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管插管,yes or no?

 所来所去 2022-12-09 发布于云南

“患者是否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相信这样的问题,每天都会发生在急诊、ICU等科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希望能够迅速确定是否建立人工气道,但标准的复苏指南最多只是大致简述了应何时插管。

文章图片1

本文我们讨论一下,可否建立一个简单的决策工具,来应对这些棘手的场景。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当面临突发的状况,能够将书本上的标准流程,转化为实际动作。

文章图片2

我们通过三个问题的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 患者自身是否无法维持或保护气道?
  • 患者能否维持正常的氧合或通气?
  • 我们是否需要预先行气管插管?

文章图片3

我们尝试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评估,在临床突发问题中,做出最快最准确的判断。因为在气管插管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不会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源于整个过程中,除发生困难插管的患者,在不同临床情况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气道管理药物、以及插管失败后的应急预案的实施。都会降低良好结局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需要插管的指征非常明显,医生对插管时机决策会有很高的准确性。但对于部分插管指征不明显的患者,则有可能因错过最佳插管时机,而失去稳妥救治患者的机会。例如吸入大量烟尘的患者,有可能在初期没有出现气道梗阻的情况,因此没有选择建立人工气道。当出现声音嘶哑恶化时,再去考虑插管,可能会面临困难插管,增加救治风险。

文章图片4

首先,患者自身是否无法维持或保护气道?

临床上可以通过与患者的对话,来观察患者能否恰当地回答问题并且发音清楚。若对话正常且发音无碍,则表明气道通畅、通气充分、声带功能良好。并且在另一方面扩展,患者脑部血流灌注应大致良好。神志与警觉度的维持,同时又是防止发生误吸、避免呛咳的保障。

文章图片5

如患者气道的保护反射消失,就必须实施插管。部分传统观点认为,咽反射的存在是保护性反射正常的证据,此时不会发生误吸。但这种说法会有偏差和误导性,不应作为常规考虑的因素。

相比咽反射,发声和吞咽能力的评估,会更可靠地反映患者气道保护能力。例如,有大量分泌物且不能吞咽的患者需气管插管。

文章图片6

其次,患者能否维持正常的氧合或通气?

我们会通过血气或血氧饱和度这些直观的指标,直接观测患者氧合水平。它们也往往被当做最准确的数据用来指导治疗方向。而且,包括各种指南和诊疗方案,也会用这些氧合数据来区分疾病的轻重缓急,给予建议指导。

文章图片7

无创通气以及高流量吸氧等设备的普及应用,丰富了不同氧疗方案的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额外的问题。其中,很多医生对于使用无创通气或高流量吸氧的患者,是否应该立即转为有创通气,会存在一些犹豫和延迟。所以针对这样的患者,氧合指标可能就不适合当做唯一考量标准。包括患者意识变化,痰液清除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都应该是是否插管的决策性指标。

文章图片8

例如部分严重的哮喘发作患者,单纯从血气提供的氧合指标可能阅读不出异样,而实际症状正在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犹豫和拖延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时再去准备气管插管,会十分被动。

文章图片9

最后,考虑是否需要预先行气管插管?

一位脓毒症的老年肺炎患者,有轻微嗜睡但可被唤醒。辅助吸氧下氧合可以维持正常。对于这类患者,可能第一时间不会选择行气管插管。但在随后针对脓毒症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等张液体、血液制品等的输注造成的液体负荷。可能会加重肺间质的水肿,导致呼吸衰竭的产生。

类似的情况,如需要转出科室至放射科检查的部分患者,且可能发生呼吸失代偿的情况,则需要我们考虑是否行气管插管。预先保护气道,以避免在不利情况下(如在CT扫描仪内或救护车里)紧急进行计划外的气道管理。

所以,无法维持气道保护、氧合和通气等因素是工作中简单明了的气管插管标准,也代表着大部分气道急症病例。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即使氧合或气道通畅性不会立刻受损,也需要考虑行气管插管。

文章图片10

● 患者自身是否无法维持或保护气道?

● 患者能否维持正常的氧合或通气?

● 我们是否需要预先行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的建立,需考虑的因素复杂且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细致分析,很多决策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在这种环境下,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评估,如其中一条满足插管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考虑实施人工气道的建立。让患者得到最及时的保护和救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