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好酒,都分布在什么地貌上?

 月亮是什么 2022-12-09 发布于浙江

当我们回忆一座酒厂,最先想起的可能并不是车间布局、厂区景致,而是它所在的地貌环境

茅台在河谷之中五粮液在岷江之畔洋河在湿地水乡汾酒在黄土高原——这是地貌赋予万千种好酒的独特。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分布着众多地形区,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而狭义的地貌,就是附属于地形的小范围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有重力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等地貌类型。

从地貌的视角来看,多姿多彩的中国白酒,会有不同的韵味。

文章图片1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

其中,黄土高原占了中国黄土面积的72.4%,黄土堆积厚度最深可达336米。倘若从地球上空俯瞰,黄土高原神似地球之胃,黄河的“几”字型大拐弯在巨胃里川流而过。

文章图片2

广义的黄土高原,包括38.1万平方公里的原生黄土区和25.4万平方公里的次生黄土区

这一庞大的面积涵盖了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陇中高原、陕甘晋高原、山西高原,地跨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北、河南等省份。

狭义的黄土高原即原生黄土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文章图片3

|黄土高原沟壑纵深的地表形态被称为“中国母亲的皱纹”,这是因为黄土相对疏松,在流水的侵蚀搬运下形成了特殊地貌。

在地质构造上,黄土高原属鄂尔多斯台拗的南部。早在元古代-太古代时期,这里就成为长期隆起的古陆,历经多次下沉和抬升之后,形成四周被大山包围的黄土高原。

来自西北的季风不间断地搬运来北部沙漠区的黄土物质,遇南缘大山阻挡,沉积在此。又经过漫长风化过程形成黄土,堆积成深厚而疏松的黄土层,世世代代滋养着黄土高原文明。

夜以继日的流水侵蚀,让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也造就不一样的壮阔风景。

中国古老的白酒——汾酒,就诞生在这片黄土地上,位于“地球胃”东部胃口

文章图片4

平坦的高原上,气候温和干燥,这样的温度和湿度下,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适中,是酿造清香型白酒的绝佳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四季变化,也完美契合清香型白酒糖化发酵的过程。

“黄土之父”刘东生,曾在1954年发现黄土里含有大量孢子植物的“孢子”种子植物的“花粉”,它们已经在黄土层里存在了几百万年。

文章图片5

|黄土高原并非都是漫漫黄土,其间还散落着许多盆地,汾河沿岸一带的晋中盆地便被称为华北的“鱼米之乡”,汾酒便位于晋中盆地西部、吕梁山东麓的汾阳市。图为山西黄土高原梯田航拍。

雨水冲刷之后,孢子粉和花粉会散发出“芳香的味道”。

清香是白酒香型之母本,白酒泰斗高景炎曾说“众香源三香,三香源清香”,而黄土高原是最早的人类聚居地之一,也是养育华夏之始的厚土。

冥冥中,黄土地与清香,早已有这种内在的关联。

文章图片6

其实还有很多酒,天然带着黄土高原的气息,如西凤酒、太白酒、白水杜康、秦川大曲、三粮液等,都是老牌的黄土高原名酒

陕北的老榆林酒,对成酒进行黄土洞藏,还有酿葡萄酒的戎子酒庄,在黄土高原上建起黄土窑洞酒窖。

黄土高原之上,酒也多了几分纯粹,几分粗犷。

文章图片7

中国几种主要地貌中,流水地貌分布最为普遍。

从荒漠到高山,从丘陵到平原,地表流水都是地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最普遍、最活跃的因素。

流水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地区及入海口,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地貌。

文章图片8

上游地区往往形成流水侵蚀地貌,如沟谷和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中下游地区则多为流水堆积地貌,或是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或是河流在平台地区形成冲积平原,或是河流注入海洋形成河口三角洲

江苏,就是流水堆积地貌的典型地区。

文章图片9

这里大部分区域海拔在50米以下,平原面积占全省87%,域内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运河齐备。

平原和水域面积的占比均居全国各省首位,总体地貌呈现为“一山二水七分田”,是典型的平原水乡。

可以说,是水造就了江苏今日之地貌。

文章图片10

|江苏盐城境内的陆地主要由河积、湖积和海积而成,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南宋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带来巨量泥沙,使得盐城海岸线迅速向东延伸,苏北地区因此新增了大量平原陆地。

很早以前,江苏还是一片汪洋。第四纪以来,江苏沿海地区至少发生过五次海侵,黄海和东海的海水曾浸淹到江苏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低山丘陵的山前。

