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旱籽的产地与特征

 yesleng 2022-12-09 发布于山东

       旱籽是和田玉的一种特殊产状,常与水返沙一同出现,与水返沙的区别也不大,常被归为一类。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把它们统一归类于“旱籽”(见《和田山流水与戈壁料的特点与区别》)

一、旱籽与水返沙的基本概念

      “水返沙“顾名思义,就是指水里的籽料又返回到沙漠之中了。因为它一开始是籽料,所以有籽料的特征,但是后来因为河流改道又回到戈壁滩上,于是又有了戈壁料的特征。所以,大多数水返沙都介于籽料和戈壁料之间。当然旱籽也是如此。

     ↑戈壁旱籽(水返沙)

       关于旱籽,还有点和水返沙不太一样的说法就是,有些旱籽是戈壁滩上直接形成的“籽料”,它可能并没有经过河水的冲刷,但是依然具有了籽料的特征。
      无论那个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旱籽和水返沙都有着十分相似又典型的外在与内在特征,所以这里我们不去刻意做区分。
二、旱籽的形成
      了解旱籽的形成过程,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是籽料的形成过程,二是岩石的风化机理。

1、籽料的形成过程

     和田玉籽料的形成,很多人并不陌生。大多认为它是一个从山料到山流水再到籽料的过程。

      仑山脉上的原生玉矿经过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剥离,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碎块,之后崩落在山涧、峡谷之中。再经过雨水、山洪的冲刷、搬运、翻滚,梭角被渐渐磨去。

      ↑和田玉山流水料
      这种散落在昆仑山脉的山涧、峡谷中的和田玉料,被称为“山流水料”。

和田山流水与戈壁料的特点与区别
      在山流水料的基础上,经过了大自然更进一步的天然选矿,逐渐形成了一种粒度直径更小一些,但是玉质却最为优秀的和田玉料。在河流中再经过千百万年的翻滚、碰撞和磨擦,玉石的棱角被慢慢磨圆。玉石中硬度偏软和含有杂质的地方也被逐渐磨去,最后剩下的就是品质最为优秀的精华部分(鹅卵石状),这便是和田玉籽料了。

    ↑和田玉籽料

      和田玉籽料由于长年在河水中磨擦和浸泡,受到水体中其他矿物质的影响,往往带有天然磨擦而产生的细微“毛孔”以及各种颜色的“皮色”。

2、岩石风化机理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知道岩石风化这个概念,但对于岩石风化的过程却是很少了解。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岩石风化的基本机理。
(1)地球上的物质永无止境地运动着。暴露在地壳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处在与其形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极易发生变化和破坏。
(2)水分渗透岩石,使得岩石开始产生裂缝,夜间温度下降时水结冰,裂隙加深,后来风化时由整块的岩石逐渐变为碎块(有些地方不一定是结冰,热胀冷缩是一样的作用),或其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

(3)经过长年累月、不同条件下的风化,不同的岩石形成了不同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也造就了不同的易碎性、表面积、形态。
      岩石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新矿物的作用称物理风化作用。如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和盐分结晶、生物活动等作用均可使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以至完全碎裂。
(2)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受到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主要通过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式进行。
(3)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作用可以加速或促进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菌类、藻类及其他微生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十分巨大,它们不仅直接对母岩进行机械破坏,化学分解,而且本身分泌出的有机酸,有利于分解岩石或吸取某些元素变成有机化合物。

3、旱籽的形成

      大多的旱籽是因为河流改道等原因,原本存在在河水中的籽料被裸露在了茫茫戈壁之上,与戈壁中的山料、山流水等一起,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而成为了现在的戈壁料,人们把戈壁料中具有籽料形状的部分叫做“旱籽”或“水返沙”。

    ↑和田玉旱籽

     水返沙的润度非常好,表面看上去比较粗糙,但是切开之后会发现,结构细腻,宛如一块油疙瘩。

三、和田旱籽的主要产地
      毋容置疑,旱籽产于茫茫戈壁之上,但不是有和田戈壁料的地方就有旱籽。从分布区域来看,大部分旱籽都留存在昆仑山脉曾经有古河道口的冲积扇区域(如今已经成为了戈壁滩),传统的产地有且末、若羌、策勒等地,还有像叶城地区也有出产。

