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家具

 陈正兴 2022-12-08 发布于湖北

仇英,字实甫,号十洲,明代吴门四大家之一,出生于太仓,后迁至吴县。早期为漆匠,后结识周臣,并在其门下学画,尤其善工人物、山水。后期与收藏家的交往令其开始吸百家之长,临摹前代名迹,有力地促进了他绘画技艺的提升。其中,最出名的作品便是临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卷现被辽宁博物馆收藏。

文章图片1

《清明上河图》局部—明代仇英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卷长987厘米,高30.5厘米。卷角下端署名“仇英实父制”,并盖有“十洲”、“仇英之印”,可证明是仇英所作。

此画卷为仇十洲在原张择端版的基础上,在保留原有画面构图方式,遵循当时苏州城清明时节的实际情况,运用青绿平涂设色的方式,重新绘制的一幅明代版本的苏州城繁荣景象的画卷。

文章图片2

仇卷共描绘2200多人,每个人物身份角色、动作神态都毫无雷同。如此宏伟的历史风俗巨制,展示了仇英出神入化的绘画技能,也预示着其背后蕴含的学术价值之珍贵。

明式家具因其流畅简练的造型、精湛高超的制作工艺,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物的代表和杰出典范,也成就其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文章图片3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富含众多不同场合、不同身份所使用的家具,为我们研究明式家具留下了极为详尽的参考资料。我们简略地探析其中几个生活场景中的家具特色。

文章图片4

作为如此宏大的生活画卷,其涉及的范围不能不提到家具。而其中主体人物为民间普通平民,因此可谓是明代苏州地区的民间家具的荟萃。所绘画卷中的家具约317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包含椅凳类、桌案类、柜架类、床榻类、其他类等为主。

文章图片5

仇卷中所描绘的椅凳类分为凳类、椅类,而凳类占据整个画卷家具的24%,其中以条凳居多,主要有店铺类条凳、木匠用条凳、观戏用条凳等,此外还有少数其他用途的如弈棋、青楼弹唱。其中频率出现最多的店铺类条凳长短不一,长方形凳面居多。充分说明了这些条凳在当时的普通市民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图片6

而椅子的出现不多,整幅画卷中仅出现了14把椅子,分别有交椅、扶手椅、圈椅和灯挂椅等,在店铺内还出现了两件面板厚而长逾丈的靠背条椅。

文章图片7

而占据数量最多是柜架类,多达146件,主要来源自店铺用柜台和架格居多,另外还有少量的圆角柜。

文章图片8

桌类在此画卷中也频繁出现,总共占到所绘家具总数的16%,其中大多数供酒馆、茶棚等场合使用,亦有少数用于如私塾、寺院等场所。形制上多数为半桌或条桌,通体桌面较狭长,直腿方材无束腰居多。

文章图片9

而案几类数量较桌类少,只有约12件,主要以用于书房、厅堂等地方的画案、平头案为主。除此之外,亦有少量大屏风、架子床、带有脚踏的三屏式罗汉床等出现在画卷。总体来说,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用柜架、条凳和条桌在普通市民中最为常见。

文章图片10

典型场景里的家具分析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整个苏州城的风物人情,从苏州东部城郊乡村经集镇、虹桥再入城市中心区域,最后到西部城郊以水中台榭为止。整个画卷涉及了诸如戏台、婚娶和赶集等多个生活场景,场面可谓是宏大生动。每个场景各有特色,毫无雷同。

我们特意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对绘制场景中不同人群使用的家具进行分析。

一、乡间品戏时所用的家具

此处描绘了东部城郊村口的简易草台社戏的场景。人群主要以城郊附近普通村民为主,与之对应的其使用的家具大都普通简洁,无过多装饰,以直足方材条凳最为常见。

画中台下挤满男观众,后排有男子直接站在长方凳上,凳面长而厚,腿足看似为方材制成,两侧设有横枨。稍远的围栏外有些女子、孩童站在条凳上围观,此条凳造型简洁,案头两端平齐,无束腰,案形结体结构,典型的夹头榫结构,形如小案。一人扛着条凳进场,准备观看社戏。

文章图片11

二、乡绅住宅中的家具

该场景主要描绘的是热闹的婚宴迎亲场面,真实地反应了明代中期后的婚俗场面。画面后部出现的小庭院,根据其注重考究的室内布置、精妙的装饰,应为乡绅住宅。其住宅内陈设的家具不同于一般乡间村民,造型精致,注重雕饰。

