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和长江一起,共同塑造了武昌,堪称武昌的“母亲河”?

 照说不悟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昔日巡司河,

今日母亲河?

这几天,有部剧和世界杯一样火热,那就是《天下长河》,据说这部剧创下了近些年来的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纪录,可谓里子面子都有了。

看剧情介绍,这部剧讲的是一些关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一些故事。

实话说,我们这个“民族的母亲河”啊,脾气实在是太暴躁了。因此,世世代代的先辈们,都不得不花上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去治理。

《天下长河》貌似就是讲得我们的先辈们与母亲河斗智斗勇的故事。

在评论区,我看到有网友就牵引出一个问题,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比如,秦淮河之于南京,渭河之于西安,永定河之于北京,就连我们的汉口,也有自己的母亲河,那就是汉江。

问题来了,那武昌有没有自己的母亲河呢?有人说了,当然有啊,长江啊,没错,长江确实创造了武昌,但也创造了整个武汉三镇,以及整个沿江的数十个城市。如果说要找一条塑造了武昌独特个性的母亲河,有没有呢?

还真有,那就是巡司河了。

这其实并不是我的洞见,因为,在网上,早就有很多朋友已经指出来了!

与长江相比,这是一条让武昌人感觉到亲切的小河,她没有长江那么开阔,也没有长江那么雄浑,但却自古以来就是长江的一条分江,也实实在在地塑造着武昌的地理格局,人文气质和历史底蕴。

毫无疑问,作为千年古河的巡司河,是对武昌影响最大、塑造最深的河流。

古时的武昌,城内素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还有一道黄河湾”之说,城外也有“三洲两河”之称,三洲就是“金沙洲”、“白沙洲”、“鹦鹉洲”,两河就是“巡司河”和“新河”。

好了,言归正传,巡司河在哪儿呢?

巡司河发源于武汉市江夏区八分山北麓,是一条由很多溪流汇入汤逊湖,经李桥、板桥、长虹桥、武泰闸,至鲇鱼套注入长江。

巡司河有多长呢?数据表明,自汤逊湖以下开始算,长度就有16公里,汇水的面积就更大了,达到了460平方公里。

巡司河,除了是武昌的水运要道外,还联通了“一江四湖”——长江、南湖、汤逊湖、野芷湖、再通过青菱河,连通了黄家湖。可以说,巡司河是武昌内陆的“神经中枢”。

然而,神经中枢的作用,绝对不会止于传输信号,它一定还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内容来,让我们继续向后聊。


巡司河,是一个带着一点官味的名字。没错,巡司河,就是因为巡检司而得名。

啥是巡检司呢?其实这是古代官府的一种基层组织,类似于今天的公安派出所。主要的职能是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我们在《水浒》中,应该经常看到,那种四处捕盗缉拿犯人的捕快,还有很多历史剧中,那些缉拿江洋大盗的捕快,大概有很多人的身份就是巡检司的职员。

巡检司的设置,开始于五代时期,盛行于两宋,明清时期,基本上也延续了这种制度。应该说,这种制度是有时代的先进性的。

但是到了明清,特别是晚清时期,中国的人口大爆炸来临,一下子就突破了4亿人口,社会摩擦开始增多,公共资源开始紧张起来了。

哪怕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儿,但只要你去了官府,那也得消耗很多公共资源,可是当时县衙的数量并没有很大的增长,因此,官府明显忙不过来了,于是就增设了很多的巡检司。

从巡检司的位置就能看出来它与时俱进的特点,因为巡检司通常都位于交通要道,也就是那种你必须要过,但又非常隐蔽的关卡路段,就跟我们今天常见的查酒驾一样,交警所选的位置,一般都是,你必须要路过,但又逃无可逃的位置,比如,过江大桥的下桥引桥处,高架桥的转弯处……想必经常找代驾的朋友,对这个点,应该能理解地更深刻一点。

而巡检司呢,就很愿意选择这样的位置布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武昌都是总督和巡抚的驻地,社会治安自然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在水路和陆路的各个交通要道上设置卡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安保措施了。

当时,在武昌城内,就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因为位于江堤以里,所以被人叫做“里河”。

