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找寻梅家桥的路上,起哥遭遇一只“桥精”!

 照说不悟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身在闹市无人问

寂寂无名有牛陪

梅家桥,在地图上,照样搜不到。

而我们手上可利用的信息有两个:

一是网络照片,推测这座桥应该在一片密林中;

二是从江夏博物馆的公众号上看到的一句话:“此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办事处民主村梅家东面约80米处一条近东西向的河港上。”

这次探索不顺利,不怪起哥方向感不好,主要是这句话中,有个错别字,特别害人。

起哥还是老样子,非常精准地找到了梅家湾,但是里没有看到桥。别说东面80米,就是800米也没有桥。

于是请教当地村民,一个中年大妈告诉我们,她知道那座桥,是一座很古老的桥,他们小时候就有,应该有几百年了。

大妈还告诉我们说,梅家桥不在这个村子里,离这里还有好远。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在附近的河港上搜索,附近倒是有条河港,上面也确实有两座桥,可一看就是现代水泥桥,根本不可能是清代古桥。

虽然这里没有梅家古桥,起哥却在河港上发现了“桥精”——河港上,有一棵小树,竟然长成了妥妥的桥形。

这种有趣的现象,也算是对我们寻桥之旅的一种鼓励吧?

从河港出来,我们再次扩大搜索范围,借助卫星地图扫描,把搜索半径扩大到3公里的范围。

终于,在庙山大道与界兴路交叉口的东北区域,找到一片树林,村委会的人也告诉我们说,就在前面的丁字路口处。

于是,我们来到了这里,在丛林掩映中,看到一座古桥,直觉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苦苦搜寻的梅家桥。

梅家桥是一座单孔桥,由青石砌建,现在的桥面仍然石块整齐,桥拱及侧墙也很规整,桥基两端呈“八”字形状。

梅家桥全长14.5米,宽2.7米,跨度3.6米,距水面2米,顶厚0.3米,顶距水底2.55米,方向北偏西28度。

从梅家桥的建筑特征、建筑材料等来看,这座桥是一座清代石桥,现在是江夏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江夏博物馆说,这座桥的发现,对于研究本地区桥梁的建筑史,提供了良好的实物支撑材料。

桥下的河流,还有一些不太流动的水,有些发黑发臭,估计与今年夏天的极度缺水有关吧。

梅家桥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滩涂,周边古树参天,非常古朴,更增加了这里的荒芜之感。

路边杂草丛生,桥上也很久没有人走了,桥下的河塘里,有两头牛在那悠闲地吃草,洗澡。

看到我们来了,小牛非常友好地打量着我们。

看到这情景,起哥乐了,说:“好啊,这让我想起了我亲爱的牛哥,你们多拍两个镜头,我要向我的牛哥送祝福啦!”

梅家桥的四周,长满了茂密的四叶草。

人们说,能找到四叶草是非常幸运的征兆!

看来,起哥是在这里,祝愿牛哥能够好运连连了!

不知道从梅家桥上走过的人,是否也能获得幸运呢?

从梅家桥出来,起哥意犹未尽,走上了继续探索附近的高家桥,新庙桥,还有彭家桥的路。

走了一半,起哥发现车子有点发飘。

我们说,我们也发现车子飘,还以为是你开得飘。

于是,下车查看,发现左后轮的车胎瘪了,于是跑到五里界的镇上换起了轮胎。

估计是翻山越岭,扎坏了轮胎吧!

换完车胎,暮色已沉。

于是我们打道回府,江夏的古桥的探访之路,就只能暂时告一段落了。

江夏的古桥,再见了,在现代繁华中,愿你们各自有位,一切安好!

为什么这次寻访离目标偏离了这么远呢?

我仔细查找,在梅家桥旁边又研究了一下地图,终于弄清楚了这次探索之旅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因为江夏博物馆的公众号上写错了一个字,把“梅家村”写成了“梅家湾”,也就是梅家桥应该是在梅家东80米,而不是梅家东80米,就这一个错别字,我们多跑了至少10公里的路程。

回来后,我们痛定思痛,为了防止其他人也跟我们一样迷路,于是在高德地图上进行了位置申报,现在已经添加成功了。

愿以后各位朋友探访梅家桥,不会再迷路。

策划:大海 菲哥

摄影:泽群 老华 高沣

制图:秋雁 雅楠

审稿:奇奇 玮爷

出品:起哥 张洁 叶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