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大汉奸回国,看到穿军装的儿子就蒙了,原来儿子是红色特工

 铁血老枪 2022-12-08 发布于上海

近代以来在政治方面分属不同阵营的父子为数不少,他们不仅在观点上大相径庭,甚至所属的政治势力都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1950年的时候,有着这样的一幕“奇景”发生,当时苏联方面向新中国移交了一批日伪方面的战犯,我方派出工作人员进行接收,他们大多都是1945年苏联红军挥师南下之时所俘获的伪满洲国要员。

而我方接收人员当中的张梦实正是这批战犯里一个著名汉奸张景惠的亲生儿子。

这样的情形不禁令人感到极为疑惑,这对具有亲缘关系的父子为什么会在这种场合之下得以重逢呢?而张梦实又怎样会成为这个反动的原生家庭的“叛逆者”呢?而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父亲张景惠开始讲起。

文章图片1

1870年张景惠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镇当中。彼时的东北尚是清廷的一块军事禁区,普通人难以有出头之日,由于家庭的贫困,年少时期的张景惠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也导致他终其一生都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然而纵使张景惠是一个文盲,但头脑灵活善于交际的他还是在当地拓展出来不少人脉,而在他的朋友当中有一位在日后成为了威名赫赫的大人物,他便是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

在和张作霖成为了兄弟之后,两人招兵买马在东北迅速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势力,张景惠为人虽然怯懦又无能,但在抱上了张作霖的粗腿之后还是一时间声名显赫。

彼时清廷刚刚终结了自己二百多年的历史,袁世凯成为了北京的实权派,他虽然对于张作霖素无好感,但为了自身的稳定还是对其进行极力拉拢,所以不久之后黑道出身的张作霖和张景惠成功洗白成为了东北的“官方代表”。

虽然有着东北军元老的地位,但一直以来张景惠却有一个令他寝食难安的“心结”,那就是他一直没有一个儿子。

张景惠妻妾众多,但直到知天命之年膝下却只有几个女儿为伴。张景惠为人思想传统,一直以来希望有一个男丁来继承自己的“衣钵”,终于在1921年的时候,第七位姨太太才为50岁的张景惠生育了一个男丁,这个孩子正是张梦实。

文章图片2

儿子的出生让张景惠感到喜不自胜,加之其在东北一带位高权重,所以对这个儿子可谓是有求必应。

张梦实的童年在深宅大院当中无忧无虑地度过,在物质方面无论他提出怎样的要求,家人都会帮助他去实现。而对于张景惠的记忆虽然显得模糊,但张梦实却也能感觉得到自家的父亲是一个“大人物”并且对自己疼爱有加,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来说,张梦实终其一生会是一个热衷于吃喝享乐的纨绔子弟。

随着张梦实年纪的增长,关于他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摆在父亲张景惠面前的头等大事。张景惠本人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但在乱世宦海里打拼多年的他还是明白学问的重要性。

他的心里有一个“宏愿”,那就是在自己老去之后由儿子张梦实来继承自己在东北的地位和事业,这也就要求其必须有着智慧和头脑,很快他就以高价为张梦实聘请了几位文化课老师。

在这些老师当中有一个人显得极为特殊,他便是由张景惠从苏联所请来的俄文老师。

文章图片3

东北毗邻日俄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张景惠很清楚就算张梦实真的有一天能够继承自己的地位成为东北的当权人物,也势必要同日苏两个国家所打交道。

在张景惠看来,相对于日本这个斡尔小国来说,苏联的国力和体量都是非比寻常的,想要在东北安稳掌权,总应该和苏联保持一种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张梦实能说得一口流利的俄语,势必可以在苏联人面前长袖善舞。

所以张景惠请来俄文老师也有着自己的政治算盘在其中,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一举动恰恰改变了儿子张梦实后半生的命运。

二十世纪初期,俄国国内兴起了布尔什维克运动,新生的苏联也取代了过去的沙皇专制统治,一时间马列主义思想在西伯利亚大地上生根发芽。

作为一个苏联人,张梦实的这位俄语老师深受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在给张梦实的授课过程当中,老师除了教授其俄文的读写之外,更是夹杂了不少有关布尔什维克的思想,这也让年少的张梦实倍感新奇。

在老师的描述当中,一个理想的社会不再有着奴役和压迫,每个人都能在平等当中获得快乐。张梦实回忆了从小到大的经历,身为公子哥的他虽然衣食无忧,但自己却也在无数的场合当中见到过饱受饥寒的东北平民,以往的时候这些场景虽然被他看在眼中却也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在受到了布尔什维克的熏陶后他才对于阶级斗争有了深入的认识。

文章图片4

回归现实,以马列主义的标准来看张梦实发觉父亲毫无疑问是一个可耻的“剥削者”。但另一方面,张景惠毕竟是自己血浓于水的父亲,如果在政治上站在父亲的对立面,按照传统文化来说自己的行为可谓是一种“不孝”,一面是自己的信仰一面是生养自己的父亲,张梦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中。

