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涂“三塔”古垣襄 姑孰“两桥”俊彦唱(二)

 平面居士 2022-12-08 发布于安徽
当涂“三塔”古垣襄 姑孰“两桥”俊彦唱(二)
 图片

   

佛塔窣堵坡在天竺国时,是先有浮图而后修庙宇。佛教未传中土前,就建有庙寺。塔既为佛教之物,又是道家之器,听说托塔天王就知黄冠们也建塔。塔伸延至今,塔与庙孰前孰后干系难确。

藏传黄教格鲁派六大寺之塔尔寺,就是先有宗师宗喀巴脐血浸而生出菩提树,十万狮子吼,此后,僧素在此葺塔,再继建造现今大金瓦殿和宏阔梵宫玉宇群,是典型的先塔后寺佛境(2012年7月偶曾参谒)。

而今,既有无塔之庙宇,又有无庙观之佛塔;既有塔又有梵宫的塔庙,犹如法王殿后肩上扛铁杵的韦陀,告诉信众善生,此处佛道之境仍是高庙广宇。

我国的古塔有3000多座,其中有100多座已经有七、八百年。国的塔一般是随着寺庙而建造,但如今许多地方庙宇已经不复存在,而塔却依然耸立。

当涂的黄山、金柱和凌云三塔是无庙殿而塔孤傲独立。
图片
图片
    黄山塔在当涂城北2.5公里处小黄山山巅。相传最初为南朝宋武帝刘裕代晋时,为“求江山永绩”,在此“敦艮吉地”以建八丈佛塔。“起初的塔名无考,清史随用山名代之①②③摘自《《重修当涂黄山塔记》

现存之塔已非原塔,5层8面,高26米;各层四方开劵门(门锁不可登临),建有走廊,供人凭眺,围栏上望柱花板均已毁失;塔底青石基座,塔内中空,“辅天地二宫内仍遞接云梯”,塔身上尖下阔,逐层收减。塔面檐角突出,檐角悬铎,为莲花瓣,用砖砌成仿木斗拱形态。放眼看去,塔刹六角露盘、覆体清癯,相轮乌黑,六圈轮径大小间隔不等,三叠宝珠瘦小。黄山塔历经风雨剥蚀,现微倾斜。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浪漫诗人做到伟大就是能达到用清趣妖娆的诗词把牛B吹得红肿圆滚而不破不漏的境界,还能让看者受众享受其中。传说凌歊台是刘裕避暑的地方。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曾作“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正一着二地将并不高耸凌歊台写成了峣峣凌空,岳岳高迈的样子。“凌歊台在山顶,有石如案,高者五尺,顶平而圆,径丈许”这是顾炎武笔下的凌歊台。凝望孤塔独亭,回眸那年曾经,久昔的凌歊台、怀古台、誓清堂等舞榭歌台,倩舞曼歌,风流尽随风吹雨打去。

小黄山东南脚下有“广福寺”,香火不旺,不见缁白,仅有的一重檐佛殿体量小还无殿名,殿门由钢瓦半封,倒是殿内三世佛低眉善目、法相庄严,十八罗汉刻凿工巧、形态趣妙,让人领略些许佛国形梵林意。

予临时,黄山塔周围正在修缮砌筑,新建的“誓清堂”、“极目亭”已然竣事,上下山径、绿化草皮正在铺墁。询问施工人员说是十天半月即可完工。
图片

图片

图片

金柱塔

佛塔效用,起先是供奉经典与灵骨舍利所筑,佛入中原后随演化有镇妖除魔兴利除害之用,以至能兴振文风、擢升当地名望、改善堪舆之功效。

挺立于姑孰镇宝塔村姑溪河入长江口的南岸金柱塔,竟然有宗教、风水、航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仍罕见!

  我喜欢金柱塔那种在清风空旷中的孤傲,艳羡其在苍茫的江河旁饮霞餐云的风姿,更感佩她临水照花遗世忘俗的风骨。她能与寒风署气喁喁私语,又能在黄天大地之中联络勾连。将尘世中普罗凡胎的生老病死、酸甜苦辣译释成天语仙言,传递与神灵梵天,解脱众生苦空烦扰、使之脱离无常、出离宿业、进入空性境界。
 
