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肺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生禾读书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清肺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清肺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清肺排毒汤,是经过临床验证、由经方演化而来,由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 五苓散和射干麻黄汤4个经典名方组成。药物组方有宣、有清、有健脾、有和胃, 方子涵盖面广,考虑到了寒、热、燥以及胃肠问题,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后加 以推广,该方也可用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患者。
3.由于汤剂存放、使用和携带不便,也不利于推广,故对清肺排毒汤的剂型进 行改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肺排毒颗粒 (即“清肺排毒”复方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清肺排毒中药复方的处方 量及临床应用经验,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其研制成颗粒剂。颗粒剂既保持 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方便、服用量大、 易霉变等缺点。
6.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7.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清肺排毒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8.(1)煎煮:称取清肺排毒中药复方中的各味中药材,先取石膏,加水煎煮 20-60分钟,再加入其余二十味中药材,再加水煎煮2-3次,得到煎煮液;
9.以重量份计,所述清肺排毒中药复方为:麻黄8-10份、炙甘草5-8份、燀苦杏 仁8-10份、石膏15-30份、桂枝8-10份、泽泻8-10份、猪苓8-10份、白术8-10份、 茯苓15份、柴胡15-18份、黄芩5-8份、姜半夏8-10份、生姜8-10份、紫苑8-10份、 款冬花8-10份、射干8-10份、细辛5-8份、山药10-14份、枳实5-8份、陈皮5-8份、 广藿香8-10份;
10.(2)浓缩:将所得煎煮液滤过,浓缩至70-80℃测定温度下相对密度为 1.13-1.32的稠膏,滤过,煮沸,再滤过,得到水提浓缩膏;
11.(3)制粒成型:以水提浓缩膏为原料,加入辅料及矫味剂,制粒成型,即 得清肺排毒颗粒。
12.作为优选,以重量份计,所述清肺排毒中药复方为:
13.麻黄9份、炙甘草6份、燀苦杏仁9份、石膏15-30份、桂枝9份、泽泻9份、猪 苓9份、白术9份、茯苓15份、柴胡16份、黄芩6份、姜半夏9份、生姜9份、紫苑9 份、款冬花9份、射干9份、细辛6份、山药12份、枳实6份、陈皮6份、广藿香9份。
14.作为优选,步骤(1)包括:称取清肺排毒中药复方中的各味中药材,先取 石膏,加入全处方量2倍的水,煎煮30分钟,再加入其余二十味中药材,再加入 全处方量3倍水煎煮
两次,每次30分钟,合并得到煎煮液。
15.更为优选,在石膏预先煎煮完成之后,先投入黄芩,再投入燀苦杏仁等其他 药味,以更好地提取黄芩苷并使黄芩中存在水解酶灭活。
16.作为优选,步骤(2)包括:将煎煮液浓缩至70-80℃测定温度下相对密度为 1.15-1.30的稠膏,经6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得到浓缩液;将浓缩液加热煮沸5-10分 钟,经120目筛网过滤,得水提浓缩膏。
17.进一步地,步骤(3)的制粒成型方式可以为干法制粒(制成干浸膏粉后干 压制粒)、湿法制粒(制成干浸膏粉后湿法制粒)、或一步制粒(湿膏与辅料一步 制粒)等药学领域常用的制粒工艺。经过对不同制粒工艺的对比,本发明优选采 用一步制粒工艺,将水提浓缩膏、辅料及矫味剂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混合、制粒、 干燥三个步骤,制粒成型。
18.进一步地,所述辅料可选为糊精、乳糖、蔗糖等其他药剂学中常用的辅料, 优选为糊精。
19.进一步地,所述矫味剂可选为阿司帕坦、甜菊糖苷等其他药剂学中常用的矫 味剂,优选为甜菊糖苷。
20.更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包括:将水提浓缩膏加适量纯化水调整得到固 含量为40%-50%的药液;向其中加入甜菊糖苷和糊精并混匀,置于沸腾制粒机料 斗中,预热至物料温度到达70℃-80℃时,喷入药液,干燥温度55℃-90℃;当药 液喷完后,颗粒继续烘干至水分≤4.0%,放出,整粒,60-80目筛分,即得。
21.其中,矫味剂甜菊糖苷的用量优选为总产量的4

,辅料糊精的用量=总产量 *110%-水提浓缩膏干固量。
2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前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清肺排毒颗粒。
23.本发明根据清肺排毒中药复方的处方量及临床应用经验,将其研制成颗粒 剂,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方便、 服用量大、易霉变等缺点。
