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旬大叔在密林捡到1只“小野货”,养大会看家护院,万元不卖

 新用户85765794 2022-12-09 发布于山东

近日,摄影师一行人登上了山西省晋南中条山,听当地人讲这里山高林密,近些年环保工作扎实到位,自然环境比较原始,山林间出现了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小有刺猬山鸡,大有野猪豹子,如果上山最好要多人结伴,最好选择白天为好,一行人便找了一个向导带着我们走上了中条山颠,车行到尽头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山林间的农家小院,门楼上一幅红红的对联非常醒目,偶尔传出几声鸡鸣,向导大哥说只能带我们走到这里,建议我们先到这户人家了解下情况再做打算。

一行四人说说笑笑走到了小院前边,正待上前扣门,忽然旁边“嗷.....”的一声长吼吓得大家呆在了原地,慢慢回头这才发现有一只“黑狗”模样的动物朝着我们呲牙咧嘴,“千万不要乱动,我忘了告诉大家了,这户人家养了一只小野货,攻击力很强,它咬人不出声,等我联系主家出来。”闻听向导大哥如此说,大家待在原地不动,只怕惹恼了它,看了“小野货”一眼发现它的样子极像一条半岁大的黑狗,仔细观察它的眼睛如同野狼或者狐狸一般,让人不寒而凛,甚至还发出了低闷的吼叫之声警告着我们。

“老孟在家吗?开门啊!”,“来了来了,谁呀。”向导大哥的话音过后,小门楼里便走出了一位笑呵呵的大叔,花白的头发胡须中间一张没有门牙的大嘴撑开笑脸,看到我们的镜头更是乐开了花,笑脸上展开了热情与善良。“走走走进家里来说话,没事别怕别怕,那个小野货很聪明,只要你不动外边的东西,它很少伤人。”尽管大叔这样讲,我们几个还是分快地从半开的门缝中挤了进去。

“你们从哪里来呀?来这山顶上做啥?吃了饭没有?我锅里准备下饺子,就在我家吃饭吧。”刚刚站在院子里的我们还没有回过神,便听到了家里大妈的一连串的问话,当得知我们是一群摄影爱好者后,两位老人似乎有些疑惑,把目光转向了向导大哥,经过他的介绍两位老人才弄明白了民俗摄影的事情,继而便是两张笑脸接纳了我们的采访记录。

大叔姓孟今年整整70岁,他的老伴小他4岁,两人生有1儿2女,他们山顶的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这里原本就是8户人家,大多都在更下边那一片,我家是最顶端,是个独户,山上虽说高远,可是也和山下农村情况一样,孩子们都迁到了移民新村集中生活了,我们年纪大了没有外迁的必要,就在这里养老,家里的房子看上去有点旧,可是依旧非常坚固,就是去年那几十天的秋雨也没有造成啥问题,这里原先是个山村小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撤了学校,我们花了700元买下了它,其实也就是2孔窑洞,90年代初期我自建了2间砖瓦房子,才有了现在小院的模样。”

孟大叔说现在山地很多已经退耕还林,自家也就剩下了6亩口粮田,孩子们都大了成了家,没有啥经济负担了,他们老两口不愿意去新移民点生活,就继续在这里过着靠山吃山的农耕生活,6亩地里种着小麦玉米,能够吃喝,平时还可以挖些药材,养几十箱土蜂,几十只土鸡卖些零花钱,一年下来收入不能说很多,可是生活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还不给孩子添麻烦。

从大叔家的房顶上我们看到了一侧山坡上的蜂箱,他说以前自己养了百十箱蜜蜂和土蜂,前几年一年能收获两三千斤蜂蜜,是家里一笔不小收入,近两年天旱年景不好,蜜蜂和土蜂生存都有问题,他就把一部分送给了亲家,现在家里只留下了10多箱意蜂,还有8窝土蜂,产下的蜂蜜也不卖钱了,都留给孩子们和亲戚朋友吃了,现在他们老两口在这里生活还不错,土鸡蛋今年也不卖了,都是留给自己和孩子们四家人吃的,每隔几天孩子们就会回家来看看他们,缺啥少啥都是他们送回家。这些年山里变化很大,环保工作做得好,退耕还林后,杜绝了毁林现象,植被更好了,山里野生动物又繁殖起来了,当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安全就是个大问题,所以老两口无事几乎不下山,好在去年捡了个门口那只'小野货’帮上了大忙。

