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不过就是“气不足”了,补足正气,失眠自然就消失了 行医这么多

 柴胡黄芩图书馆 2022-12-09 发布于河南
失眠不过就是“气不足”了,补足正气,失眠自然就消失了。行医这么多年,我永远都记得爷爷跟我说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经常有人问中医还行不行了,我觉得行,不信大家可以看看疫情以来中医的表现,是不容忽视的。
 
但我还是十分感慨,感慨身边越来越少的人选择继续坚守在中医岗位上,越来越多的中医被西化,越来越多的病需要做手术,很多医生也渐渐远离了看病的初衷......
 
记得之前有一天都很晚了,我收到了一位患者的留言,满满一屏幕的字让我十分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到留言里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患者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却被失眠折磨的不轻,他就想着带父亲来看看。我拒绝了他千里迢迢从东莞赶来的提议,说失眠不是什么大问题,还到不了多跑冤枉路的程度。
 
那他父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详细询问后,了解到患者出现反复失眠已经4年之久,期间也服用了一些安神类药物,但是最近几个月有所加重。主要症状有:失眠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心悸心烦,口干,身困懒言。
 
又看患者舌象,舌淡、苔白。
 
辩证后,开出方子:天冬、麦冬、太子参、五味子、黄芪、当归、炒枣仁、合欢皮、栀子、牡蛎、鳖甲、鸡内金。
 
服药半个月后,患者夜醒减少至4~5次,心悸、心烦、身困、口干等症皆有减轻。续守前方再用一个月,药尽症止,失眠消失,睡眠恢复正常,诸症平息。
 
失眠属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卧”范畴。不寐一证,临床十分常见,虽不属于临床急危重症,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案患者失眠长达四年,耗气伤阴,故而发病。气阴不足,阴阳失和,虚火内扰,心不藏神,神不安舍,则夜寐不安;血枯津伤,津不上承,口舌不濡,故见口干;气阴不足,虚火内扰,心失所养,心神浮越,故而生心悸、心烦;气血不足,脾肺反受其累,脾不散精,肺气不足,则见身困、懒言;舌淡苔白,亦为正气不足之象。
 
故当治以益气滋阴,养血安神。
 
方中麦冬、天冬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两药相配则养阴清心之力更著。
 
太子参甘润微寒,益肺补脾,益气生津;五味子味酸甘而性温,《医林纂要》言其能“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在此补益心肾,宁心安神;黄芪益气,当归养血,两者相配,可增益心气、养心血之功。
 
酸枣仁性平,其味甘酸,入心、肝二经,为养心安神之要药;合欢皮性味甘平,入心肝二经,《本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无忧”,与炒酸枣仁相配,解郁和血,宁心安神,使肝能藏血,气顺血行,血行则心明神安。
 
牡蛎、鳖甲皆为滋阴潜阳,镇静安神之品,有助于阴阳相交,则阳潜阴伏,则眠能安;栀子苦寒可清三焦之热,治虚烦不得眠,在此小量佐之可消虚火内扰之心烦。
 
鸡内金健脾消食,助气血生化有源,以恢复元气。
 
诸药相合,集补气滋阴,养血除烦为一体,以奏宁心安神之效。方机相符,故用之效如桴鼓,药尽症减,续进则病除。
 
爷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不光是我的亲人,也是我学医路上的老师,更是我的人格健康形成的指引者。
 
他之前跟我说过很多话,其中有一句是: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我一刻也未曾忘记,并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