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邲之战: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

 梦想童年594 2022-12-09 发布于江西

邲(音bì)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苟林父率三军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

争郑是晋、楚两国斗争的焦点。邲之战时,秦已与晋国反目,不必再顾虑西方,宋也诚心事楚。惟有郑国受晋的威胁,对楚叛服不常。楚若能降服郑国,则能封锁晋国南下之路,进而控制中原。所以邲之战前,晋、楚双方围绕郑国展开了长久的争夺。

春秋列国

从周匡王五年(公元前608年)到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的三年中,晋四次伐郑,郑服于晋。而从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到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的八年中,楚七次伐郑,郑又转而服于楚。郑国认为:“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采取了“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的策略,楚强服楚,晋强服晋。这就引发了晋、楚为争郑而爆发的邲之战。

郑为摆脱长期遭受晋、楚交攻的困境,企图策动两国决战,以便依战争胜负决定其最终归属,遂遣使赴晋军中, 请其发兵攻击楚军。楚庄王为麻痹晋军、松懈其斗志,两度遣使向晋军求和,示弱于敌。本无意与楚军决战的荀林父见楚军求和,立即应允。

正当双方行将盟会之时,楚军忽遣小股兵力袭扰晋军,制造事端,诱其出战。晋将魏錡、赵旃违抗荀林父的不得擅自与楚军交战的命令,乘赴楚军大营议和之机,先后率部向楚军营地发起攻击。荀林父闻讯,急遣部分战车前往接应。楚庄王亲率部分楚军击败来犯之敌.并乘胜追击败逃的赵旃。其时,晋军援兵将至,楚令尹孙叔敖深恐庄王有失,急令全军列阵迎敌。

孙叔敖

布阵毕,为先发制人,孙叔敖令楚军全面出击,掩袭仓猝赶至的晋援军。晋援军大败。楚军乘胜对晋军驻地发起猛攻。早有防范的晋上军主将士会沉着镇定,指挥上军且战且退,损失不大。而毫无防备的晋中、下军面对楚军的进攻不知所措,伤亡惨重,溃败北逃。晋军退至黄河南岸的邲地。慌不择路的荀林父为保全残部竟鼓励全军渡河北逃。缺乏统一指挥的晋中、下军士卒遂自相砍杀,抢船争渡。晋军最终惨败而归。

楚庄王

楚军的胜利,则在于作战指导的高明一筹。楚庄王亲自统率楚军,指挥集中统一,不像晋军那样各自为政。在战前一再遣使侦查晋军的虚实,并佯作求和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和松懈晋军的防卫。

在作战中,又通过挑战应战,由小战变为大战,迅速展开奇袭突击行动,一举击溃晋军。至于论者多以为楚军没有实施猛烈的追击,以致未能取得更大的战果。这其实是不谙春秋时作战遵循“逐奔不远”军礼原则的误解。在当时军礼原则的规范下,楚军只能是“不穷不能”,而无法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聚歼晋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