淮河、长江当时分别在今淮安、镇江以东不远处入海,形成大面积三角洲平原。而后,长江、淮河和黄河经年累月携带泥沙堆积,江苏的平原格局日渐成型。

文章图片11

凭借丰富的优质水资源,江苏地区酿造出白酒里独树一帜的洋河、双沟等湿地白酒。

都说苏北有北方的豪迈粗犷,苏南则是小家碧玉,而江苏的酒,无论在哪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绵柔。

区别于川酒的浓郁,苏酒重在“甜、绵、软、净、香”

江海湖泊之水源自远方,汇于江苏,“三沟一河”因水而丰富,因水而绵柔。

文章图片12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奇观,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功劳。

亿万年前,地球上大多数地方都是海洋。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陆地抬升,海水退去,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地层露出地面。

在河流与降水的反复冲刷下,水岩反应导致碳酸盐溶解释出,随流水远去,被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今天的喀斯特地貌。

文章图片13

|贵州黔南州独山天洞内石笋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发育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含喀斯特地层的国土面积有344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中,又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最为壮观。

以贵州高原为中心,中国南方喀斯特广泛分布在贵州、广西、重庆、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和广东,这一片甚至被称为世界级的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文章图片14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又名天坑三硚,以世界最大天生桥群和世界第二大天坑群交相辉映,形成壮丽而独特的“三桥夹两坑”景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2007年,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七年后,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环江,进一步扩展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版图。

这些遍布喀斯特雄奇景观的地方,也是好酒最为集中的产地。

文章图片15

整个赤水河流域,几乎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宜宾泸州等境内同样分布广泛,川南黔北的名酒好酒,大多都是喀斯特地貌的产物。

广西的丹泉,湖南的酒鬼酒,也都处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地区,因此成为中国最早一批采用“洞藏”工艺的酒企。恒温恒湿的喀斯特洞穴,是白酒陈化老熟的天然好地。

如果简单归纳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优点,那就是好看。

文章图片16

|广西桂林阳朔

这一区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其碳酸盐岩形成于三叠纪以前,坚硬致密,抗压强度大,可塑性也强。在地表可拔地而起,在地下可支撑巨大洞穴,是而壮伟

如果将其与酒联系起来,那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好处,几乎贯穿整个白酒的生产酿造过程。

文章图片17

亚洲季风性气候,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带来优越的水热配套条件。夏季高温多雨、全年温暖湿润、地表江河众多,无疑是酿酒微生物、酿酒高粱、酿酒用水的天堂。

水为酒之血、粮为酒之肉,曲为酒之骨,就是喀斯特地貌之于好酒的真实写照。

即便云贵川等各地的喀斯特地貌因具体条件不同,形成迥异的景观,但对于酿好酒而言,却是共通的。

文章图片18

即便没有在资本市场上成为世界上最贵的河流,赤水河也能在旅游资源上拔得头筹。

这条神奇的河流之所以名为赤水,是因为它流经了中国最大的丹霞地貌区——赤水丹霞

在四川盆地南缘与贵州高原过渡地带,分布着中国最大的红层盆地,赤水丹霞就在这里,色彩艳丽的丹霞地貌占据赤水市近70%的山地面积。

文章图片19

|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美的阶段。这里不只有单一丹霞地貌,还结合了瀑布、湿地、翠林等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超过90%,被称为“绿色丹霞”。

2010年8月,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以“中国丹霞”组合共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并获批,成为中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丹霞,这个在世界地质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地质面貌,也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成为诸多风景和好酒的孕育地。

文章图片20

作为喀斯特王国,整个贵州遍布喀斯特地貌,而在赤水市习水县境内,又发育出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岩石种类、形成过程、分布地区均有不同,但都以景观奇特多样为主要特征。

如果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区分,那就是喀斯特奇在形,丹霞奇在色

丹山、碧水、翠林、飞瀑,构成赤水丹霞的变幻多姿,其核心景区佛光岩,因巨大的丹霞绝壁和高269米的大瀑布而闻名于世。

文章图片21

|贵州赤水丹霞

红色岩层经年累月被水流切割侵蚀,峡谷深切,地面破碎,地势起伏大。绝壁、溪流、飞瀑遍布,让人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纤夫引船上行的足迹。

独特的地貌,自然有独特的气候。赤水市整体气候呈现冬无严寒、冬暖春早、降水充沛、雨热同季的特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而丹霞地貌又带来垂直性的气候差异,区域内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1500米。

丹霞地貌本身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等坡面特征,使得山顶水热条件较差,而山脚沟谷水热组合条件却较好,正是酿造酱酒的黄金河谷