24.原处方共二十一味药,麻黄9g、炙甘草6g、燀苦杏仁9g、石膏15g、桂枝 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 姜9g、紫菀9g、款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 广藿香9g,为重症患者三天服用量,剂型为汤剂,现根据该方制备成颗粒剂,每 日处方量为196g。综合中试数据及生产数据,水提取后干浸膏得率的范围为 14.50-18.06%,平均16.15%。按处方量为每日196g生药量折算,一日需服用干 浸膏为31.65g,采用一步制粒法,加入适量辅料及少量矫味剂,制成60g颗粒, 拟报批规格为15g颗粒/袋(49g生药量/袋),一日两次,每次1-2袋,具体用量 遵医嘱。
25.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涉及到的原料或试剂均为普通市售产品,涉及到的操 作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操作。
26.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以相互组合,得到具体实 施方式。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8.本发明在“清肺排毒”中药复方的基础上,对清肺排毒颗粒剂生产制备中的 提取工艺、浓缩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了细致且全面的探究与优化,提供了一 种耗时短、成本低、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清肺排毒颗粒制备工艺,并可使制备 得到的清肺排毒颗粒具
有较高的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保证了药效的发挥,解决了 清肺排毒汤难以存放、使用和携带的问题。
[0029]“清肺排毒”中药复方已被验证对病毒性肺炎具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提出促进了该中药复方的工业化生产与大范围推广应用,对病毒性肺炎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的 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还可 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 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 下实施例的给出仅是为了起到说明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 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 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0033]
尤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原料(中药材及其 他药学辅料)的用量进行等比例的扩大或缩小而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在 不改变本发明工艺条件的情况下,对原料用量进行的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0034]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35]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6]
实施例1
[003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清肺排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38]
1、处方
[0039]
麻黄150g、炙甘草100g、燀苦杏仁150g、石膏250g、桂枝150g、泽泻150g、 猪苓150g、白术150g、茯苓250g、柴胡266.7g、黄芩100g、姜半夏150g、生姜 150g、紫菀150g、款冬花150g、射干150g、细辛100g、山药200g、枳实100g、 陈皮100g、广藿香150g。
[0040]
2、制法
[0041]
以上二十一味,先取石膏,加入全处方量2倍水,煎煮30分钟,再加入其 余麻黄等二十味(先加黄芩),加入全处方量3倍水煎煮两次,每次30分钟,滤 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32(70-80℃)的稠膏,滤过,煮沸,再滤过, 加入甜菊糖苷4g及适量糊精,一步制粒,制成1000g,即得。
[0042]
3、规格
[0043]
每袋装15g(相当于饮片49g)。
[0044]
4、功能主治
[0045]
散寒祛湿,排毒理肺。主治感受寒湿疫毒所致的恶寒发热,周身疼痛,困乏 肢重;咳嗽咯痰,喘憋气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淡或胖,苔腻, 脉滑或濡。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肺炎见上述症状者。
[0046]
5、用法用量
量/最大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含量的单位含量
×
50;
[0062]
1.3各指标检测方法
[0063]
1)出膏率
[0064]
取水煎液约10g,精密称定,置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锅蒸干,置105℃ 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干燥3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
[0065]
计算水煎液含固量,并根据水煎液总重量和饮片重量换算出膏率。
[0066][0067][0068]
2)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
