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纪:水咚咚作响可取,最忌悲泣声来。李双林

 阳和沙水清 2022-12-08 发布于四川

作者:李双林

上次见面临走时,目师就约了今天一起去走山,什么是走山呢?这是风水师行内的话,就是指爬山,但与爬山又有不同,爬山是为了锻炼身体,而走山则除了要爬山之外,还要去观察大地走势,察砂水变化,步龙穴远近。

大约在上个月,有一贵州的师兄来到成都,我们见了一面,据他说,自己一个月有二十来天都在山上,走山都是自己背着帐篷,在山上吃山上住,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大地性情,验证古人风水精髓,还带了一个徒弟,每天都和徒弟在山上,着实让人佩服。
当然,他年龄也不大,还未成家,自然也就没有家庭的约束,也没有什么事业,也就不存在什么过多的顾虑,所以才可以如此,这也是他具足的学习条件,并非人人都有。
古人说:“要通地理,先走千山,察验古迹,方能有觉。”
所以,要学好风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坐在家里就可以学会的,不仅要上山,一步一步的走,把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一点的运用,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与目师常常去山上,或与易友师兄们爬山探讨,当然,除了多走多看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书本知识要具足,这才是重中之重,如果理论没有掌握,就算爬一万坐山,也是茫然无知,就好比学医的人,若不懂药理,就算经手千万个病人,也无从下手。
所以,目师曾说:“学习风水,就要坐三年,走三年。”
所谓坐三年,就是在家里看书推演学习要三年,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沉淀与积累;而走三山,就是把前三年积累的知识,用到实地之上,通过多看多走,来验证书本知识,让文字彻底变成自己的知识。
目师所言,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各位爱好者若要学习,也应当有如此精神,切莫着急,应一步一个脚印。
很多人对风水文化并不了解,认为很简单,甚至有人说只要口才好就可以,殊不知啊,这门文化,可深可浅,一知半解亦可蒙骗无知,但要登堂入室,则无足够积累与沉淀,必会引人嘲笑,也算污蔑祖师。
这是一门技术,之所以市面上收费高昂,全因这是赚钱的手段,就好比学个钢琴无几十万也不会有成果,但学会之后,开个钢琴培训班,很快也就赚回来了。故,技术是无价的,是可以用来养身的,所以才贵。
昨天和一师兄讨论学佛与学道,为何涉及核心内容,都很难学到,或非常昂贵,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一旦学会,就可以靠此赚钱,能不贵吗?
常言道,知识无价,只要善于利用,则价值万金。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属于知识付费的时代,但凡在任何一个领域有独到之处,都将因此而衣食无忧。
说了半天,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何为地理,以及如何学习。我们言归正传,继续讲与目师走山的故事。

今天去的地方并不是很远,就在附近,很多时候同样的一座山,要反复去很多次,才能把它真正看懂,就好比看一块地,也不是一眼就看出端倪,很多时候,要反复看几次,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就好比祖师爷在书中常说,这块地是历经数月反复百次验证,才寻得。
但现在的人,要像古人这样做已经很难了,因为快节奏的时代,就算师傅能消耗数月,主家也无法承受这数月的开销,以及时间与精力。所以,现在的师傅看地,都是很快得出结论,再无反复验证了。
当然,如果是师傅自己找地,还是要反复看的,我遇到不少专业人士,每次见面都会引我去看看他曾寻得地,让给一点意见,通过对方的解释,几乎都是反复看过数十遍了。
所以,还是要自己懂点才是最好的,如果自己完全无知,一切都交给他人,许多时候,人是会骗人的,这是无法杜绝的。
除了自己,谁会如此用心的去看一块地呢?我想,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时间不够,精力不够,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都造成了无法如此去做。
在跟着目师走到一条溪水旁时,我见有一地感觉不错,龙虎均匀,金星落脉开窝,便问目师,此地是否可用?
目师听后连连摇头,说到:“此地无法用。”
听了目师所言,我也非常困惑,便问为何无法?
目师说:“水为血脉,虽能界气,但有声为凶,无声为吉,若咚咚作响为天鼓可取,而唰唰悲泣鬼哭狼嚎大凶勿用。”
听目师说完,我的确注意到旁边有水一直留个不听,当用心去听水声时,才停留片刻,就已经心情烦闷,想要早点离开。
目师又说:“寻龙看水是关键,除了闻声之外,还要看水口是否关栏,常言道'龙住水口狭,龙行水口阔’,就是讲水口的重要性。除此还要看水质,如果水碧甘甜气香则最贵,水白味清气温则中贵,水淡味辛气烈则下贵,如果发酸,臭等,皆不可取之。”
听目师说完,我立刻问到:“现在很多地方水都被污染了,是否破坏了风水了?”
目师说:“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一个城市,水越被污染,则这个城市的发展越受限制。当然,我所讲的,一般都是山泉之水,从地下上来的水,才能代表龙气的本身,而被污染的表面水,则有时候无法真正代表龙气。当然,如果被污染太重,不论人住还是做墓,都不是很好,书曰'污水发邪财’,这个地方多出人不正。”
听目师说完,顿时感觉又明白了很多,原来就一个水还有如此多的讲究。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这次走山还有很多见闻,我们就下期再分享吧。

李双林纪

壬寅年十月二十七

关于《师纪》
目师介绍:

《师纪》之中,皆是真实的故事。为让内容更具有故事性,可看性,安全性,以及随意性,李双林借“目师”之口,来讲解一些易学秘密,传播术数文化。运用小说叙述方式讲解,通过与目师一问一答,来更直观的阐述道理,即方便大家的学习,又能激发对易学的兴趣,更有利传统易学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