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镇妖除魔”的方子!风邪去,病无踪,化解一体多病,请你感受

 德远武医 2022-12-09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可以“镇妖除魔”的方子。

镇什么妖,除什么魔呢?这就是风邪。

西游记里头,妖怪来了,先刮风。可见,风邪,就是妖,是妖气的一部分。

还记得当初学中医的时候,老师反复跟我们说,风为百病之长。因为风邪可以夹杂其他各种邪气伤人,也因为风邪致病,种类繁多,发展变化速度快。

当然,这个风,主要还是指外风。

其实,人体内风也很了得啊!内风致病,同样千奇百怪,同样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所以,中医里头,应对内外风的办法和方剂,也数不胜数。

图片

来,我先给讲一段真实的医案故事。我们看,风邪怎么致病,中医怎么治风。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已经八十岁了。

半年前开始,每到晚上,就全身刺挠、瘙痒。而且,这儿瘙痒是一阵一阵的,一会儿痒,一会儿不痒,毫无规律。

一开始,瘙痒发作时间短,仅仅十分钟、二十分钟左右就消退。后来,时间逐渐延长,最多达到好几个小时。这就让患者根本无法睡觉。

痒了怎么办?就得挠。轻轻挠,根本不解痒,老患者就让家人使劲儿给他挠,一直到挠出血,这才好受点。

所以说,那阵子,家里人轮流值班,在夜里伺候老爷子,只要一痒,就给他挠。

由于瘙痒心烦,再加上睡不好觉,这老爷子的脾气就越来越暴躁,情绪急躁易怒,白天头晕目眩。血压也不好,高压180,低压120。

这么下去,肯定是不行啊。家里人决定,带他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弦,苔白,舌质红,皮肤粗糙,暗褐色,没有光泽,很干,而且满布抓痕。

家里人表示,发病以来,也用过医生开的抗过敏药,效果一般。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怀牛膝12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龟板12克,白芍12克,玄参10克,天冬12克,茵陈10克,防风10克,僵蚕9克,蝉衣9克,白蒺藜10克,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其中龙骨、牡蛎、龟板需要先煎。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以后,瘙痒之感大大减轻,血压明显下降。原方加当归12克,桃仁10克,药用10剂以后,不适感基本消失。上方再投5剂巩固善后。

随访一年,患者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曾经在1988年的《中医杂志》上刊发过。文老师看到后,收藏至今。

现在,我把这里的学问给你说说。

你看啊,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在于皮肤瘙痒。

中医讲了,痒,就是有风邪。风邪作用于皮肤所致。

那么,这个风,是哪里来的风呢?

我们中医考虑,是内风。

图片

你看,此人就诊当时,脉弦,舌红,平时血压还高,烦躁易怒,白天头晕目眩。这一看就知道,是肝肾阴虚,阴不敛阳,导致风阳内动、上扰。

具体说,肝肾阴虚,脉道紧张失养,所以脉弦。阴虚有热,所以舌红。脉道紧张,血液奔涌阻力加大,故而冲击脉道的力量加大,人的血压就高。肝主情志。肝阴不足,肝气失和,所以情志失常,他就烦躁易怒。肝风上扰,患者就头晕目眩。

总之,他体内肝肾阴虚,起了内风。这好比一片干旱的沙漠,来了沙尘暴啊。

好了,这个风邪,是在体内的。那么,它是怎么作用于皮肤的呢?它怎么就往外使劲儿了呢?

跟你说,这是受外风的“引动”。患者感受了一点外风,即自然界的风邪。外风,可以引动内风,把内风往外这么一牵引,好了,内外风在皮肤处“合作”,这人就开始皮肤瘙痒了。

也许你会问,上文医案里,老人家也没有受外风袭扰的表现啊!对,没有表现,这是事实。但是你不能因为没有表现,就否定其存在。

好了,面对这个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对内熄内风,对外祛外风。再来看看方子——

怀牛膝12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龟板12克,白芍12克,玄参10克,天冬12克,茵陈10克,防风10克,僵蚕9克,蝉衣9克,白蒺藜10克,甘草6克。

这里头,防风、僵蚕、蝉衣、白蒺藜,有很好祛风止痒的功效,主要应对外风。但同时,僵蚕、蝉衣和白蒺藜,也有平肝清肝之效,对内风也有治疗作用。

生赭石、龙骨、牡蛎,重镇潜阳,平息肝风,主要针对内风。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有助于降压熄风。

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养阴潜阳,滋补肝肾之阴,解决阴虚的问题。

茵陈,在清热的同时,可以舒达肝气。

你看,这么搭配,患者内外风都可以解决。他的皮肤就不再瘙痒了。

在这里,我请大家关注这方子里,镇肝熄风汤的运用。牛膝、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冬、茵陈,这些都源于镇肝熄风汤,是对镇肝熄风汤的加减运用。

镇肝熄风汤是什么方呢?听起来很威武的样子。它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非常得意的方子。基本配伍,是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5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镇妖除魔的方子。

医案里,去掉麦芽和川楝子,加防风、僵蚕、蝉衣、白蒺藜等。

这个镇肝熄风汤,你记住,方如其名,就是用于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对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随气涌,气血逆乱的人,治疗作用。

这么一说,你可能会想到,达到这个程度的患者,一般病情很严重了。对,其主要表现就是头晕目眩、耳鸣脑胀、头部发热、心烦热、面色红扑扑如喝醉了一样,走路不稳定,经常嗳气,身体麻木不利,口角不知觉地歪向一边,甚至眩晕,浑不知人。醒了以后,有的可以复原,有的无法复原。脉弦长有力。

图片

这一看,就是立刻中风要倒了,对吧?所以说这方子的最大价值,在于用滋阴和潜镇之法,最大程度地遏制肝阳上亢,肝风内扰,气血逆乱的状态。

上文医案里老患者,虽然没有面色如醉,也没有肢体麻木,口角歪斜,但是你得承认,他体内的肝风很厉害,不然不会引起那么顽固、强烈的皮肤瘙痒。故而,我们还是得以潜镇熄风、大补肝肾之阴为主。不这么做,难以改变局面。故而,镇肝熄风汤加减,最为合适。同类的,天麻钩藤饮,滋阴力差。建瓴汤,清降潜镇之力弱。

总之,上面解读的,是以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的经验。我希望您能认真体会。

当然,镇肝熄风汤主要用武之地,还是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可以说,无论中风前后,若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基本都可以用它。辨证要点,是头晕目眩、头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以及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象多弦长有力。

而治疗皮肤病,也是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妙用之一。关键,就在于它能熄风。而风邪,又恰恰是引起皮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皮肤瘙痒外,像一些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也都可能用到它。我们应该好好体会。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医案里所述的配伍,非专业读者,最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宜盲目尝试。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