[0069]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0070]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0071]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2%十二烷其磺酸钠溶液(用 磷酸调节ph值至2.0)(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盐酸 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00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适量, 加水制成每1ml各含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8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00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浓缩液约6.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50% 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30分钟, 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 续滤液25ml,蒸干,加水25ml溶解,加浓氨试液1ml,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 每次30ml,合并提取液,加5%盐酸乙醇溶液1ml,摇匀,放置30分钟,蒸干, 残渣加水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 得。
[00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0075]
1.4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结果
[0076]
按照正交实验方案完成饮片的提取和样品检测,计算得率,盐酸麻黄碱和盐 酸伪麻黄碱的总含量,每组实验平行两次,取平均值。按照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各 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最高的工艺即为9个工艺中的最优提取工艺。
[0077]
表3正交实验各指标检测结果及综合评分
[0078]
[0079][0080]
表4方差分析结果
[0081][0082]
注:f
0.05
(2,2)=19;f
0.01
(2,2)=99
[0083]
由上表结果可见,上述处方的提取效率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煎煮 次数(c)》加水量(a)》煎煮时间(b),加水量和煎煮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 义,煎煮次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从直观分析看,k2和k3 的值很接近,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k1,即煎煮二次和煎煮三次无较大差异。 综合分析,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2,即石膏煎煮30分钟后,加入剩下的处方饮 片,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5倍量,提取30分钟,第二次加水3倍量,提取30 分钟。
[0084]
1.5提取工艺验证
[0085]
对确定的清肺排毒颗粒提取工艺进行验证,平行试验三次,并且计算各组出 膏率、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总含量。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 较好。
[0086]
表5提取工艺验证中各指标检测结果
[0087]
组别出膏率/%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mg/g)115.7%1.770216.2%1.445315.0%1.518均值15.6%1.578
[0088]
2、清肺排毒颗粒浓缩工艺研究
[0089]
2.1浓缩温度选择
[0090]
按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制备一批水煎液,分取6份,分别采用浓缩温度70℃、 80℃、80℃浓缩至目标密度+煮沸15分钟,各组进行两次实验,开展浓缩温度考 察,并浓缩至
相对密度为1.20-1.22(20℃测)的浓缩膏,分别进行干膏得率及各 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0091]
表6浓缩膏各指标检测结果(n=2)
[0092][0093]
通过上述实验,不同浓缩温度对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不大,可根据设备及工厂 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浓缩温度及浓缩方法。
[0094]
2.2清肺排毒颗粒浓缩工艺的确定
[0095]
由于颗粒剂对溶化性有规定,因此在工艺中增加过滤除杂步骤,经过比较, 密度在1.08-1.10、1.15-1.20和1.25-1.35时过滤的效果基本一致,溶化性都符合 规定,为了减少工时及生产成本,因此建议清肺排毒颗粒在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约1.15-1.35(20℃测),进行过滤处理,再调整至合适的密度进行制粒方法研究。
[0096]
经过密度曲线转换后,1.15-1.35℃(20℃测)相当于1.13-1.32(70-80℃测)。
[0097]
3、制剂成型工艺的确定
[0098]
