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龙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创新

 昵称15221501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年6月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创新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廖龙     邮编:445000

   【摘 要】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对初中数学而言,明显增大不少。教师在教会许多做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创新思维和独立的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展开了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   独立思考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存在许多难点。学生的能力悬殊,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接收到教师上课所讲的全部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是去教会学生一种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做了调查研究。主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优点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建议这两大方面展开教学研究。希望通过此次教学研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创新,敢于创新,并且在做题和面对困难时都能心平气和的独立思考后再作答。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才能,还能去除内心的浮躁,真正的学到方法。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意义
  (一)能让学生懂得创新、勇于创新
  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数学很难,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课堂没有完全听懂教师讲的数学知识内容和没有一种创新思维。学生长期的处于一种老师讲什么那就是什么的毫不动脑思考的学习状态,显然对数学学科是学不懂的也是学不通的。倘若教学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面貌将会焕然一新,学生会发现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自己能解答出来了,并且还能用不同的方法作答。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的一个重要要求,只有在学校时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学生不仅在数学学科这方面学以致用,它也适用于生活的各方面。一个新的思维模式,就会让学生看到事物新的一面,从而拥有超前的意识,以后的路走得更长远。
  (二)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
  独立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当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后,就不会遇到问题就浮躁不安和停滞不前。而是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解答一道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的题,首先认真地读题,其次仔细看的图像,最后结合题意去思考和作答。这个看题解题和思考的过程,学生都能独立去完成的话,即便题没有完整的解答出来,这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为今后能慢慢的学好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倘若学生一遇到问题就请教老师和同学,完全的去听取和照搬别人的解题思路,那么就很容易丢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了。
  (三)能让学生的人格在学习中和生活中不断的完善
  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能健全和完善一个人的人格。其实,不仅仅在遇到数学难题时才去创新和独立思考,哪怕是一道非常简单平常的数学题,也可能探索新的方法去解答。这就像生活中大大小小琐事颇多,并不是到了生死攸关的大事降临人才动脑筋去思考,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一个学生在学校读书,积累知识固然很重要,要更为重要的是能有一个好的人格。只有教导学生不断独立思考,对待问题钻研和坚持,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教师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要让学生敢于创新,首先就要教会学生敢于与众不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新课内容结束以后,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分别举手说说这节课听懂了一些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懂?自己对这节课新学的内容有什么想法?除了老师讲的这一种解题方法,学生自己还想到什么别的可行的方法。当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时,不论学生讲的方法对或错,教师都先要表示鼓励,这是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和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师适时监督学生独立完成数学题
  教师要选择恰当合适的时候去监督学生独立完成数学题,所谓适时,就是在学生刚拿到题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和监督学生先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倘若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以后,还是觉得无法把题解答出来,那么再去请教老师或者问别的同学。只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就可以了,学生的能力有差异。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独立把所有题解答出来,有困难和疑问都是正常的。学生遇到困难,自己竭尽全力思考以后还是不会做的话,就可以向他人请求帮助共同探讨,这样才能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在和别的同学讨论问题时要懂得“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醒也”。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再结合自身独立思考以后发展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创新。
  (三)教师将学生分组讲诉各自的解题思路
  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每个组的组长记录组员觉得困难的不会做的题,然后交到教师那里。教师收集学生的难题,在讲完新课内容以后留十分钟左右,每天讲1到2道学生觉得困难的题,先让部分能做的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总结,教师再向部分不会做得学生重点的辅导和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就熟能生巧,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伴随着新课程不断向纵深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亟待改变。一些老师认为学生限于学识,其提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极强的学科,学生的提问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老师应针对知识的拓展思维进行多方面的启发式教学尝试,针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鼓励性、启发式探索提问,使学生能够在情景化中全方位感受知识的内涵和外沿。

     其次,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目前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学习中老师仅仅告诉学生应该这样,而至于为什么这样却讲述不多,导致学生普遍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之中。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根本,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将有利于促进其思维方式的成熟。例如当老师在讲到函数这一章时,可以不断地问学生,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需要结论成立,条件还需要作何种变化?当问题层层展开时,学生的思维也将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三,进行数学情景化教学,启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适当性。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 
  有人说,“学好了数学可能在你买菜算账时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学好了数学可以决定你的未来, 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做一道数学题,可能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起不了多明显的作用,但如果教师教会了学生一种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学生的一生都将会受益匪浅。虽然,一名普通的高中数学教师并不能确保学生能考多少的分数和以后能过什么样的人生,但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的人生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也是一个人想要发展更好地必备条件。独立,是一个人生存必要要求。二者在数学学习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只要教师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以身作则的引领学生,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师生共同登封破浪,应难而上,那么我们坚信一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