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图》亮相央视: “文化×科技”之力 呈现宋代金陵风雅

 闻诗人 2022-12-08 发布于江苏

科技赋能文物  讲好中国故事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五马人生最贵,金陵自古繁华。”南京这座古都历来让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留下诸多翰墨瑰宝。近日,央视一套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中,一幅“最能代表南京的传世古画”《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简称《金陵图》)让全国观众为之惊艳。演员齐溪作为“开卷人”,一秒穿越“入画”,步入由数字科技完美还原的金陵城景,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一场“宋时金陵一日游”。 

  《诗画中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为传统诗画作品赋予新时代的表达,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金陵图》此番在《诗画中国》的亮相,呈现了“文化×科技”带来的无限精彩。节目开始,伴随着一幅由数字技术完美复刻的《金陵图》徐徐展开,一场生动的“入画”之旅即刻开启。齐溪深入其间,在朱雀桥上翩翩起舞,移步换景间娓娓歌唱。她穿梭于宋时的繁华街市,游走在街头巷尾,从城郊宜人景象,到百姓和乐日常,与观众共赏烟火气息浓厚的金陵风光。网友惊叹:“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打开方式,仿佛真的穿越到了画中。”

  节目现场还邀请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等知名专家,化身“赏卷人”,与主持人撒贝宁共赏《金陵图》画作真迹的风采,感受金陵繁华盛景,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人生智慧,向观众呈现了古都南京灿烂辉煌的历史人文。 

  一幅传世古画 尽览金陵百态

  一幅传世古画 尽览金陵百态

  《金陵图》的诞生,其实源于乾隆皇帝对金陵的“偏爱”。相传乾隆帝曾六巡江南,每次必至金陵,不仅题诗六首,还先后命宫廷画师谢遂、杨大章、冯宁以《宋院本金陵图》为蓝本接连仿绘,希望以最直观的方式留存金陵盛世景观。

  其中,冯宁版《金陵图》便是亮相《诗画中国》节目的珍罕名作,被收录于清宫书画著录《石渠宝笈》,钤有乾隆、嘉庆、宣统三位皇帝的鉴赏印,为皇家上等收藏。它还是三版《金陵图》中唯一回到其所描绘城市的——历经百年辗转,其现收藏于南京德基美术馆。

  从郊野到市区的整体景观呈现,《金陵图》与《清明上河图》异曲同工,但二者在风格上却各有特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才桢表示:“《清明上河图》的风格相对质朴,而《金陵图》设色更加典雅,甚至偏于艳丽。”画中人物活灵活现,建筑错落有致,虽画金陵,但融汇了南北方各种景物景象。同时,《金陵图》中所绘的人文与城市景观,为人们研究古代南京城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在这幅十米余长的长卷之中,绘有人物形象533个,动物90只,车马轿舆24余个,生动还原了古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社会生活;画中水陆并联的古城门、商贾往来的商业街、航运发达的秦淮河,均是典型的南京城市面貌,展现出千古金陵“一城、一河、一路”的独特韵律,被誉为“一部关于金陵盛世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的百科全书”。

  科技赋能文物

  讲好中国故事

  其实在亮相央视之前,《金陵图》和它所衍生出的“金陵宇宙”已是南京“顶流”——以这幅“最能代表南京的传世古画”为蓝本,德基美术馆通过尖端科技赋能经典文物,在位于南京城市中心的新街口展厅内打造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呈现出一幅110米长的金陵图动态长卷,成为了诸多南京市民和全国各地来宁游客必打卡的南京文化地标。

  展览并非只是对《金陵图》简单地动态呈现,而是将文物全面“活化”,全球首创“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带领观众身临其境畅游宋时金陵,真正做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突破观众与文物之间的壁垒,让观众在自主探索中收获知识。

  作为文物“活”起来的成功实践,“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在国内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今年的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金陵图数字艺术展”面向全国公众展现南京历史文化风采,释放文商旅融合发展活力。在2022云栖大会上,德基美术馆携“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与全球科技行业领军者共同探讨“技术×艺术”的更多可能。在近日举办的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上,“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作为南京市玄武展区的重点展示项目之一,现场借助AR技术实现“金陵图”人物形象在展区内自由穿梭、通过全息屏将“活起来”的《金陵图》搬上大屏,诠释了文物数字化之于文博领域的多元应用新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