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国丧:这也不让,那也不准,还能做啥?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2-12-09 发布于北京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6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前段时间看关于女王驾崩新闻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处细节。

从女王去世那一天开始,英国要举行为期10天的“国丧”,所有政府和军事机构降半旗志哀,电视台不播放娱乐节目,女王灵柩接受民众的瞻仰等等。国丧结束后英国的社会生活一切恢复正常。

◇ 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去世,英国都举行了国丧

这些东西看似复杂,但都是比较形式化的东西,对个人生活影响不大,比如说你白天去给女王献花,晚上到夜店泡妞摇花手没人拦你。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国丧可就麻烦多了。

国丧指的是中国古代赶上皇帝、皇后、皇太后死了,朝廷给他们准备的从入殓到最后祭拜的一整套流程。这里最麻烦的是上至公卿下至百姓,得给他们“守丧”,比如清朝就规定在国丧期间,近支宗室二十七个月内,远支宗室及在京王公大臣一年之内,不许嫁娶也不许生孩子;不许举办宴会。

◇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棣驾崩后,皇室宗亲披麻戴孝的情景

在京军民百姓,穿素服二十七天,不许祭祀先祖,因为这段时间全国都只能祭祀大行皇帝。老皇上死后,一百天之内的上谕、批文都要由红笔朱批改成蓝笔,其他各部门的印章也都由红色改成蓝色。

当年侯宝林曾在相声《改行》中说到“国丧”。说“国丧”时不能唱戏,“吃开口饭”的演员没饭吃。在这期间,姑娘出嫁被称为“偷婚”,即需要偷偷摸摸结婚。红花轿必须换成蓝布面的轿子,喧天锣鼓变成悄悄碎步,开心热闹变成小心谨慎,四海宾朋变成零星亲友,丰盛婚宴变成家常便饭。

《改行》侯宝林、郭启儒

在这时候要是有谁违反了朝廷的规定,后果可就相当严重,民间要是违反的话怎么安罪名都不为过。

乾隆年间民间就有人在国丧期唱戏,从打板子到斩监侯怎么判的都有。要是王公贵族犯事最轻的也得是革职处理,1820年嘉庆皇帝驾崩,道光皇帝即位,即位之初自然是全国举行国丧,然而铁帽子王之一,豫亲王裕兴就捅了个大篓子。

他去宫里吊唁完嘉庆皇帝的灵柩后,早早回府,看见府上正在干活的丫鬟就起了色心,于是生拉硬拽那位丫鬟行完了苟且之事。没想到这姑娘也是为贞洁烈女,一时想不开上吊自杀了,清朝王府里的丫鬟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很多人是王府各福晋的贴身侍女,大部分是旗人,严格意义上讲不算女仆,她们进府要是见见世面、学学规矩,省的以后出去嫁人没人要。

◇ 大概是这样

现在这号人死了,还死在了王府,她的父母肯定得给女儿讨个公道,于是上诉宗人府,让宗人府派人彻查此事,查明真相后道光皇帝立刻火冒三丈,当即下令要把他赐死。得亏是裕兴的大福晋上下打点疏通关系,最后找到皇太后帮忙说好话,才赦免了死罪,不过活罪难逃,裕兴被革除了亲王爵位,到宗人府圈禁三年。

看完裕兴的遭遇,你就知道了违反国丧禁令的惩罚有多严重,所以公卿大臣在那段时间自然是能憋着就憋着。不过有的宗室年轻气盛身体好,总有憋不住的时候,再加上古代没有良好的避孕措施,让他们遵守“国丧止孕”的规定,也太为难他们了。

比如,光绪七年,慈安太后暴死,皇太后去世,自然是“国丧”。

按照规定宗室成员一年之内不许生孩子,然而有一位宗室王公却“犯了戒”,这个人就是未来的庆亲王,此时还是贝勒的奕劻,他在国丧期间没能守身如玉,竟然让自家的侧福晋怀孕了,奕劻立刻心惊胆战,这种事一旦被人参奏,后果不堪设想。轻则自己被夺爵,一竿子撸到底,成了闲散宗室,每月拿着三两银子养家活口,重则自己不但连闲散宗室都当不成,还可能下大狱。

 老年奕劻

最后奕劻心一横,逼着自己的侧福晋堕胎,结果是夫人流产成功,自己保住了爵位,自此奕劻官运亨通,在朝堂之上手眼通天不说,还当上了铁帽子王,这也是大清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古代医疗水平不发达,堕胎成功率低且极为危险,要是在国丧期一不小心把孩子生下来了怎么办,那就只能过继给别人了。

1898年恭亲王去世,慈禧太后感念他的功绩,宣布为恭亲王举行国丧,但就在这时候恭王府里出事了,他的孙子溥佑就在这段时间出生,既在国丧期间又是在恭亲王的守孝期,这孩子来的实在不是时候,最后只能交给旁支抚养。就这样血统纯正的溥佑成了恭王府的黑户,在恭亲王家族的世系表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

当然,国丧不仅影响国家的内政,也影响外交,国丧时期的外交简而言之就是一点:不能打仗。如果是赶上邻国遇到国丧,也不能发兵攻打,这就是所谓的“师不伐丧”。如果有谁在国丧期间出兵,那就是“不德”,会被诸神所唾弃,遭天谴。

《左传》中就记载楚国有一年攻打陈国,赶巧正是那时候陈成公死了,楚国就主动撤军。不过随着春秋末期逐渐礼崩乐坏,打仗也不讲究按套路出牌而是兵不厌诈,所以各国都会选择在邻国国丧期出兵,吴国就经常趁着邻国办丧事发兵攻打,最后一次偷鸡不成蚀把米,赶上越国老国王刚死新国王勾践登基,吴国发兵被越国打的大败,吴王阖闾也伤重身死。

 影视剧中的吴王阖闾形象

既然是有趁着邻国国丧搞偷袭的,也就有本国国丧时期还想打别人的,秦穆公时期郑国国君刚刚驾崩,秦国准备借这个机会攻打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此时很不巧的是,晋文公也刚驾崩,新君晋襄公即位。针对到底打不打秦国这个问题,朝堂之上开始一番论战,中军主帅先轸还是力排众议,通过了要讨伐秦军的决议。

这时候晋文公可是尸骨未寒,如果主动发兵的话在伦理上可说不过去,为了获得这方面的正当性,晋国上下一起演了一出好戏,让晋文公的灵柩突然发出响声,经过专家鉴定,这是晋文公开口说话同意出兵。就这样大队晋军出发埋伏在崤山,等到秦军经过时发动突袭,秦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要不是晋国人在晋文公灵前跳大神,这仗也打不起来。

这么一看,古代国丧还真是太折腾人了,等到了现代,各国的政制趋于稳定,政治环境变的宽松,不再搞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除非是绝对君主制的前现代国家,君主驾崩后,折腾全国老百姓披麻戴孝,边哭边唱“没有你,我们不能活”,老百姓或许抬头硬抹眼泪,低下头就捂着脸偷着乐。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