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护“一老一小”,这座城市下足功夫

 lpl求知获识 2022-12-09 发布于重庆

“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

老人颐养天年,孩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彰显政府的责任担当。

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后,民政部门职能发生变化,尤其是“一老一小”方面,养老服务职能逐步由兜底服务向普惠服务转变,服务对象由困难老年人拓展至普通老人;儿童福利工作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儿童兜底保障向关爱保护工作延伸,服务对象由孤儿向未成年人拓展。

对中山市民政局而言,这意味着,服务对象不再只是此前数量有限的特定困难老人和儿童,而是拓展至全市39.2万老年人和近80万未成年人。民政事业发展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要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这对“一老一小”相关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民政部门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重担在肩,中山市民政局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增强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等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全市超百万老小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生活?

图片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养老服务中心

1
聚焦困境老人,织密兜底“保障网”


三餐质量得到改善,家居环境卫生变得整洁……自从享受政府提供的照护补助服务,卿姨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卿姨今年73岁,因肢体残疾,患有佝偻病、视力较差等原因行动不便,基本生活难以自理。

中山市民政部门关注到这一情况后,依据规定为她办理了经济困难失能照护补助,随后有服务人员每天安排2小时协助卿姨买菜做饭和整理家居,1小时为其提供更衣沐浴等个人护理服务。

卿姨生活的变化,得益于中山市建立的困难失能老人服务保障制度。

中山市老年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趋势,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料服务矛盾日渐突出。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有90%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为改善居家养老无人照顾、困难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山市2018年印发《中山市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补助办法》,根据最新补助标准,经济困难、无人照顾等失能老年人如果选择居家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且每日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人每月可获得最高补助3100元。以2020年为例,全市共为1783名各类重点保障对象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18.72万小时。

除了选择上门服务,经济困难失能老人还可以选择入住市内养老机构,政府给予每个月最高4000元的补助。

和卿姨一样,67岁的黄伯也是中山市经济困难失能照护服务补助对象。他患有精神疾病多年,此前一直是轻度失能母亲负责照顾其起居饮食生活,随着母亲年逾80岁,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无力照顾。

这种情况下,黄伯和母亲同时申请了经济困难失能照护服务补助,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的照护下,黄伯个人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性格也变得开朗,能与旁人进行简单交谈。

中山市民政局还通过建立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制定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精准帮扶政策、建立科学公平的需求评估机制等多重举措,完善困难老年人保障制度,加大特殊困难对象帮扶力度。

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山市平均每年投入500余万元,为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家政、助餐送餐、照护康复服务,每月平均有2000多名老人享受上门服务。对于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则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此外,自2020年起,中山市持续对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地面防滑、加装扶手、厕所改造等适老化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793户,确保做到应改尽改,帮助老年人全面消除居家安全隐患。

2
探索创新,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


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坐一桌,认真专注地玩着“涂涂乐”,他们不时从桌子上散落的彩笔中抽取一支,给面前的空白画涂上心仪的颜色。

这里是位于中山市岐关东路16号的中山火炬开发区颐康中心,作为集机构养老和综合养老两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它也是中山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颐康老年中心共有养老床位300张,优先收住特困、失能、失独、高龄老人,大部分为政府兜底保障对象。“我们也向社会开放,凡年满60岁或以上老人无传染病、精神病、适合过集体生活的均可申请入住。”颐康老年中心负责人介绍。

老年中心有多个功能区,比如全护区、半护区、残障托养区、智障特护区、老年人活动区等。为了满足老人养老和医疗护理双重需求,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颐康中心与火炬开发区医院、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试点创建老年病区和康复服务,实现“医养结合”。

像这样的养老机构,中山市目前共有31家,提供床位3385张,入住老人1906人,养老机构入住率56.3%。

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加养老服务供给,近年来中山市不断健全政策制度,为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支持。近5年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供开办资助和运营资助共约1400万元。上述31家养老机构中,有10家属于民办养老机构。

不过,机构养老能覆盖的,只是中山庞大老年群体的一小部分。数据显示,中山市常住人口441.8万人,60周岁及以上群体达39.2万人。

而要想紧跟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推动养老服务由兜底服务向普惠服务转变,服务对象由困难老年人拓展至普通老人,是中山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

从老人需求出发,基于90%以上老年人选择家庭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中山市正在着力构建“3+4+N”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即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体系建设、“互联网+”3大平台,为老人们提供助洁、助餐、助医、助安4项服务,并拓展精神慰藉等N项服务。

2019年中山市各镇街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2021年实现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目前,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2家,建设长者饭堂和助餐点87个。

今年,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优化“普惠供给”,中山民政局致力于将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升级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健全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康复保健五大功能。