根据优化的提取工艺及浓缩工艺试验结果制备清肺排毒颗粒流膏,考虑采用 制成干浸膏粉后干压制粒、制成干浸膏粉后湿法制粒、湿膏与辅料一步制粒等制 粒工艺。
[0099]
3.1喷雾干燥及制粒工艺研究
[0100]
现有浸膏干燥设备为喷雾干燥、带式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但带式真空 干燥及微波真空干燥产能较低,因此首选喷雾干燥进行研究。
[0101]
取折合58.8kg生药量的浸膏23.5kg,开展制粒工艺研究。提取膏中加入5.78kg 糊精及适量纯化水,配制成含固率为45%左右的混合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喷雾 粉12.9kg,从中取4.8kg的浸膏进行干压制粒2批次及0.96kg的浸膏1批次进行 湿法制粒,考察制粒工艺。
[0102]
表7提取膏喷雾干燥后制粒情况考察
[0103][0104]
结果表明,将提取膏进行喷雾干燥后,物料黏性太强,难以进行干压及湿法 制粒。
[0105]
3.2一步制粒工艺研究
[0106]
一步制粒法又称流化床制粒,是在自下而上通过的热空气的作用下,使物料 粉末保持流化状态的同时,喷入含有黏合剂的溶液,使粉末结聚成颗粒的方法。 它将常规湿法制粒的混合、制粒、干燥三个步骤在密闭容器内一次完成。该法操 作简便、硬件较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中间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等,故本实验采用 一步制粒技术对清肺排毒颗粒进行制粒。
[0107]
3.2.1辅料种类及用量考察
[0108]
结合生产经验,在辅料用量较大的情况下一般选用辅料种类为糊精。故对糊 精用量进行优选,考察干浸膏与糊精用量比为分别为1:0.5,1:1,1:1.5时颗粒成 型性,实验结果表明,干浸膏量与糊精用量比为1:1时,颗粒成型性良好,且辅 料用量少。
[0109]
表8辅料用量对制粒的影响
[0110][0111]
3.2.2矫味剂种类及用量的考察
[0112]
由于成品味苦,口感较差,所以选择目前颗粒剂比较常用的甜味剂阿司帕坦、 甜菊糖苷作为矫味剂。合肥华润神鹿药业采用甜菊糖苷为矫味剂,取清肺排毒颗 粒浸膏混合粉(干膏粉:糊精=1:1)100g,分别按不同比例加入甜菊糖苷(一般 常用量为0.1%-1%)充分混匀,加水溶解,混匀,尝试口感。实验结果表明,甜 菊糖苷的加入量在0.4%时,颗粒甜度适宜,口感较好。漳州片仔癀药业采用阿 司帕坦为甜味剂,经过试验,阿司帕坦添加比例为1.5

为宜,口感较好。由于 阿司帕坦成本高,且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最终确定矫味剂为0.4%甜菊糖苷。
[0113]
3.2.3浸膏相对密度的确定
[0114]
按照上述优选的提取、浓缩工艺条件制备不同相对密度的流膏,加入糊精作 为底
料进行一步制粒,对颗粒成型性、外观及溶化性进行考察,确定浸膏浓缩相 对密度。综合考虑颗粒成型性、外观及溶化性,浸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5 (20℃测)时一步制粒所得颗粒成型性、外观及溶化性均符合规定。
[0115]
表9浸膏相对密度对制粒的影响
[0116]
相对密度1.05-1.151.15-1.251.25-1.35颗粒成型性颗粒疏松,不易成型颗粒成型性一般颗粒成型性较好外观外观合格外观合格外观合格溶化性合格合格合格
[0117]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相对密度在1.15-1.35(20℃测)颗粒均可以成型,由 于设备参数有所区别,最终三批次生产验证时,将浸膏浓缩的最终密度范围确定 为1.15-1.35(20℃测),可以按照生产时设备的具体情况,在此范围内确定最终 浸膏相对密度。
[0118]
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式车间小型一步制粒机,进行了一批小试验证,结果表 明,采用此工艺进行清肺排毒颗粒的一步制粒可以很好实现。
[0119]
表10一步制粒情况考察
[0120][0121]
4、小试工艺验证
[0122]
按照确定的工艺,进行了连续3批小试的工艺验证,实验结果见表11,12。
[0123]
表11小试3批次验证结果
[0124]
批号200925022009250320092504药材/g196019601960麻黄碱+伪麻黄碱(mg/袋)13.2914.6014.99黄芩苷(mg/袋)121.68113.54128.42苦杏仁苷(mg/袋)40.4742.9645.61柚皮苷(mg/袋)38.8842.3646.02新橙皮苷(mg/袋)54.6459.2765.52
[0125]
表12小试3批指标性成分平均转移率
[0126]
量组未出现动物死亡,动物死亡均在药后24h内发生,死亡高峰在药后120-370min 内。上述6个剂量组动物的死亡率分别为0%、0%、5%、15%、10%和15%。
[0142]
除急性死亡外,其它肉眼可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活动异常和惊跳 反射;144.6、170.1、200.2、235.5g生药/kg剂量组均有上述指征不同程度的改变, 发生率分别为65%、75%、90%和70%,发生在药后10min-410min内,均在24h内 恢复;122.9g生药/kg剂量组仅表现为软便/腹泻,在给药后70-370min内发生,在 40-310min内恢复,发生率为30%。104.5g生药/kg剂量组未见肉眼可见的不良反应。 此后直至观察期14天结束,动物的一般情况、活动、步态、呼吸、进食、饮水、 二便、皮毛等均未见异常。
[0143]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14天内,清肺排毒颗粒雄性动物170.1、200.2g生药/kg 剂量组、雌性动物144.6、170.1、200.2、235.5g生药/kg剂量组在药后d1体重较对 照组明显降低;雌性动物170.1、200.2、235.5g生药/kg剂量组摄食量d1亦较对照 组明显降低;给药后d2至观察期14天结束,各剂量组在各时间点体重和摄食量与 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0144]
