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伤事件之后,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

 以字为马 2022-12-0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首先:照顾好自己,向他人求助,并在孩子面前保持对自己的应对方式的觉知。孩子们对父母亲的担忧的感知十分的敏锐,尤其是在危机事件中。父母亲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担忧告知孩子,但同时也应强调自己有能力应对局面。父母在危机面前的应对方式对孩子的应对能力水平有直接影响。

其次:询问孩子对这个灾难知道些什么。一个孩子的年龄通常可以影响到他对情况的理解程度和应对程度。澄清错误的信息,仔细倾听孩子的担忧,并评估孩子处在什么程度的压力和担心之中。并尝试获得孩子对事件的态度:“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是不是很担心?”“还有其他你担心的事情你没有谈到么?”

第三:分析孩子对自己和家庭的担忧。年纪小的孩子可能会对“危险离自己有多远”感到困惑,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身处被危险覆盖的地带。使用孩子可以明白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危险的存在是有限的,并且你会保护他们的安全。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其他的担忧,比如去外边玩耍的时候,去睡觉的时候,去学校上学的时候,出行的时候(有些孩子可能会对出行工具有担心,比如车子、飞机或者地铁),与父母分离的时候,妈妈要出差的时候,爸爸去工作的时候,或者接近事件发生地点的时候。在事件中,受伤者与孩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受损程度。在孩子应对一个新的创伤中的恐惧时,旧的创伤恐惧可能也会重新出现。耐心的倾听并不要试图阻止孩子的恐惧出现是很重要的。

第四:尽可能地保持日常生活的节奏。在让孩子返回家庭以外的活动之前(比如,学校、运动、课外活动),要评估孩子的压力程度。退行的行为模式(发怒、尿床、害怕睡觉)在有压力和创伤的儿童生活中,并非是不寻常的。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在应对孩子的危机事件时,应该尽可能的保证自己在孩子的身体方面和情绪方面的关照之不缺位。限制孩子在周围环境中对创伤事件谈论的接触,比如新闻。重复的暴露可能会进一步使年幼的孩子感到难以承受并助长焦虑。观看并讨论电视里讲到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节目,并向他们一再表达自己保护他们的能力。

第五:帮助孩子逐步掌握应对创伤的能力。诚实地谈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需要考虑孩子的年纪和接受能力,但在正确应对压力方面要做出模范表率(比如,与他人谈论,祈祷,寻求帮助,保持日常生活规律并保持社会关系,关照自己)。帮助孩子理解灾难通常是罕见的,人们无法掌控所有事件。同时,帮助它们理解坏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即便他们对这些灾难和创伤并没有责任。观察孩子的长期变化,看孩子是否会发展出基于该创伤事件或灾难的持续的恐惧或偏见。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的维护日常生活起居规律并维系家庭成员关系。

大部分孩子可以从创伤事件中成长,并保持正常的情感成长模式。如果孩子压力特别的大,无法保持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生活能力,或者作出危险举动之时,你应当为孩子寻求专业帮助,来源有儿科医生,心理健康专家等(译者注:可能与我国的国情有差异,我国的社区概念一般以家族为中心,在没有心理学的年代这一角色可能更多地被家族中的智慧型人物来承担,但更被学界认可的角色依旧是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或者有心理学或教育学方向知识的老师或大夫)。

图片

以下,我们会介绍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介绍在谈论创伤事件过程中的建议。在帮助孩子应对目前创伤之时,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成熟的程度,以及过往创伤经历应当被加以充分考虑。

婴儿:

婴儿可以理解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焦虑和行为。当与婴儿互动的时候,应当保持镇定。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保持日常生活规律并维持之前养育者的人选。在面对成人的焦虑状态时,婴儿也可能会开始烦躁。

学步期和学前儿童:

如果可能,请保持日常生活规律和照顾者的人选。电视和新闻的观看或收听,应当有成年人的陪伴。回答他们对于周遭事件的提问,并告诉他们自己会保护他们的安全,消除他们的担心。观看喜爱的电影、阅读书籍、与孩子玩耍来进一步消除忧虑。尽可能的避免在孩子面前进行成人式的焦躁谈话。

学龄儿童:

电视与新闻节目的观看或收听,应有成年人的陪伴。观察孩子对媒体报道的反应,他们可能会有很强烈的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像更年长的孩子那般能够理解他们所看到的事情,也不太有能力对自己的感受做准确的表达与沟通。消除他们对安全的担忧,告之你会保护他们,并且这个家庭会安全的。提供一些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让他们忙碌起来。尽可能的维护并保持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规律(举例:学校、家庭作业、钢琴课、体育运动、合唱团,等等)。

青少年:

尽可能的陪伴,并且倾听、倾听、倾听。陪伴他们观看电视新闻并鼓励他们交谈——“你听到这事儿的时候在想什么?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真诚的分享你的感受,并告诉他们作为一个家庭你们是安全的,消除孩子们的担心。帮助他们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使用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举例:写信、安慰朋友、收集并向红十字会捐款等)。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当家庭成员离家的时候,要保持联系。建立一个家庭的“签到”时间,比如共同进餐的时间,一起看新闻的时候,睡觉之前聊聊天之类的。保持日常生活规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