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桀犬吠尧

 国学岛主 2022-12-09

成语释义

桀:夏代亡国之君,以淫暴出名。尧:传说中的古代圣王。意思是即使是桀那样的淫暴之君,他所一心喂养的走狗也会向尧一类的圣王狂吠不已。比喻奴才只知道一心为他的主子效劳,而不分贤愚善恶。

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有个文学家叫邹阳,临淄(今山东淄博)人。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

汉文帝时期,邹阳与著名文学家枚乘、严忌等人先后到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之侄)手下做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力相当强大。

国富起异心,吴王谋夺帝位,邹阳稍有察觉,写下《谏吴王书》进行规劝。然而吴王刘濞刚愎自用,利令智昏,一意孤行,于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联合楚、赵等六国诸侯王,发动了“七国之乱”,但很快被汉兵打败,身死国破。

邹阳便与枚乘、严忌等人来到梁国,投奔梁孝王刘武。与公孙诡、羊胜司马相如等人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客。但羊胜、公孙诡嫉妒邹阳之才,于是利用机会向梁孝王进谗言,导致邹阳被下狱,准备处死。

邹阳“恐死而负累”,留下恶名,为后人所诟病,就从狱中上书梁孝王,即《狱中上梁孝王书》,以自我表白。

这是一篇为自己辩诬的作品,当时,邹阳“情至窘迫”(《古文观止·邹阳狱中上梁孝王书》文后评语),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梁孝王听信谗言将其下狱,若直说自己无罪,则等于直斥梁孝王昏聩,处境更不利。

另一方面,若不将梁孝王偏信谗言说明,则又无以自白无辜。为此,邹阳采用高超的表达技巧,列举大量历史上名人被疑甚至被迫害至死而实际上都是忠贞之士的事例,提醒梁孝王细察真情,重用贤才,不要冤枉好人。他还说道:“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极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土,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zhí)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意思是:“当今的君主真要能去掉骄傲之心,怀着令人愿意报效的诚意,坦露心胸,现出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苦,待人无所吝惜,那么夏桀的狗也可叫它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许由,何况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地位呢!”

后人从这里概括出“桀犬吠尧”成语,比喻奴才、走狗一心为主子卖命,不分是非,不分好歹,尽干坏事。

梁孝王看到邹阳的上书大受感动,马上释其出狱,并向他深词谢罪。

成语造句

许多人物在政治立场上可谓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但所经历的命运却同样具有难以名状的悲剧含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