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明与黑暗、运动与静止

 新用户15679553 2022-12-08 发布于安徽

    《易经》之难,难于上青天。参悟《易》理,是一辈子的事。近来参悟有所得,特笔录之,以兹记念。

    其实“一”就是“一切”,“一切”也是“一”而己。故欲明一切,须先明“一”,“一”明,“一切”自然而然就明了了。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相似的,而不幸却千差万别。幸福,是“一”,千差万别的不幸则是“一切”。不幸相较于幸福,皆有所偏而不能“中”,故堕为不幸。世上的疾病,名目与种类千差万别,可健康是相同的。故健康是“一”,疾病是“一切”,了悟健康,就是明“一”,明了健康,就会治病。《易经》是一切学问中的“一”,明悟《易道》,则一切学问自有根蒂。

    问题是:“一”如何衍化而成为了一切。《易经》虽有图有文,但须参悟,否则不能算是“精义入神”,不入神则不能致用,不能致用则非真学问。子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曰:成性存存。如此参悟方是真学问。《易》之学问就是:明、暗,动,静的学问。而明暗动静的源头则是无明无暗,非动亦非静。譬喻之:有一个他方世界,这个世界中虽无日月却光明无限,其中的人们看任何事物皆异常清晰,无有暗昧与疑惑。这个世界中,由于没有日月,事物也就没有阴影,其本身也自带光明。这是一个了然、光明、明唽、无惑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从来意识不到黑暗,也不知道有黑暗的存在。他们虽身在无限光明之中,却从来对光明没有切身的体验,因为生来如此,光明带来的明晰无惑却不是光明本身。又因为没有经历过黑暗,所以自然不知光明为何物。这就像一个人在健康时意识不到健康的存在一样,这是同样的道理。人,只有在生病时才知道健康的宝贵,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健康是什么。

   突然有一天,这个他方世界的无相光明起了变化,变得暗淡了一些,一切不再是明晰无惑,而需要睁大眼睛,仔细辨认才能看清事物,事物本身也不再发光,这进一步加大了局势的无明性。于时,明与暗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建立了起来。而这个明与暗而概念本来是没有的,但这不代表没有明的“事实”。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确立事物的名相。那么,我们据此可以推论:人类在没有堕落到有黑暗存在的世界之前,完全有可能存在于一个“无相”光明的世界中,由于黑暗的存在,“有相”的光明便诞生了,“有相光明”是源于外在的黑暗而生的光明,例如太阳。有相的光明有具体的形象,有光芒,受制于数,有之则明,无之则暗。人们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凭藉内在自然信念或内在光明生活,转变为依赖外在有相光明才能生活。而外在有相光明的产生则源于“动”,动则生阳,动则生明。因此,人们便堕入了“二元对立——统一”的世界。这便是阴阳的世界。

    《易经》中除乾坤为纯卦外,皆为阴阳杂交之卦。而杂的“世界”的形态的源头,却是乾坤二元性质。乾是一切的能:能知、能见。坤是一切的“所”:所知、所见。能、所之名相的确定,乃是源于内外混然一体无相光明的消失。人的先天一体性在这个二元分裂的“杂”的世界中,也被分裂了,分为内与外,明与暗,自与他。人也唯有依赖外在的“光明”才能生存。根据与光明的关系,主要有四种生存状态:生机无限(乾),生机丧尽(坤),从死向生(震),因生拒死(兑)。从根本上说就是:希望,希望就是生命之光。希望主宰着人的生死。震,是得到生的希望。乾,是希望完全实现的圆满状态。兑,是因希望而对外界有所拒绝,所以是肃杀。肃杀是义,这个义是生之义。坤,是外在光明熄灭时的生命状态,是生命不愿接纳之死亡。人的一生,乃至于任何一件事,都有这四种状态。这就是生、长、收、藏。这就是春、夏、秋、冬。这就是东、南、西、北。四种状态又衍化出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三世与四方。这就是十二因㑰,这就是十二星座,以及十二生肖的来历。

    因为完全迷失了自我,其实,在四种状态中,我们一直都忽视了自己的心灵,若无我们的心灵,也就没有十二因缘。我们的心犹如月亮,虽藉外在之光而明,但月体本身一直都在,既便是在全晦之时也从未丧失,没有一刻离开我们,我们的心一直都是明的,因为我们一直都可以感知到衪。如果我们愿意用功,将心从对外在光明与名相的依赖与局限中解脱开来,我们会发现:内在光明一直都未消失,只是我们忽视了衪,衪其实一直都在。这就是真正的无相光明,禅定中万物皆有光,禅定中万物皆会发光,完全无藉乎外在的光明,这便是开了“智慧之眼”。

    我们不可以以外在的光明作为我们自己存在的“判断标准”,相反,我们的心是外在一切存在“依据”。迷失自我的人是看不到无相光的。其实无相光任何事物都具有,即便在十八层地狱也是充满的,只是被自己的心识所欺骗,是我们的心识有选择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潜意识“想看”的世界。

    心识,是我们眼前的“墨镜”,我们所看的世界,是经过心识“墨镜”过滤后所呈现的世界,并非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的心,只要能突破心识,就能看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而不再为心识所欺骗了。心识所呈现的世界,就是阴阳的世界,《易经》所说明的,就是由心识所投射出的,这个阴与阳的世界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