这条里河水面开阔,宽处能达40-50米,窄处也有30米左右,既能解决武昌区域内的航运问题,也可以连通江夏、咸宁、鄂州等地,所以,在这条交通要道上,设立一个巡检司,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明嘉靖26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武昌府在巡司河上正式设立了“鲇鱼镇巡检司”,用于检查过往船只,久而久之,人们渐渐忘记了她本来的名字,而是直接叫做了“巡司河”。

这就是巡司河名字的由来。

武昌与鄂州,是一对神奇的组合。

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历史学研究人员,估计你很难分清楚,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哪里是鄂州?哪里是武昌?又是什么时候,这两个地方的名字正好玩了个互换。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武昌和鄂州就这么容易混淆呢?很大的原因啊,就是因为有巡司河,把两地连通得非常紧密。

我们都知道,武昌古城与鄂州古城,其实相距并不近,尤其是在以水路为主的古代,走长江那是绕了一个“几字型”的大弯啊。有没有近一点的水道呢,还真有,那就是从这一条由巡司河,连通汤逊湖、到梁子湖的水道。

通过这条水道,就能直接从武昌古城快速进入鄂州,然后通过鄂州的樊口,又可以直接东入长江,下九江,南京。反过来也成立,从鄂州来的商船,也可以直接通过这条水路,从鄂州快速直达武昌、汉口,然后通过长江,可以直上洞庭湖,通过汉江,可以直接进入襄阳等地。这样一说,你觉得这条水道确实很重要了吧?

所以说,西通武昌,东接鄂州的巡司河,其实就是连接武昌与鄂州的一条近道,而走近道,自然是人性的必然选择,这热度,肯定比走后门更加热乎,这种发自于人性底层的原始驱动力,连王侯将相都不能免俗。

荆楚大地上,东鄂的最后一代封君——鄂君启,就曾经手执楚怀王的免税令牌,率领船队,从鄂州出发,浩浩荡荡地进入梁子湖、汤逊湖,再经过巡司河,向西驶入长江。想必这个传说中的美男子,当年也必是站在高大的船头上,在欣赏沿岸风光的时候,也享受了来自于两岸人民那充满羡慕的眼神。

作为一个巨大壕堑,又位于武昌古城南方,是天然的护城河,起着拱卫王城的作用。在近代的多次重大的战役中,巡司河都是双方反复争夺的重要关卡。

1800年前,当曹操率领83万大军,直逼长江北岸的时候,巡司河这条航运路线,也成了东吴大将周瑜,最安全的粮草运动线,真正发挥了里河、内河航运线的作用;而且,出巡司河一入长江,那里就是东吴大将,黄盖操练水军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著名的“黄军浦”,而那里,也是东吴迎战曹操的哨所前沿。也就是在这里,风华正茂,羽扇纶巾的周瑜,在谈笑间,目睹了83万曹军的“樯橹灰飞烟灭”。

1500年前,北魏官员、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来到了这里,把巡司河的正式写入了他那本足以传世千秋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中:“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渚。三月之末,下通樊口水。”看到了吗?在北魏时期,巡司河的名字叫做“驿渚”。

明朝嘉靖26年,武昌府在此设立了“鲇鱼镇巡检司”,从此以后,里河、驿渚之类的名字,也就统一为了“巡司河”。

清朝中叶以后,由于巡司河航道日益淤浅,鲇鱼套一带主要作为回空的漕船和小型船舶的停靠地,衰弱的迹象要来了。

不难看出,巡司河的重要性,在于他的近道,近道必然造就繁荣,繁荣就会利于国计民生。

而巡司河最为重要的光辉时期,可能还在于民生方面的作用。300多年前,在晋商和楚商的加持之下,绵延1.4万公里的中俄茶道迎来高峰期,巡司河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和热闹,从鄂州、咸宁、江夏,特别是赤壁羊楼洞,还有湖南安化一带的茶叶,源源不断地经过梁子湖,经过巡司河,汇聚到汉口,再远销全球,因此成就了“东方茶港”的美誉。

正因为如此,巡司河也为武昌带来了深入腹地的开发和繁盛。

凡事皆有两面,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巡司河也是如此。作为一条抄了长江近道的分江,巡司河与长江直通,太平时期可以航运,但在没有堤坝保护的时代,一旦进入雨季,就难免任由江水倒灌,洪水肆虐了。因此,巡司河两岸的繁荣也处于“一会儿交通带来繁荣,一会儿江水收割繁荣”的交替循环之中,一直没有走出这种“盛久必衰,衰久必盛”的历史周期律,繁华总难持久。

