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并非一种类似于相亲中的“条件”这种硬性的东西,它不属于硬件配置,而更多地体现在软件属性上。 一个暴发户,即便屋里摆满名家大作,来往的都是高知人士,也不会有人觉得他就有文化。 所以,我理解的有文化,并不是有多高的名望,去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故事,更不可能用金钱物质堆砌出来。 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01 教养 这是有文化的最基本的特质。 斯文,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这些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形容读书人的,有文化的人。 因为古代人,基础教育,就是四书五经那些经典,这些书读完,对人格的塑造,和现在教育里面,重功用而不重修身的纯粹知识性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代教育,重实效和功用方面的培养。 但是,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年的学,却连怎么做人的起码礼貌教养都没有。 那么只能说,人格不健全。长歪了,人格成型后就是歪的。 那么后面,也会越长越歪。对他人和社会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 心平而气和,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质。 气和而有悦色,有悦色则有婉容。这就是教养背后的东西。 气和,则神气舍心,笃定内敛。根本就不会想到去侵凌别人。 一个没教养的人,则相反,他的心不平,气也不和。 气不和的人,不弄点事出来,不折腾折腾别人,就是浑身的不舒坦。 缺乏教养的人,整个人的气机,不仅是混乱的,而且是向外扩张型的,偏盛之气,扑到别人身上,就会给人一种侵凌之感,不舒服,这就是盛气凌人,粗野的令人生厌。 ![]() 02 气度 这就是比教养提升了一个境界的特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浩然正气,气宇轩昂,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卓尔不群,等等。 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一个有文化的人,浑身散发出来的气质的。 有了笃定而内敛的和气。继续升华,继续积淀。 这团气,甚至可以透过身体,散发出神采和光芒。 让人看上去,就觉得这个人,气度非凡。 这个特质,不是装能装出来的,也不是能演出来的。 只能是日日的积淀,修养出来的。 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 古时君子修身养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一点一滴改变自身,随着时间的流逝,气度自然散发出来。 现代的人,不怎么注重修养身心。 多在外部世界做文章,专注于社会属性,而遗忘了自己的精神属性。 太过于专注社会属性,就会认为气度就是你开的车比别人好,吃的穿的比别人好,什么条件都比别人好,这就是气度非凡。 其实弄反了。开跑车的人,和烧烤摊上的金链汉子,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内在的贫瘠,需要外在的装饰。 外在的装饰越繁复,则内在的气度越廉价: 没有任何文化上的积淀,社会属性上的显贵,和一个人的精神属性,有时候是负相关关系。 庄子说过,其奢欲深者,其天机浅,正是如此。 ![]() 03 关怀 一个气度非凡的人,会自然而然地继续自行升华。 他在和外部世界,和他人发生关联的时候,是用一团和气去应对别人。 因为一团正气,积淀在他的身心里面,所以他对外部的社会和他人,也是充满友爱和热忱的。 这样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是热心肠。 看到苦难,会怜悯,会施以援手;看到不平,会愤慨,会仗义相助。 古道热肠,忧国忧民,颇有古君子之风。就是形容的这种人。 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种关怀,不计得失,不畏后果,更不是沽名钓誉。 这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出来的,也不是社会道德熏陶出来的,而是,当一个人,气和神定,正气充体,他必然会表现出对物对社会的关怀。 ▽ 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是一种人生的准则。 它也许看不到,但很重要。 它能把一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从尘埃变成恒星。 化庸俗为文雅,化腐朽为神奇,化浑噩为灵气,化浅薄为深邃,化窝囊为伟岸。 愿我们保持谦逊,继续学习,做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