图片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当涂常患洪难。八卦先生掐指爻辞、罗盘子午,指点精:姑溪河水逆向西流,水性于地脉不宜,需建宝塔以镇水口。言传:万历十七年1589,县城四条巷发现宋理宗时的窖金,县令章嘉桢报告郡守回复:割金之半建塔。所建宝塔,初名铁淋,旋改金柱塔,又因金助之功和弥补星垣所未备,故有“非金而有金助,非柱而有柱形,非山而有山名”之说。

金柱塔距县城2.5公里,八角七层宝塔,通高42米。塔体双筒结构,外筒为梯道,内筒为各层塔心室,各室均为穹隆顶,顶沿下口镶佛像砖,内设佛龛,各层各面均开塔门,门两侧筑灯龛。塔体简约,体态稳重大方,倚柱、佛龛建造精美,双杪华拱、鸳鸯交手拱精细,佛像砖地藏菩萨形象刻画细腻,灯龛设计巧妙。在一座明塔上同时溶入这些结构,在省内古塔中为孤例。

在我行将离开宝塔当口,但见一约莫六七十岁样子的穿着整洁的男子,骑着脚踏车,径直抵于塔前佛龛边,熟练地伸手将铁栅内瓷钵中他人敬神的香火钱,抓在掌心,随即瞟了一眼,毫不犹豫揣入口袋,扬长而去。如此当应了那句佛偈:“不知是寺庙保佑了香客,还是香客成全了寺庙。”
图片

图片
图片

凌云塔

 
图片

图片

    明嘉靖凌云塔初筑时为石质塔,初名文峰塔,当为振兴姑孰文风科举而筑。至万历再造为五层砖塔,塔中实心,定名凌云塔。

1944年8月18日,是今天人们认为要“发”的日子,不料狂风骤起,摧折砖塔,更另世人惊诧的是当日是辛亥革命爆发时。清王朝倾覆,当涂太平府紧随烟灭灰飞。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凌云塔营建于2010年,坐落于老塔原址凌家山顶上,明代营造风格,混凝土仿木楼格式,七层八面,通高30余米。

塔内搭建阶梯,二层以上修有四个劵门,外置回廊栏杆。凌云塔是现时当涂三塔中惟一能供游人登临的。

凌云山公园是一供市民和外客游览、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景观区。凌云塔昂立于凌云山公园两座连绵山峦中较高的一座顶峰上,相对较低的那座山顶上是座三层五间四檐、十字交叉歇山顶、花棂隔扇、翘檐钢筋砼浇筑枋木质“之仪阁”(纪念北宋词人李之仪而建)。崇台重宇,气宇轩昂。图片

10月30号是周日,一个明媚暖阳的好天气。姑孰的男妇老幼、伉俪学童或三三两两,或举家而出。或徜徉在漫道山径,或栖息垂钓于湖边林下;有躺卧在绿茵亭中大块朵颐的、有骑行徒步的、有放纸鸢的、还有挥拍的...和着这深秋近冬温煦,伴着这枝柯杏黄、经叶退青泛红的五色斑斓,令人欢愉祥和,骀荡温馨。

我是从南门“凌云公园”牌坊行入,步过十二生肖喷水池,登临铜质仿“司母戊大方鼎”台。“之仪阁”门未开,游人只能外观,循沿阁楼端凝环视。移时,再自“之仪阁”北下坡阶。游走在姑溪河九曲回栏上,虽时令不对,姑溪河中菡萏芰荷败落,此时当是“留得残枯听雨声”另一种孤寂而清傲的意境。冬临预示春近,蜇伏迎来重生。

经姑孰河边广场,绕凌家山至公园西北角,北门石牌坊后是凌云山大悲庵佛教道场。不知是疫情还是其它,庙门紧锁,不能进梵宫也未见僧俗行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园西南一山埂小道,跻致凌云山头。临塔端望,顺时环绕;阅《凌云塔重建碑记》;品塔联“把酒临风同太白一轮明月,吟诗钧梦共之仪十载姑孰”、“高塔凌云试看湖山多绮丽,文光身斗更邀李谢一登临”;观六角青石塔基六柱回廊;看一层深出檐三角兽威风;听檐角风铎迎风清脆。

登上七层浮图,遥看俯瞰,凌空环视。“东迎金陵紫气,西眺天门卧虎,南对青山叠巘,北接翠螺峻岭。”(高方平《凌云赋》)步出檐廊,缦回周转,看姑溪渌翠如带,见青山层林尽染,观姑孰老城新像,远瞩长江浩瀚淼淼,近注梵宫比屋连甍、基督教堂庄严高耸。

自凌云山下,由北面教堂出。接着,走向“当涂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