14天后所有存活动物进行剖检,未发现有明显的大体病理改变。
[0145]
4、试验结论:
[0146]
清肺排毒颗粒不同剂量以给药体积40ml/kg,1次经口灌胃给予小鼠,肉眼 可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活动异常(包括自发活动的减少或增加、静卧 等)、惊跳反射、震颤和急性死亡,动物不良反应均在药后24h内发生,所有存活 动物于给药后第二天恢复。其最大耐受剂量为122.9g生药/kg,为临床最大使用剂 量(196g生药/人)的44倍;最大无毒反应剂量为104.5g生药/kg,为临床最大使用 剂量的37倍。
[0147]
实验例2药物安全性试验——长期毒性评价
[0148]
本实验例利用实施例1制备的清肺排毒颗粒,对实验动物进行长期毒性评价 试验,以证明本发明所制备的清肺排毒颗粒的安全性。
[0149]
1、试验目的:
[0150]
观察大鼠连续灌胃给予清肺排毒颗粒1个月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出 现的潜伏期、出现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恢复和发展情况, 探索其毒性剂量,为清肺排毒颗粒的安全性提供技术资料。
[0151]
2、试验方法:
[0152]
sd大鼠,到达体重70-90g,适应性饲养6天后,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 空白对照组、清肺排毒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 灌胃给予清肺排毒颗粒30.20、60.40、120.95生药/kg剂量,每日给药2次,每 次给药体积13.5ml/kg,中间间隔4-6h,每周给药7天,连续给药4周,停药后 观察4周。分别于给药4周和恢复4周,取部分动物观察并检查下述指标:
[0153]
(1)一般状态:给药后每天观察动物的状态,观察大鼠在给药前后的反应, 主要观察和记录动物的一般状况、毛色、活动、步态、神态、大便、尿液等;观 察有无中毒症状,及其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和恢复情况等。
[0154]
(2)体重及摄食量:给药期每周2次,恢复期每周1次称取动物体重及摄 食量。
[0155]
(3)尿量、饮水量及尿液定性检测:大鼠单只放入代谢笼中,收集尿液并 计算尿量、饮水量,检测尿液胆红素(bil)、尿胆原(ubg)、酮体(ket)、葡 萄糖(glu)、蛋白质(pro)、
潜血(bld)、ph值(ph)、亚硝酸盐(nit)、 白细胞(leu)、比重(sg)。
[0156]
(4)血液学指标:大鼠禁食15-16小时后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用全自动 血球计数仪测定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容积(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 分比(baso%)、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取全血离心,分离血浆,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aptt)。
[0157]
(5)血液生化学指标: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 仪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 肽酶(ggt)、肌酸激酶(ck)、肌酐(cre)、尿素(urea)、血糖(glu)、 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钠离子(na
+
)、钾离 子(k
+
)、氯离子(cl-)水平。
[0158]
(6)眼科检查:对眼外观和眼前节进行检查。
[0159]
(7)主要脏器剖检及称重:各期处死的所有动物处死前称量禁食体重,处 死后进行系统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及组织有无异常病理改变,胸、腹腔等各体 腔有无异常积液等。摘取并称量主要脏器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 肾上腺、胸腺、脑、胃、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器官的湿重,计算脏体比系 数和脏脑比系数。
[0160]
(8)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动物的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心脏、 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垂体、食管、胃、小肠、 大肠、睾丸、附睾、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膀胱、胸腺、 甲状腺、肾上腺、唾液腺、胰腺、气管、颈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骨髓、坐 骨神经、肌肉、胸骨、股骨、主动脉、视神经等脏器及组织,包括肉眼可见的异 常病变,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0161]
3、试验结果:
[0162]
(1)一般状态:试验期间各组大鼠均无死亡发生;活动自如、步态正常; 口、鼻、眼无异常分泌物;毛发光滑、未见脱落现象;未见呼吸困难等异常改变; 未见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未见异常出血倾向;无异常神经精神表现。
[0163]