最终为国为民的思想还是战胜了他一己之私的念头,张梦实最终选择了追随内心里天下大同的信仰。

在随后的日子当中张梦实常常对父亲进行规劝,希望他能够更多的去体恤民情停止各种苛政。

对于儿子的规劝,张景惠一开始认为这是年轻人的一时心血来潮并没有放在心上,而当张梦实表现出一副强硬姿态的时候,张景惠也忍不住出言教训,两人的对话往往也以不欢而散告终,久而久之父子出现了政见方面的隔阂。

1931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挑起来了针对中国东北军的九一八事变随即入侵东北,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东北方面没有做出任何武装抵抗而任由日本对其侵占。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成为了张景惠父子关系破裂的导火索:日本入侵后不久,为了达到鲸吞蚕食的目的,他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扶持了前清最后一任君主溥仪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此时的张景惠则成为了日伪方面拉拢的对象。

文章图片5

当日本人一脚踢开心存二心的郑孝胥后,有资历却有缺乏能力的张景惠成为了他们心中伪满“国务总理”的最佳人选。

对于日本人的拉拢,张景惠存有一种“又喜又怕”的心理。喜的是他能够靠着日本人的实力延续自己在东北的崇高地位,但另一方面他又惧怕日本人很辣的手段,毕竟老友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所以在这种复杂情绪的驱使之下张景惠最终成为了日本人在伪满方面的傀儡总理。

张景惠彻底导向日本人的现实让张梦实感到如五雷轰顶一般难受,这也意味着在政治上作为大汉奸的父亲和作为爱国者的儿子已经成为了水火不容的敌人。

心灰意冷之下张梦实决定远离家乡前去日本留学,得知儿子的这一决定之后张景惠反倒觉得儿子是逐渐“开了窍”因为在他看来前去日本也是一种“亲日”的表现。

来到日本之后张梦实进入了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深造。

虽然身在敌国国土,但救亡却一直是他的头等要务。在日留学期间张梦实除了进行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利用自己伪满国务总理之子的身份进行秘密的抗日救亡运动,还组织起来了“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这一爱国组织。

除此以外张梦实更是利用这段时间系统地进行了马列主义的学习,1941年身在日本的张梦实正式成为了我党的正式成员。

文章图片6

结束了留日生涯的张梦实回到了中国,而他国第一件事就是向阔别多年的父亲张景惠赔罪示好。

面对儿子的这一转变,张景惠感到大喜过望,他认为儿子终于理解了自己的“一片苦心”,其实张梦实的抗日之心一直没有变,只是组织上给他委派的任务之一便是利用自己的身份潜伏在身为伪满国务总理的父亲张景惠身边伺机获取情报,这样才有了父子“冰释前嫌”的一幕。

张梦实在旁敲侧击当中向张景惠提出向在跟随父亲从政的想法,这正中他的下怀,不久后张景惠就在伪满国务部门为张梦实谋了一个职务。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身居高位的张景惠的一次给亲生儿子“开后门”的行为,自然对张梦实也充满轻视,而这则正是张梦实所需要的效果。

张景惠在伪满洲国虽然只是一个傀儡性质的高官,但一些重要文件的传送还是要附上总理的盖章,这样一来张景惠的案头便时常有着重要的军政信息。

借助张景惠之子的身份,张梦实时常潜入张景惠的办公室当中,趁其不备对文件做出抄录和记忆然后从秘密渠道将其传送到前线。在一起翻阅文件的过程当中,张梦实看到了日本下一阶段南下的进军计划,恰巧此时的苏联方面正在因为日本陈兵东北的局面而对兵力部署存在纠结.

当通过张梦实的情报得知日本无意北上之后斯大林便调集重兵前往西线并在随后一举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梦实以一己之力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文章图片7

1945年,结束了对德战争的苏联大举挥师南下,消灭了盘踞在东北十余年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政权,溥仪和张景惠等伪满高层都在逃跑途中被擒获。

张梦实因为需要长时间作为底下人员潜伏在张景惠身旁所以也一同做了苏联人的俘虏。

1950年,苏联方面决定将这批日伪高层作为战犯移送至中国,张梦实在回国之后迅速联系组织并被安排工作。说来也巧张梦实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负责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筹建和运行.

当三个月后父亲张景惠被移送回国时他更是作为中方接收人员办理手续,当张景惠看到儿子“摇身一变”穿上我军军装时才明白了一切,于是这个大汉奸在嗫嚅半天后才对张梦实说道:“这么多年你骗得我好苦”。

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之后,张梦实接下来的人生过得平静而充实,和平建设时期的他也为新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顾张梦实的一生,虽然他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在伟大理想的指引下仍旧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这也是他对于人生最为闪耀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