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彩京韵”——澳门旅游学院与《中华遗产》的一个时辰

 大遗产 2022-12-08 发布于北京

突如其来的疫情

打乱了许多的计划

跟不少朋友期待着的相聚

也不得不说声抱歉

不过

小编倒是很庆幸一点

那就是赶在北京疫情前

认识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缘自何处来?”

说起来,他们都是教育部“港澳与内陆大中小师生交流计划”项目的参与者,该项目由北京语言大学和澳门旅游学院联合开设。

之所以大家从澳门远行,来到《中华遗产》编辑部,自然是为了在首都体验国粹文化的魅力。

历史向来是中国人最为骄傲的财富。过去无数的乱世,都没有能摧毁中国这一庞然大物,文化的超强凝聚力是决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而让大众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领会不断“推陈出新的传统文化魅力,也是我们每一位编辑的使命。

对于一路看着《中华遗产》成长到今天的主编黄老师来说,她不仅承担着办好这本杂志的工作任务,还在始终依靠自己对历史文化的热爱,通过分享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包括我们编辑团队本身,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流行之间的关联性。

正是因此,在讲座开始前,黄老师来到现在向澳门的同学们谈起自己过去在工作与交流中的种种思考成果,并介绍为这次讲座精心准备的主题:戏曲与颜色

    《中华遗产》主编黄秀芳老师为大家介绍自己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间的经验故事

摄影/吴西羽

本次课堂的主讲人:马赛屏与周玥老师

摄影/吴西羽


”驸马你快回来!“

周玥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传统戏曲的讲座,靠着两位小演员的粉墨登场,一下子便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让我们来欣赏一小段表演先啦!著名曲目《四郎探母》。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著名的杨家将家门中。身为辽国驸马的杨延辉为见母亲,以情打动妻子铁镜公主。

很难想象这是两个12岁的孩子可以做出来的吧?

然而为我们表演的王子今与康露紫两位同学却都是入行五年以上的“老”新人了(小编我现在活了12岁的两倍多都还五音不全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放之三百六十行皆准。国粹的传承后来有继,相信每个人都十分欣慰。

不过,精彩的表演背后,必然是为之付出的难以计数的努力。两位小演员迎得澳门大哥哥大姐姐的一片喝彩之前,已经用了一个多小时悉心装扮。

这份台后的辛苦,是从不轻易向观众们展示的。

         戏曲用的妆粉很厚重是人所共知的,演员往往要克服其可能给眼部带来的的种种不适

不过,对今天大多数青年学子来说,传统戏曲可谓无比陌生。

不预先看台词,恐怕很多人都听不明白,更别说在相关的知识有多少造诣(你听出来两位同学唱的是下面这段吗?)。

这也正是周玥老师设计这次讲座的意义澳门是一座充满着西式风情的城市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差异带来的冲击足够震撼。

其实,要在方寸之地展现出戏文中种种激烈的场面,往往要求演员身上带些非凡的“功力”。

比如“毯子功”。厉害的表演者甚至可以一连做几十上百个“旋子”(双臂平举,双腿蹬地,腾空旋转后落地)。

你知道戏曲中的“虎跳”、“吊毛”、“乌龙绞柱”指的都是什么吗?(答案文末揭晓)



“以色侍人”

明朝因为皇帝姓“朱”,所以深深忌讳“恶紫夺朱”,紫色的地位一落千丈,从官服颜色中消失了。

没错,古人对于颜色就是有这样深的执念。而对中国文明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和五行相对应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堪称最正统的中国美色。

马赛屏老师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古代某些在你意想不到的场合使用现在流行颜色的故事。

难道用白色的婚纱只是西方的特色吗?当然不!

早在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我国已经进入了白色婚服时代:

“太子纳妃,有白縠、白纱、白绢衫,并系结缨。”(《东宫旧事》)

东晋皇室举行婚礼,为皇太子娶太子妃时,就有一整套的白色婚纱可供选择。

是不是很冲击那种红白两事对立的固有思维呢?

而一向被认作是皇室专属的黄色,反而并”不值钱“,因为自然界中能成为染材的资源最丰富。

不过,这种碰撞其实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啊。

在追寻历史真相的过程中,不断推翻陈旧的思维方式,发现古今之间无论是审美还是情绪上的互通点,从而在史事中寻找到值得我们借鉴的智慧。

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活动,但两场讲座与中间小演员的表演,给澳门的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中华遗产》的每位编辑还都准备了集体签名版的明信片,作为大家友谊的纪念。

疫情终将会过去,未来的重逢尚可期。我们也欢迎更多朋友到时候走入温馨的遗产大家庭。

对了,离开的时候,也希望带走一份对历史魅力的认同。


虎跳:侧手翻。

吊毛:脚掌蹬地,身体前翻,以脊背着地。

乌龙绞柱:背部着地,腰部用力腾起离地,双腿交叉绞动,围绕圆心连续翻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