大叔说:“去年秋天我去山顶上的密林里挖药材,在一个灌木丛中听到了有小动物的叫声,用木棍扒开乱草丛,看到了一个1个月大小的小狗一样的东西,也许是有缘分,它竟然朝我慢慢爬了过来,我寻思着可能是野生狐狸或者狼的后代,便赶快离开了,继续在山林里寻找药材,第二天上山好奇心驱使下又来查看了它,看到的情况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它饿的奄奄一息了,便将它裹在怀里抱回了家,用奶粉救活了它,考虑到认不准它到底是个啥动物,我便把它养在了小院外边,期待着它的母亲能寻来带走它,一个多月过去却没有期望的事情发上,随后索性一直养着它,长大后看它的样子像狗,眼睛像狐狸,叫声像狼,尽管他的眼睛里由野生动物一样的凶光,可是他对我的家人却很少有表现,特别是有个让人想不到的事情,以前常常莫名丢失的土鸡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别看它体型不大,攻击力却很强,年前曾经帮我驱赶过野猪呢。”

“现在山里自然环境好了,野生动物中的野猪繁殖最快,它们常常会糟蹋庄稼地,现在国家不让打它,山民们也没有对付它的好办法,只能采取巡山驱赶的方法,只是单纯的人工驱赶遇到成年野猪就会有危险,有了这个小野货就不一样了,巡山的时候他就跑在人前边,发现情况它就会冲在前边,说来也怪它几乎不怎么叫唤,野猪看见它就落荒而逃,现在它已经长到了6个多月了,虽说有些通人性可是野性不小,为了防止它白天伤人就将它拴在这里。”

孟大叔家小院子外边放了很多的电缆线,他说这是县里施工队寄放在这里的器材,山顶这块就是他一户人家,可是近几年当地开发风力发电,还有通讯设施,时不时就有工作人员前来,“小野货”养成了在院子外边看家护院的习惯,就怕一不小心伤了人,所以白天将它拴在一边,晚上再放开,工程人员也看过“小野货”他们说看样子它就像条野狗,甚至和非洲野狗极象,有可能就是山里的村子里的土狗和野狗杂交的后代,或者是返祖现象,用它看家护院最好,工程人员索性也就把电缆线放在了我家院子外边,这也就成了“小野货”的另一份职责了。

“去年施工队有个外地的小伙子看上了'小野货’的野性,提出给5000元想买走它,说是要好好训练一下它,没准参加斗狗比赛还能拿个名次,和我商量3次我也没有答应,我说山里的精灵它就应该生活在大山里,虽说它就是个四不像的狗子,可是我没有权利改变它的生活,弄出大山就是坏了良心,不要说你给五千元,就是一万元我也不会贪财,它和人类一样,生在这里就要长在这里,让它永远伴随着人类守护在这大山之巅。”大叔说到动情处,坐在了石头碾子上,抚摸着“小野货”安慰着它,“小野货似乎明白了大叔的话语,安静地站在他的身前,顿时没有了刚才的躁动。”

正在继续聊着“小野货”的话题,忽然大叔接了一个电话,是他的大女儿打来的,说是一会要上山来看老两口,嘱咐大叔不要上山在家里等着,大妈要给女儿包饺子大叔也要帮忙,便对“小野货”发出指令,它蹲坐在了树木之间,用场景镜头拉近看到了它怪怪的样子,特别是那一双眼睛露出了野性的目光,一直盯着我们看,对视一阵,我们慢慢在它的眼睛里似乎看到了感恩和忠诚。

要离开了,大叔对我们说:“小野货现在就是自由的,只是白天约束它怕它的野性带来意外,晚间就放开它,它不走我也不赶它走,它愿意给我看家护院我就养着它,啥时候想离开那是它的事情,反正只要在这里就不会把它卖掉。”

我们虽然没有拍到期望的民俗生活,却拍到了孟大叔和“小野货”的故事,看到了山里人对自然的那份敬畏之心和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感觉到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已经不是一句空话。您说是不是啊?有谁认识这“小野货”到底是个啥动物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