文章图片12

画面中,在庭院中二楼露天阳台上,布置着三个坐墩,露台周围则是一周朱栏。绣墩应为瓷制,表面施以青釉,配以卷云纹,秀雅大方。

而在一楼,书房内摆放着一张画案,此案上设有书函、香炉、花瓶。此案迎窗而设,简洁的造型,案体为夹头榫结构,直腿安有两横枨。明代士绅书房装饰简素,陈设布置较为简单,充斥着“翰墨飘香”的气息(见下图)。

文章图片13

三、 寺院中的家具

此处画面中描绘的是在河边青松环绕的寺院中,三名仕女站在大殿前焚香拜佛的场面。四处檐角上安放的脊兽次序井然,整座寺院大殿装饰富丽堂皇。

文章图片14

主要反映明代当时寺院中的供奉用的家具情况,摆放布局上注重考究,造型上素雅,若为柴木一般加以髹饰。图中焚香、烛台皆放置在供桌上,桌形结体结构,桌面长而宽,无吊头,无束腰,方材,带有长条形牙条,通体素雅(见下图)。

文章图片15

四、商贩店铺中的家具

虹桥上,设有一批打着类似于“零剪绫罗”、“兑换纹银酒器”幌子的衣穿住行的固定摊位。商贩在其摊位店铺里所使用的家具,主要以迎合其买卖需求的摆放货物诸如首饰、银器、细果的简易柜架和柜台为主。

文章图片16

商铺家具造型较为简洁,无过多装饰,注重功能与实用性。柜台面板较厚,通体较长,高度上符合小贩的人体工学要求,无饰或辅以软饰等垂挂于其上。柜子台面上摆有形形色色的物件。在挂有“各样金银首饰”的棚内,靠虹桥边立有一圆角柜,侧面为攒框独板,做工考究又独特(见下图)。

文章图片17

五、 木工作坊里的家具

画卷中,屋内挂有名为“太古冰弦”和“斫琴”匾额的店铺旁是一处家具作坊。屋内一名木匠手执刨,制作春凳,后面分别摆放着已经制作完成的圆角柜和架子床。此处反映的是明代中期木工作坊里普通匠人所制作的家具,其做工精致,造型简洁利落,种类繁多。

正在被加工的春凳,形制同小榻。方腿无饰简洁木板面心。靠墙而里的圆角柜,为经典的明式圆角柜,柜门以四根抹头分三段攒框装板,底仓面板则是攒框独板,有柜膛,柜身侧脚加大,柜膛加深。底枨下又施以素纹牙板。柜内置抽屉两具。造工熟练精到,线条利落、平衡稳固。

右方架子床为不带门围子的四柱床,三面围子采用简洁竖材直棂攒接,挂檐也用同样的棱格,外观更加整饬。腿足立于四角,面下有束腰,彭牙鼓腿,内翻马蹄足。整张床既简洁,又蕴含了“端活有度,繁简相间”的特色,极大的体现出明代中期时期文人的审美意境(见下图)。

文章图片18

六、士大夫住宅中的家具

门上挂有“环翠”二字的匾额的厅堂内,布置豪华,刚好与嘉靖末年士大夫“治园亭”的歌舞生活场景相符。士大夫所使用的家具,结构上注重适宜严谨,造型上强调清雅脱俗,材质上推崇古朴自然,装饰上但对繁缛复杂。文人士大夫将其体悟自然,天人合一的心态融合在家具中,使之成为明代审美文化的典范,陶冶情操的工具。

文章图片19

门口八仙桌上放置着香炉、花瓶等器,后面立着一座巨型屏风。此八仙桌为有束腰结构,马蹄内翻足,面板为喷面式,面心为石面心。

文章图片20

接着是衣着粉袍,头饰方巾的主人与访客在河水流过拱桥的廊榭里欣赏着院里的美景。

右边会客厅内,布置着三把圈椅,后方一张画桌,桌上则摆有花瓶、香炉和水壶,而墙壁挂着一幅水墨兰竹图。圈椅,扶手不出头,与鹅脖相连,背板为通体素色独板,无束腰,足端施以步步升管脚枨。画桌面宽而长,内翻马蹄足形,为典型的明式画桌式样(见下图)。

文章图片21

仇英将明中期苏州城里的文人士大夫深宅、郊外的乡绅小院、酒馆茶棚、商贩店铺等屋内的陈设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家具考究,铺陈文雅,是为数不多的全方位、准确地还原了当时苏州城内的家具图像的绘画。

文章图片22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既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风俗巨作,也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和文化史的有力图证,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对真实解读那时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家具使用情况、室内布置陈设是大有裨益的。

图文编辑:河州悟道

END

朴道治木 器美生活

小贴士

●温馨提示:《朴道木器美学空间》力图交流学习,但凡使用的文字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