一句话,武昌内陆是不是繁荣,那要看长江母亲的脸色。而长江母亲的脸色,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但老天爷的脸色总是难以捉摸,而人力是很难去改变的。

而真正能够通过人力改变的,还是兴修水利,正如《天下长河》中所讲的故事那样,要勇于与水斗,才可能改变现状。好在,改变的人很快就要来了。

1889年,随着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到来,过往繁华戛然而止,新的盛世呼之欲出。在他的主持下,在武昌至金口修筑了长达40多里的武金堤,终于把武昌内陆与长江彻底分离开来,由此长出了数万亩的良田,武昌人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但是,代价也是巨大的。

为了防止洪水倒灌,不得不修筑了防止江水倒灌的“武泰闸”,这个闸位于八铺街玻璃塘,是武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防洪排渍设施。武泰闸修好后,发挥了他的预期作用,里面的淹水可以排出去,但外面的江水却进不来,起到了灌溉农田和调节洪峰的良好作用,但是,船却再也进不来、出不去了,也就是说,巡司河彻底失去了通航功能。由此,水运繁华的落幕,就成了命中注定的事儿。

今天,我们在武昌腹地,在巡司河一线,在江夏咸宁一带,总能发现一座座历史悠久,却又相当落寞的孤桥——他们就是繁华落寞后的残留见证。

不难看出,巡司河深刻地塑造了武昌的地理格局和人文气质,因此,我们才能看出巡司河曾经的重要性。可以说,巡司河就是古时候的武昌最重要的河流了,所以,才被很多朋友们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

可是,这个母亲啊,也是命途多舛,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母亲也遇到了孩子们的抢食。

有老武汉回忆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巡司河的水质还很不错,清澈透明,可见鱼虾。因河水清幽,夏天很多人来此游泳,有些人还能从武泰闸上跳入水中。然后,这个美好的记忆就只持续了20年。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南湖花园的开发,数十万的居民涌入这个片区,加上两岸学校众多,而当时还没有相应地截污治污措施,因此巡司河水很快就被污染了,变得臭气熏天。

据说,当时,河上的废弃物厚度能够达到半米厚,可以承载儿童在上面踢球,不少河段上,也是长满了猪笼草和水葫芦。人们私下里已经把巡司河叫做了“熏死河”。

有人甚至嘲笑说,当巡司河变成了“熏死河”,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加个盖子,这样就闻不见熏天的味道了。所以巡司河在入江口一带就从地上明河,变成了地下暗河。

很明显,这只是一个说笑,用于笑话那些只想掩耳盗铃,却不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们。

事实上,那一段变成暗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武船的建设,需要用地。

但巡司河的治理,却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与南湖等水系一样,巡司河也经历过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过程。

2008年,有媒体对巡司河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报道,触目惊心的污染震撼了人心,人们下定决心对巡司河进行整治。

2010年,巡司河启动了马拉松式的治理工作,前后投入了45亿元,在10多年持续的努力下,水质开始变好,两岸开始呈现绿水青山的局面。

2022年6月,正式开放的巡司河活水公园,绿化面积约12.6万平方米,环境变得非常优美,这是巡司河治理的重要成果。

同时,沿岸还修建了“水湾风情园”、“生态运动公园”、“南市文化步行街”,还有幻彩水街……等一系列既能展现沿途美景,又能展现武汉文化的美丽风情。无论是华灯初上,还是白昼晴空,这里都是周边人们前来游玩的良好选择。

当然,巡司河的“神经中枢”作用也在继续发挥,继续把南湖、汤逊湖与长江连通相吐纳。

流经千年的巡司河,将焕发出勃勃新姿,成为一条美丽、幸福的河流。

没错,这才是母亲河,该有的风采。

你觉得巡司河变美了吗?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本文创作团队】

策划:大海 菲哥

摄影:泽群 老华 高沣

制图:秋雁 雅楠

审稿:奇奇 玮爷

出品:起哥 张洁 叶子

【参考文献】

《武汉通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览》

《千年古河——巡司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