冲积扇(alluvial fan)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喀什地区的戈壁料,普便存在籽料的形状特征。喀什的戈壁料大多肉质比较干净,同时表面的纹理自带明显的旱籽特征,冰碛纹路比较均匀,纹路要比且末、若羌地区的更加细密,这个区域出产的旱籽比较多,部分外壳非常细腻的小料子直接被当成籽料出售。

      叶城出产的数量还是相对比较多的,而出产这些戈壁料的地点,主要就位于棋盘乡戈壁滩、喀群乡戈壁滩。
      在早先时期(起码是在昆仑山形成后的一段时期),是一个巨型的洪积扇,其洪积物,通过经年累月的堆积,已经达到了相当深的厚度,而且是越接近昆仑山口,洪积物越深厚。而现在的棋盘乡、喀群乡所在地的河谷,应该是洪积扇上的河道冲刷切割而成,也就是早期叶尔羌河的形成所带来的结果。
       从出产情况看,棋盘、喀群戈壁滩上的这些料子,分布于这个冲击扇的不同层位,越是较深的地方,越有大的籽料(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而越是浅层,就越有风蚀度,那么从此可以推断,应该是在早期的叶尔羌河时代,就通过冲刷,形成了大量冲刷充分的和田玉籽料,每一次洪水,都会携带籽料到洪积扇上,然后,随着季节性的洪水消失,紧接着就是强烈的风蚀,随后又有洪积物覆盖堆积,这个过程反复不断,才有了我们今天到的旱籽、断籽。叶城料子中大量的断籽,也是有巨大冲击力的洪水携带的明显证据。

    ↑戈壁断籽

      随着叶尔羌河的不断发育和改道,原来的河道,也渐渐偏离了位置,直到现在为我们所见到的叶尔羌河,而洪积戈壁滩,则距离现在的河道也越来远。

四、和田旱籽的主要特征

       旱籽,因为它的特殊成因,其外表既有着籽料的特征,又有着戈壁料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皮色和毛孔上。

     旱籽的表面没有籽料那样的细腻的毛孔与皮色,但是它也有身份特征,那就是风化纹。它的表面不像籽料那样在水里有矿物质浸染、石沙打磨,而是经过风沙吹出来的风化纹,与戈壁料一样,表面起伏度大,也有人把它叫为“戈壁籽料”。

       下面我们以产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洛浦县附近老河床中的旱籽料来看看旱籽的特点。

1、打灯无结构

      ↑打灯无结果

     当然,和田白玉中无论是籽料还是旱籽,打灯无结构的料子是很少的,所以这不能当作是旱籽的特征来看待。

     在白玉的山料中,无结构的料子不算少见,比如米达料或者一些好的于田料里面都能找到打灯无结构的料子。
      但是,在白玉籽料里,无结构的料子却寥寥无几,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能也仅仅是可以做到肉眼无结构,但是一打灯,还是能看到结构。
      因此,市场上打灯无结构的白玉籽料很少,一旦在市场上遇到一个打灯无结构的白玉籽料,价格也绝对非常贵,能拥有一个打灯无结构的白玉籽料,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2、独特的汗毛孔

     ↑旱籽的毛孔已经被风化了,大多数旱籽料的毛孔都有粗有细,有大有小,而旱籽因为不断地被风沙吹,所以表面带有戈壁料鲜明的沧桑痕迹,毛孔看起来也异常粗大无规则,摸起来有点坑坑洼洼的,不太舒服。
3、太阳皮

      ↑图片中的旱籽带有天然的太阳沁皮,这是一种天然的“黑漆古”皮色,是戈壁料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是常年在戈壁滩上的风化而形成的戈壁料独有的一种皮色。
4、风化面

      ↑图片中的旱籽带有天然风化形成的风化面,大多数旱籽因为遭受戈壁滩上风沙的侵蚀,所以皮色在形成时,都会比较脏,没有一般籽料的皮色那么漂亮和干净。当然,这也并不绝对,也有少量比较干净的皮色。
5、油性和蜡质光泽

      上面图片中的旱籽油性特别好,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蜡质光泽,它的白度看上去就像羊油般的感觉。旱籽大多不干,油性不错

      旱籽,仅从名字上就让人无端感觉这样的料子很干。但旱籽到底干不干,答案却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虽然有的旱籽看起来确实很干,但是并非所有的旱籽都是这样,相反,大部分旱籽油性非常不错。
     戈壁料油性很好,旱籽是介于籽料与戈壁料的中间形态,旱籽更是以油润出名,所以其实大多数的旱籽的油性普遍很好,不仅不干,有的甚至不盘看着就有很油的感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