(2)体重及进食量:雄性动物高剂量组体重自d9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一直持续到给药期结束,在d12-28时间段同时伴随着摄食量的明显减少;中剂 量组体重在d9-23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在d12-16时间段伴随摄食量的明显减少; 低剂量的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未见较长时间的连续性的体重明显降低及摄 食量的明显减少。雌性动物高剂量组在d16-26时间段、中剂量组在d16-20、d23-26时间段摄食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但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的统计学 意义;低剂量的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未见连续性的体重明显降低及摄食量的 明显减少。分析认为上述体重的降低和摄食量的减少可能与药液粘稠、给药体积 较大有关。停药1个月,各个剂量组均未见连续性的体重明显降低及摄食量的明 显减少。
[0164]
(3)尿量、尿定性及饮水量:清肺排毒颗粒给药1个月,低、高剂量组雌 性大鼠nit阳性数量明显增多,停药恢复期后即恢复正常。
[0165]
(4)血常规:清肺排毒颗粒给药1个月高剂量组可造成雄性大鼠外周血 wbc、
neut%的升高,雌性大鼠mono%的显著升高,但上述升高均未见明显 的量效关系,认为毒理学意义不明确;除上述描述的指标变化外,给药组其余指 标,包括rbc、hct、mcv、rdw、hgb、mch、mchc、plt、pct、mpv、 pdw、lym%、ret%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0166]
(5)血生化:清肺排毒颗粒给药1个月可造成雄性高剂量组、雌性中高剂 量组剂量依赖性的ggt升高,且升高幅度较大,不排除与受试物相关;雄性恢 复期高剂量组ggt仍显著升高,雌性恢复期ggt的改变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提示临床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清肺排毒颗粒时,应密切监测相关血液生化学指标的 变化以预警。其它有改变的指标,包括alt、alp、tbil、tp、alb、urea、 cre、glu、k
+
、cl-或未见明确的量效关系,或变化幅度较小,或无明确的临床 意义,认为毒理学意义不明确。除上述描述的指标变化外,给药组其余指标,包 括ast、cho、tg、ck、na
+
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0167]
(6)对眼外观和眼前节:给药末期和恢复期处死动物前由病理部人员进行 眼科检查,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
[0168]
(7)脏器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清肺排毒颗粒给药1个月可造成雌性 低中高剂量组肝脏重量、肝系数和肝脏脑系数的剂量依赖性升高,不排除与受试 物相关;恢复期该指标的改变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变化可逆,无迟发性 毒性反应。其它有改变的脏器,包括肾脏、肺、胸腺、胃、脑、睾丸,或未见明 确的量效关系,或明显与给药体积较大相关,或未见脏器重量、脏体比系数和脏 脑比系数变化的一致性,认为毒理学意义不明确。除上述描述的脏器外,给药组 其它脏器系数,包括心脏、脾脏、肾上腺、附睾、卵巢、子宫与对照组比较均未 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0169]
(8)组织病理检查:清肺排毒颗粒给药1个月,雌性动物可见与受试物相 关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肥大,但病变程度较轻;恢复期上述病变完全恢复, 未见明显毒性损伤。其它脏器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0170]
4、试验结论:
[0171]
清肺排毒颗粒以30.20、60.40、120.95g生药/kg(临床最大使用剂量的10.8、 21.6、43.2倍)一天两次灌胃给予sd大鼠,连续给予4周,之后停药恢复4周, 进行毒性观察。结果显示120.95g生药/kg剂量下给药1个月,大鼠血生化ggt 指标剂量依赖性升高,同时肝脏系数明显增大,雌性动物尚可见与受试物相关的 轻微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肥大;以上变化在停药1个月后除高剂量组雄性 动物ggt仍显著升高外,其余基本恢复正常。最大无毒性剂量为60.40生药/kg (临床最大使用剂量的21.6倍)。
[0172]
实验例3
[0173]
本实验例用于说明对本发明所制备的清肺排毒颗粒的药物稳定性研究。
[0174]
一、影响因素试验
[0175]
试验样品:研究用清肺排毒颗粒,由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176]
考察项目:按照清肺排毒颗粒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规定检测项目和方法,并 结合《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对其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 等项进行考察。
[0177]
试验时间:2020年10月13日~2020年12月21日。
[0178]
取样点:0天、5天、10天、30天(高温)。
[0179]
考察项目:对供试样品黄芩、麻黄含量测定项及特征图谱考察。
[0180]
试验条件:高温试验(60℃);高湿试验(90%
±
5%);强光试验(4500lx
±
500lx);
[0181]
试验样品批号:2009001(药用复合膜包装样品)。
