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治则治法学说的临床运用)8.2.

 昵称1Z7nN02j 2022-12-09 发布于福建

3. 因势利导

人体的阴阳表里、气机的升降出入,以至病邪的出表入里,上升下行,均有一定的规律,治病必须顺应这些规律,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因势利导亦是辨证论治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溃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镖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即体现了这一原则。因此,《内经》虽未直接述及因势利导治则,但它不仅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则的更高度概括,而且亦体现于发表攻里、越上引下、反佐等等治疗方法以至迎随补泻针刺手法之中,是确立和运用这些方法的指导思想。

关于因势利导以祛除邪气的治疗,喻嘉言在《寓意草·辨袁仲卿小男死症再生奇验并详诲门人》中有颇为精辟的论述∶“盖人身一个壳子,包着脏腑在内。从壳子上论,即骨亦表;而从近壳子处论,即膀胱尾闾之间,亦出表之路也。在外以皮毛为表之表,在内以大小孔道为里之表,总驱邪热外出也。唯有五脏之间,精神魂魄意之所居,乃真谓之里,而不可令邪深入耳。如盗至人家,近大门则驱从大门出,近后门则驱从后门出,正不使深入,而得窥寝室耳。若盗未至后门,必欲驱至;及已至后门,必欲驱从大门出,皆非自完之道也。……所以伤寒邪入内,有传腑传脏之不同,而传腑复有浅深之不同。胃之腑外主肌肉而近大门,故可施解肌之法;内通大小肠而近后门,故间有可下之法。至胆之腑,则深藏肝叶,乃寝室之内,去前后门俱远,故汗下两有不宜,但从和解而已。若传至三阴,则已舍大门而逼近寝室,设无他证牵制,唯有大开后门,极力攻之,使从大便出耳。今之治伤寒者,误以包脏腑之壳子分表里,故动辄乖错。诚知五脏深藏于壳内,而分主在外之血脉、皮毛、肌肉、筋骨也,胸中了然矣!”虽然是论伤寒祛邪之法,但对于其他病证的治疗,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4.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内经》对于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疗原则,不仅融汇于各种具体治法之中,而且多有精辟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素问·五常政大论》的“化不可代,时不可违”,都是对因时、因地制宜的强调,而《素问·异法方宜论》亦通过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地理、气候、物产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活习惯、体质状况的不同,说明“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的道理就在于“地势使然”,提示了五方异治,“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至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的“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素问·三部九候论》的“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以至《灵枢·通天》的“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之五态而治之”等,则是对因人制宜治则的强调。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则就是后世在《内经》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概括而成,这一治则体现了中医论治疾病的鲜明特色,其意义及内涵非“因势利导”所能概括者。历代医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灵活施治,解决了临床上不少疑难问题,如《蒲辅周医疗经验·麻疹的治疗经验》中谈及蒲老根据时令气候特点辨治麻疹时谓∶“1945年暑天,成都大雨连绵,街巷皆积水,老弱小孩,日夜坐在床上,不敢下地。将近立秋,小孩发烧,麻疹皮下隐伏不透,宣透无功,诸同道为之苦闷,我亦苦闷,昼夜深思如何解此疾苦。默思二三日夜,恍然有悟∶暑季多雨,热从湿化,按湿温法通阳利湿,俾湿开热越,疹毒豁然而出,热退神清而愈。我用之获效,急告知诸同道,试用皆称满意。由此足证明祖国医学之宝贵理论之细微,病有千变,法亦有千变,若死于教条,则难应变。”

按  麻疹初起,必须宣毒透疹,但如何透发疹毒,则需因时制宜。蒲老根据时当长夏暑天,成都气候湿热的特点,用通阳利湿法治疗而获显效,“由此足证明祖国医学之宝贵理论之细微”,亦说明辨证论治疾病时必须因时制宜,灵活施治,才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而获良效。

5.“治未病”

作为中医养生学和治疗学的原则思想,为《内经》首先提出,其最著名者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论为养生防病的未病先防原则,但在《内经》中,防病与治病是一致的,能够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弭于发生之前,是最高明的治疗境界和方法,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之论。因此,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既是养生的重要方法,更是治病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内经》“治未病”理论除了强调未病先防之外,尚包括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等多层次的内涵,而贯穿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各个环节之中,体现了中医防重于治和早期治疗的思想,是预防和治疗任何疾病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关于《内经》“治未病”理论,将在第九讲“《内经》治未病理论及养生学说”中进一步展开论述。

《内经》提出和蕴含的上述治疗原则,经长期医疗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正确性和普遍指导意义,历来被认为是治疗各种疾病、实施各种治疗方法所必须遵循者,故现代中医基本理论范畴中的治则学说,亦应该包括上述各项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