准噶尔攻打同为藩属的喀尔喀蒙古,这无异于叛国行为!

康熙帝无比震怒!正是这一严重事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改变之前的关系,要让青海乃至于西藏直接归于帝国的统治之下!

恰好彼时又发生了一件事:公元1696年七月,青海和硕特蒙古的三十一位台吉在察罕托罗海(今日月山与青海湖之间)会盟,大家一致决定:不愿直接归附清朝。

得知此消息后,康熙帝亲自率大军抵达宁夏,兵锋直指西宁等地,炫耀兵威!

青海诸蒙古震恐无比!要知道噶尔丹大军都不是清军对手,何况自己?

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青海蒙古诸部再次会盟,决定认怂,派出固始汗唯一还活着的儿子达什巴图尔为代表入朝觐见康熙。

公元1697年正月,康熙封达什巴图尔为和硕特亲王,出任青海诸部之长,青海跟中央政府的距离近了一层。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康熙帝的晚年,彻底征服青海的时机到来了!

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准噶尔帝国的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以护卫黄教的名义,派军进攻青藏高原的和硕特蒙古汗国,达木之战,精锐的准噶尔军队大败和硕特蒙古军,攻占拉萨,固始汗家族的最后一位大汗——拉藏汗战死!

西藏归于准噶尔帝国的控制之下!固始汗建立的和硕特汗国土崩瓦解!

对于清廷来说,彻底收复青藏的机会终于来了!

康熙帝果断发起了“驱准保藏”之战!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帝派出自己的第十四子——抚远大将军王——爱新觉罗·胤禵统领大军进军西藏,一举击败准噶尔军队!占领青藏!

这标志着清中央对于青藏高原直接统治的开始。

此时,距离元末已经过去了356年!

康熙帝废除了延续近80年的和硕特汗王制;并重新分封青海、西藏蒙古诸部;青、藏各地的地方政府则改为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噶厦(“噶厦”即藏语政府机构的意思,“噶厦制”一直延续到1959年,随着十四世达赖的叛逃而被中央政府彻底废除)。

这相当于把固始汗以来根深蒂固的权力基础连根拔除,重构了青海的权力组成,同时又削弱了青藏之间的联系!一举三得!!

不得不佩服康熙帝的老到和深谋远虑!!

公元1722年五月,康熙帝刚刚逝世,雍正继位不久。

固始汗的一位后裔:罗卜藏丹津决心趁着清廷此时内部的混乱,起兵反清!他一心想要恢复和硕特汗国昔日的辉煌!

他召集同样心有不满的青海诸蒙古王公会盟,宣布取消清朝一切封号,自称为“达赖珲台吉”,同时发兵攻打支持清朝的青海部落。

起初,罗卜藏丹津进展顺利,连战连捷,很快聚众达到二十万,一直打到西宁城下,气焰嚣张!

也许罗卜藏丹津觉得雍正刚刚即位,威德不足,比较好欺负。哪知雍正能从九子夺嫡中杀出,同样是个铁腕君主!

得知青海叛乱消息,雍正果断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参赞军务,出兵青海。

叛军人数虽众,但训练、装备都不行,与清军野战只有被暴揍的份。

年羹尧九月二十日出兵,仅花费两个月,各路清军纷纷击败青海叛军,捷报频传。

青海众蒙古王公在战争中见识了清朝火器大军的惊人战力,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连彪悍善战的准噶尔厄鲁特蒙古骑兵都不是清军对手,纷纷投降。

罗卜藏丹津众叛亲离,逃入准部。

至此,青海全境平定,清军奏凯而还。

清朝于乱平后,设立青海办事大臣,常住西宁,主持青海蒙藏两族事务。

清朝实施蒙藏二族分别游牧居住之政策,于青海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划分有二十九旗,各旗划定游牧疆界,规定不得强占牧地,不得相互统属,不得私相往来等。

蒙古族原挟其强大的武力进驻青海地区,成为青海地区的统治阶层特别是自和硕特蒙古徙入青海以后,直至18世纪初叶的70余年期间,青海地区的蒙古族一直是优势族群,支配青海地区的土地及属民。

原在青海地区游牧的藏族部落,或遭逼迫而归顺,或被逼南迁于黄河以南,或向蒙古缴纳租稅等。

1723年的罗ト藏丹津之乱,使得青海蒙古族在青海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态环境为之大逆转:首先,罗卜藏丹津系因清廷改变藏族地区的统治政策而反叛,清廷亦趁此机会殄除统治藏族地区的障碍,因此派遣大军前往青海肆行平剿,使青海蒙古族原有20余万口锐减过半,仅余不足9万口(河南蒙旗于雍正三年(1725)人口约8400 人,至 宣 统 元 年(1909)人 口 減少到1556人,184年间河南蒙旗人口減少81. 5%)。人口的剧降,造成青海地区社会生态的转变;

平定叛乱后,旧有的权力结构被掀了个底朝天,再对青海洗牌就顺利了许多,雍正恢复了西宁府的建制,置西宁办事大臣进行管理,青海终于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

清代,经过如此长期而艰难的博弈,历经四任皇帝,青海才得以大定,而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四省的边界也从此才得以确定。

回顾历史上诸王朝,因为无法实现对青海全境的实控,所以始终难以真正有效的经略西域诸省。

青海归清,从此与西藏的联系减弱,成为中原沟通西藏、新疆最重要的通道;

这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重要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