[0182]
检测方法:清肺排毒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0183]
试验结果:见表13~14。
[0184]
[0185]
[0186][0187]
表14影响因素试验数据
[0188]
批号:2009001(带包装)
ꢀꢀꢀꢀꢀꢀꢀꢀꢀꢀꢀꢀꢀꢀꢀꢀꢀꢀꢀꢀꢀꢀꢀꢀꢀꢀꢀꢀꢀꢀꢀꢀꢀꢀꢀꢀꢀ
规格:15g/袋
[0189][0190][0191]
二、加速试验
[0192]
试验目的:观察清肺排毒颗粒在温度40℃
±
2℃,相对湿度75%
±
5%与所选 定包装条件下有无质量变化。
[0193]
试验条件:摸拟临床试验用包装条件,在温度40℃
±
2℃和相对湿度75%
±
5% 的条件下。
[0194]
试验方法:将干燥器下部置带有过剩固体的氯化钠饱和水溶液,上部置样品, 将干燥器置恒温箱(40℃)中6个月。
[0195]
试验样品:研究用清肺排毒颗粒,由合肥华润神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漳州 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196]
检查项目:按质量标准草案逐项检查。
[0197]
检查方法:于0,1,2,3,6个月时,按质量标准草案方法测定。
[0198]
(1)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199]
试验目的:观察清肺排毒颗粒在加速条件下有无质量变化;
[0200]
试验依据:清肺排毒颗粒质量标准草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9001 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0201]
试验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04月。
[0202]
试验条件:温度40
±
2℃;相对湿度75%
±
5%。
[0203]
试验样品:自制清肺排毒颗粒三批,批号:2009001、2009002、2009003。
[0204]
规格:15g/袋。包装:复合膜。
[0205]
取样点:0月、1月、2月、3月、6月。
[0206]
考察项目:对供试样品的性状、鉴别、检查(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 异)、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逐项考察。
[0207]
检测方法:清肺排毒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0208]
试验结果:见表15~17。
[0209]
结论:样品为申报生产验证的3批样品,生产日期为2020年9月29日。已 完成的取样检测结果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续实验正在进行中。
[0210]
表15清肺排毒颗粒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批号:2009001)
[0211][0212][0213]
表16清肺排毒颗粒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批号:2009002)
[0214][0215][0216]
表17清肺排毒颗粒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批号:2009003)
[0217][0218][0219]
三、长期稳定性试验
[0220]
样品来源: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221]
试验样品批号:2009001、2009002、2009003
[0222]
试验时间:24个月。
[0223]
试验条件:温度25
±
2℃;相对湿度60%
±
5%;
[0224]
规格:15g/袋。
[0225]
包装:复合膜。
[0226]
取样点:0月、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
[0227]
考察项目:对供试样品的性状、鉴别、检查(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 异)、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逐项考察。
[0228]
检测方法:清肺排毒颗粒质量标准草案。实验正在进行中。
[0229]
试验结果:见表18~20。
[0230]
试验结论:样品为申报生产验证的3批样品,生产日期为2020年9月29日。 已完成3月取样检测,检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续实验正在进行中。
[0231]
表18清肺排毒颗粒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批号:2009001)
[0232]
[0233]
[0234][0235]
表19清肺排毒颗粒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批号:2009002)
[0236]
[0237][0238]
表20清肺排毒颗粒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批号:2009003)
[0239]
[0240][024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 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 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 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 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