文章图片22

|赤水十丈洞瀑布,位于赤水市南部风溪河上游,出没于深山峡谷,到十丈洞河面变宽,水势平稳。由于河床在这里出现一巨大悬崖,河水飞流而下,形成瀑布,比黄果树瀑布高8米、窄1米,是我国最佳瀑布奇观之一。

当地人说,虽然一到雨季赤水河就会变红已经广为人知,但实际上,赤水河下游的颜色要比茅台镇、二郎镇所处的河段红色更为明显。

每年雨季,红色的土壤、岩石碎屑被冲入河流,河水随之泛红。而流经赤水丹霞的河段,也因独特的红色岩层,导致河水愈加赤红。

如果将赤水当地所酿之酒与上游茅台酒、郎酒做各指标的分析对比,或许能发现丹霞地貌在其中导致的差异化。

文章图片23

深秋时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的霍拉山峰上,往往已经有了积雪。

阳光照耀下,这里的雅丹地貌朱红与明黄交错,与晴空白雪交相辉映。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中“雅尔丹”,即陡峭的山丘,最初是指罗布泊地区那些因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荒漠地貌。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在2万多平方公里,新疆由于地处亚洲腹地,干燥多风,为雅丹地貌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其雅丹地貌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雅丹地貌形成动态示意 图/桔灯勘探

雅丹地貌气候条件相对恶劣,风蚀作用强烈,降雨稀少、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罗布泊地区作为最典型的雅丹地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干旱中心,被称为神秘的生命禁区。

而在广袤的西北大地,这种贫瘠,却成就了诸多美酒特别是葡萄酒的富饶。

文章图片27

酿酒葡萄多种植在南北纬38°~53°之间的温带地区,喜爱充足的阳光和相对干燥的气候。

不过,并非所有雅丹地貌都能种出酿酒葡萄。相较于罗布泊的极度干旱,流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开都河,为这里春季葡萄发芽时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其实,雅丹地貌在巴州北四县少有分布,位于焉耆县的小霍拉山,是这里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分布区域,垄岗沟槽相间排列。

巴州共有八县一市,北四县分别是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南边则有尉犁、若羌、且末、轮台库尔勒市

焉耆位于焉耆盆地内,同时也处于新疆区域中心的位置,是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不论是丝绸之路来往的物质输送,还是佛教东传的文化交流,都使得焉耆兼收并蓄,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焉耆文化。

文章图片28

|焉耆七个星佛寺遗址壁画《说法图》(临摹),七个星佛寺遗址是晋唐时期古焉耆国的佛教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存。

葡萄酒便是焉耆文化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如今,这里也成为中国颇具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霍拉山脚下约莫15公里的地方,便是天塞酒庄打造的雅丹营地,而酒庄到霍拉山的车程,也只有25公里左右。

乡都酒业、轩言酒庄几乎都与天塞酒庄比邻而立,中菲酒庄稍远,在霍拉山东南侧。同样位于焉耆盆地内的和硕县,还聚集着芳香庄园、国菲、冠颐、冠龙、佰年等一大批葡萄酒庄。

文章图片29

|青海柴达木雅丹

而在新疆之外,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也是颇具代表性的雅丹地貌区。

遥想昔日玉门关一带,伴随着大漠传奇的风沙流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故事曾经在这里流传千年。

文章图片30

不同的地貌分布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酒的风味。

如以香型来大致区分的话,酱香型白酒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为主;清香型白酒主要分布在华北区域,这里以黄土地貌为主;浓香型白酒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淮之间,流水地貌非常普遍。

文章图片31

然而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相互交叉,且同一种地貌在不同地方又有不同的表现。

如四川和江苏都存在流水地貌,却因分处于河流的上游和下游,一个雄奇壮美,一个平原沃野。

黄土高原和江苏更是两大流水地貌的集中区,但显然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

正如美酒本无好坏之分,只是风味风格不同,这种“不同”就有一部分来自地貌的差异。

在地貌学和生态学之间,有一个“新兴”的跨学科概念,叫做生态地貌学

作为生态地理系统中的主要要素,地貌与气候、水分、生物、土壤等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文章图片3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炳元认为,“地貌可在不同尺度上影响着气候、生物因子特征的地域差异,星体地貌级的海陆格局直接影响气候分布,宏观大地貌控制了大气环流分布,中地貌则影响局部气候差异,小地貌甚至微地貌引起小气候变化。”

也就是说,地貌直接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水文、植被、土壤等,最终将影响一片土地上的所有生产生活。

酒的酿造自然也在其影响范围之列。

生态地貌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对酒的影响千丝万缕,以地貌微缩酒的风土,足以窥得一部分好酒密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