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振声中医世家祖传秘方——肾盂肾炎案

 虚竹怀远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急性肾盂肾炎案

黄某,女,38岁,门诊病例。以低烧伴尿频、尿痛1个月而来诊,患者于1个月前突然寒战发烧,体温至39.4℃,腰痛,并见肉眼血尿,排尿痛涩,尿频尿急,诊为急性肾盂肾炎,服西药治疗后肉眼血尿消失,体温降为37.3~37.4℃,尿频、尿急、尿痛、尿热症状不减,已有1月余。目前全身乏力,口苦口粘,口干喜饮,脉沉弦滑,舌红唇红,苔黄稍腻有裂纹。化验检查示:尿蛋白(+),WBC大量,RBC:30~50个,中段尿培养(-)。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湿热余邪未尽,故治宜滋肾凉血,佐以清热利湿,方以导赤散加味:生地10g,竹叶10g,滑石15g,生草梢10g,瞿麦30g,萹蓄30g,银花30g,蒲公英15g,牛膝12g,王不留行10g, 桑寄生10g,通草 3go

服药4剂后,仍有低烧,但尿频、尿急、尿痛、尿热症状大减,舌红,苔薄黄,原方加知母10g,黄柏10g,地骨皮30g。

服药7剂后,体温正常,除稍有尿热外,余症均消失,查尿蛋白(-),镜检(-)。仍按原方去瞿麦、萹蓄、银花、蒲公英,加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应属急性肾孟肾炎,因其在院外已用西药治疗,以致尿培养(-),虽然高烧得以控制,但低烧及尿路刺激症状不减,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兼湿热余邪未尽,但湿热之中又以热象偏著,故采用滋肾凉血、清热利湿法治疗后症状大减,惟仍有低烧,故加强滋阴退热之地骨皮后,体温正常,最后以知柏地黄汤收功。

慢性肾盂肾炎案

吴某,女,43岁,因尿频、尿痛反复发作8年余,曾进行肾盂造影后诊为慢性肾盂肾炎,尿培养杆菌为阳性而就诊。目前腰酸腰痛,畏寒而手足心热,气短乏力,口干饮水不多,大便偏稀,每日1次,尿频、尿热、尿急,但已不疼痛,脉象沉细,舌质暗红,舌体胖大,有齿痕,中医诊为劳淋。辨证属脾肾气阴两虚,兼夹湿热、瘀血,处方:党参15g,生芪15g,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0g,山萸肉10g,山药10g,茯苓15g,泽泻15g,桑寄生15g ,牛膝10g,车前子(包煎)30g,滑石15g,通草3g,丹参 30g。

服药7剂后,已无尿频、尿热、尿急,腰酸腰痛减轻,气短亦减,大便转为正常。仍按上方去知柏、滑石、通草,继服2周后又来诊,自觉一般情况甚好,仍以参芪地黄汤加减巩固疗效,尿培养复查2次均为阴性。

本例患者患慢性肾盂肾炎已有8年之久,目前虽有尿路刺激症状,但气阴两虚症状较为明显,故以参芪知柏地黄汤加味,以益气滋肾,佐以清利为主。药后尿路刺激症状消失,故仍以益气滋肾的参芪地黄汤收功,尿培养也转阴。慢性肾盂肾炎大部分病例属虚实夹杂,故宜在扶正的基础上佐以祛邪,邪去正复,再以扶正固本,自可逐渐恢复,不致于反复发作。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