以颐康中心旗下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例,构建了“社工+康复师+居养员”专业服务团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托养照护、居家照料、助餐配餐、医疗康复、需求评估、精神文化服务等多种个性化服务。

“老人们如果需要洗澡、理发、送餐、保洁、康复理疗,在小程序预约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服务。”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上半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为452名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家政服务84171小时;为1030名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护、康复服务16622小时;提供助餐送餐近54万餐次;为3857名困难老人提供定期巡访约2.4万次;开展活动3104场,累计服务10.6万人次。

随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的不断完善,中山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也正在变成现实。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中山新闻
3
关爱帮扶,切实保障困境儿童权益


确保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同时,中山市儿童福利和保障措施也在不断完善。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逐年稳步提升,今年全市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1994元每人每月,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升至1856元每人每月,均高于省定标准。

与此同时,中山市不断强化困境儿童关爱帮扶。例如,在保障孤儿就学方面,中山市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每名孤儿每学年1万元助学金,截至目前,共发放助学金51.6万元。

孤儿就医方面,持续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2019-2021年,共资助市儿童福利院儿童手术13人次,组织儿童体检575人次,使用资金56.45万元,2022年已为20名残疾儿童申请康复辅具器具配置。

成年孤儿安置方面,出台《中山市儿童福利机构成年孤儿安置办法》(中民福字〔2020〕27号),切实保障儿童福利机构成年孤儿合法权益,帮助其良好地回归、融入社会。2020-2021年,全市共为20名成年孤儿实行社会化安置。

“我们在开展社区走访时发现,部分困境儿童家庭对我市的儿童关爱保护政策的了解不深,部分困境儿童特别是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儿童、监护困境儿童等缺乏主动申请救助的能力。”中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负责人表示。

为了主动发现困境儿童、让其及时得到救助,中山市不断提高服务对象信息管理水平,建立了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救助机制。

具体而言,市民政部门向市政务数据局、卫生健康局、残联等相关部门申请使用政务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匹配,筛查疑似符合对象名单下发镇街核实排查,实现儿童保障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这一主动发现机制带来的变化是,对困境儿童的帮扶和关爱更加及时到位。民政部门每个月都会进行滚动排查,在主动发现机制下,新增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都能及时得到救助。

图片中山市坦洲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青少年禁毒体验式教育活动

4

脚踏实地,打通未保“最后一米”



跟随着讲解员,30多名小学生穿行在品种繁多的毒品道具、“破碎之家”场景、“束缚器”“幻听耳机”等模拟工具之间……

这是中山市坦洲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青少年禁毒体验式教育活动。经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层次体验,孩子们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知,不少人纷纷在留言板写下“拒绝毒品,从我做起”“不要让毒品危害你的家庭”。

除了禁毒教育基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图书馆、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和保护中心等系列硬件投入,为坦洲镇26892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张密实的保护网。

硬件投入是一方面。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坦洲镇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镇24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健全组织保障网,统筹、协调和督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同时不断强化完善机制,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有力保障。例如,镇里每年投入20400元,按照100元/人/月的标准为年度评价为“称职”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发放津补贴;投入130万元购买2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由社工机构开展未成年保护服务,累计服务达7000余人次,大大促进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化。

目前,坦洲镇正在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它也是中山市未成年关爱保护体系改革创新的缩影。

未成年保护工作涉及群体庞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全市未成年人,中山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成立中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市检察院、网信办、教育体育局、公安局、妇联等30多个职能部门,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

为了让30多个部门在未成年关爱保护工作上形成合力,必须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据了解,为推动儿童保障工作惠及更广泛的未成年人,中山市未保办借助于信息化、智慧化平台赋能,依托市综治系统平台,搭建集信息上报、系统派单、过程跟踪、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信息化调处平台。

目前,中山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热线与“12345”政务便民服务平台衔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全天24小时接线,受理未成年人救助与保护有关的求助和投诉,及时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临时照料、心理疏导、个案帮扶、监护指导、督导巡访等服务。

为打通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米”,中山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山市未保办去年研究出台文件,指导各镇街成立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居)委会落实专人负责未保工作,明确站点、人员职责以及工作处置流程。

未成年保护工作政策性法规性都非常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统筹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山民政提出的要求是,未成年保护工作站必须要进入实质化运作,不管人员是专职还是兼职,都要立马动起来。

目前,中山市整合利用各镇街党建、教育、文化等服务资源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已实现23个镇街工作站全覆盖。工作队伍也大大充实,全市配备了28名儿童督导员和279名儿童主任,各个站点均指定儿童督导员并相应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落实落细常态化业务培训和专业性督导机制。此外,坦洲镇等5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站正在开展规范化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站点的服务标准和工作要求,确保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一盘棋”推动部门协同,全链条压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一张网”打造平台队伍,全覆盖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中山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新局面正在快速形成。

(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