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纪平:极目楚天舒

 昵称73531636 2022-12-09 发布于北京
【总第188401】

极目楚天舒

- 张纪平 -
江南的三大名楼无一不是以文传世的。滕王阁是因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后人便有了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愿望;岳阳楼是因了范仲淹《岳阳楼记》,后人便想“登斯楼也……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志。黄鹤楼自然是因了被后世宋代学人称作唐七律诗第一的崔颢的那首《黄鹤楼》。崔颢《黄鹤楼》的气场也确实太强大了,在中国,有点诗词知识的人,差不多都能随口吟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留黄鹤楼。”而提到武汉这个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鹤楼。
黄鹤楼也真是占尽了武汉的好风水。它耸立于武汉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遥相呼应着流经武汉的万里长江。福佑着大江两岸的山山水水,黎民百姓。今天还有座黄鹤楼立在这个60多米高的蛇山上,是要感谢一千多年前唐朝那个叫崔颢的诗人,正是他那首《黄鹤楼》诗,才使得此楼毁了修,修了毁,毁了再建。人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现代的建筑,而且仿制的是清代时修建的黄鹤楼样式,楼高五层,50多米高,飞檐翘壁的楼面清一色的黄色琉璃瓦覆盖。其气势远胜于崔颢题写诗时的情景。崔颢见到的那个黄鹤楼始见于三国时期,是一座军事建筑,用来瞭望敌情的观察站。在晋灭东吴统一天下之后,此楼失去军事价值,但因其特殊的依山面江地理位置,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景楼。也正是因此,崔颢才得以爬上蛇山,登上斯楼,于是想到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留黄鹤楼”,便感慨“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也正是凭楼而望,看到了江对岸龟山上“晴川历历汉阳树”,看到左侧的“芳草凄凄鹦鹉洲”,又有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一怀思绪。
盛唐时期,诗人无数,诗文无数,但独有这首诗被后人称作唐律诗第一。向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后人如此评价,也不是崔颢浪得虚名。现在去游黄鹤楼景区,还有一个景点叫“搁笔亭“。说的是李白游历到此,本也被景致惹出诗人的情致,可看了崔颢的《黄鹤楼》,恨不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原因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好在此搁笔,后人建亭以记之。当然,一般来说,李白这首诗是后人伪作。李白非但没搁笔,也写过“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样的名句。但他赞赏崔颢这首诗也是由衷的。后来他到南京凤凰台曾仿照崔颢的诗写过《登金陵凤凰台》起首那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显然是仿照。以李白的才气和性情之傲气,能叹服崔颢的《黄鹤楼》,也难怪这首诗千古流唱,成全了武汉蛇山黄鹤楼。
现在游黄鹤楼公园已无古迹遗存,正应了楚地诗人伟人毛泽东咏此地时说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因为是现代的建筑,允许游人一直登上五层高的楼顶,还有一圈观景台。便看到了不尽滚滚流的长江水,看到了一桥飞架南北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大京九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龟山上的晴川阁遥相呼应。鹦鹉洲一片葱绿。在现在的黄鹤楼上真正是“极目楚天舒”啊,大江大湖大武汉尽收眼底。
还是要感谢崔颢吧,这一篇千古绝唱,成就了黄鹤楼,成就了蛇山,成就了武汉,成就了荆楚大地,也再吟诵一遍崔颢的《黄鹤楼》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张纪平,1959年6月出生,祖籍辽宁黑山,幼年既随转业军官的父亲到北大荒。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曾任黑龙江省农垦绥化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长、铁力农场党委书记、绥化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等。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北方文学》《黑龙江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百余万字。散文集《往事在说》《独自行走》,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比若故乡》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往事在说》获第八届丁玲文学奖二等奖;散文集《比若故乡》获第九届丁玲文学奖一等奖。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