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haior 2022-12-09 发布于重庆

王春良

人类的文明是从劳动开始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农村的老物件,正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从狩猎采集到经营农业中,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从而见证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曾经的农村老物件有很多都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那些老物件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老物件承载了农业文明智慧的发展道路。

农村的老物件,城里人的世界看不懂,其实慢慢的很多农村人也看不懂了。科技的进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村耳熟能详的老物件和手头经常使的老东西已经在渐渐地从我们身边消失,有一些我们已经叫不出它的名字,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若干年后,也许在博物馆才能见到它,也许有些东西在博物馆也没有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无情的淘汰,但那是不能忘怀的农耕文明产物。在此收集整理部分农村老物件的知识,可以让我们重拾旧时的记忆,不忘过去,开创未来。

51、石磨

石磨是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农村古老石制工具,传说是鲁班发明的。鲁班是中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创造发明家。现在都用电机带动磨盘了,磨盘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石磨分为传统片式石磨、现代片式石磨、现代辊式石磨等。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石磨有用人力的、畜力的和水力的。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大约在晋代就发明了。196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中,出土了一架距今约2100年的石磨,是一个石磨和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石磨实物。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2、打谷机

打谷机是专门用来给稻谷脱粒的农具,是用木头做的,多用于南方打稻谷,也叫打稻机,是上世纪南方最常见的水稻脱粒机械。把水稻收割以后,需要人工把着稻秸秆,把水稻穗伸进机械里,通过这种机械将水稻谷粒与茎秆分离。打稻机分为两类,一类依靠人力驱动,称为“人力打稻机”,为半机械化工具。另一类将打稻机改成动力驱动的,则称为“动力打稻机”。打稻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水稻收割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力。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3、石碾子

石碾子由碾台、碾盘、竖轴、碾滚和碾架等组成,主要是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玉米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古老工具。这种工具在电气化以前的中国农村很常见。碾盘和碾滚上由石匠凿刻着很有规则的纹理,目的是增加碾制粮食时的摩擦力,通过碾滚子在碾盘上的滚动达到碾轧加工粮食作物。一般由长约70厘米、直径约60厘米的圆柱形碾砣子和承载它的直径约170厘米的碾盘构成。碾盘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为了使碾砣滚动时不从碾盘上掉下来,碾砣以两个轴与围着它的碾架连接。碾架外端的延长木作推碾的手柄或绑套牲畜的杆儿,里端与立在碾盘中心的轴杆连接。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很少用它了,现在有的村口摆放着这物件,作为一种景观,很有意味。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4、水车

水车是农村灌溉农田用的工具之一,从低处往高处汲水,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也叫天车。根据文献记载,水车大约出现于东汉,它体现了汉民族的创造力,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水利作为农业的立根之本,历朝不论是灌溉渠道或是运河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建,于是古代劳动人民善用其智慧,发明了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了。水车是利用水流汲水的工具,后来为了解决没有水流灌溉,又发明了用牲畜或者人力抽水的水车灌溉农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了。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5、耙

耙是碎土、平地的农具。农村用犁耕完田,用牲口拉着耙平整土地而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后、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读bà,使地平整更平更细。耙有钉齿耙和圆盘耙,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耙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因耙可击、可耙,一度成为军中最利的武器之一,耙的击法有“推牵”、“扁身杀”、“倒头打”、“大斜压”等;防法有“对打对揭”、“直起磕”、“扁身中拦”等。武术单练套路有“九齿钉耙”和“荷叶耙”;对练有“耙进枪”和“耙战刀牌”等。耙在中国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元《王祯农书》记载有方耙、人字耙等。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6、杈子

叉子是农村用来挑粮食秸秆或者稻草、柴草等的工具。杈子多为木制,一端一般有三个较长的弯齿,一端为长柄,人为干预生长的木头制品。上世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生产队时代,家家户户都有的生产工具。封建时代,杈子也是置于官府宦宅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古称行马。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御街》说“坊巷御街……旧许市人买卖於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可见,除去农用,还有禁止通行之义。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7、耧

耧(lóu)是播种用的农具,由人把扶牲畜牵引,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这种工具是现代播种机的前身。耧,也叫耧车、耧犁,是一种传统的畜力播种机。早在汉武帝时,赵过就在单脚耧的基础上,改进发明了三脚耧,以后耧的结构便基本固定了下来,一人在前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扶耧播种,可“日种一顷”,可见其效率之高。早在公元前二世纪,耧的使用,在我省就已相当普遍了。而在欧洲等西方国家,直到公元16世纪,尚没有播种机,仍是人工穴种。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才有了与中国耧相类似的播种机,晚了2000年。由于现代耕作技术和机具的迅速普及,已有四十年未见这种老式耧播的场景了。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8、喷雾器

喷雾器是一种轻便、灵活、高效率喷洒药粉的农业植保机械,适用于大面积作业以及园林花卉种植手摇的喷粉机械。主要由粉箱、风机、传动箱、输粉器、粉量调节器、喷粉管、喷粉头等组成,有胸挂式、背负式、乎持式、立式、卧式之分。主要喷洒的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卫生防疫有一种农药是粉状的,叫六六六粉。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59、木耙子

木耙子是用来搂草或者搂农田里秸秆的工具,也用来翻晾麦子稻谷的工具,也叫草搂子、草爬子,长约六七十公分,中间有宽竹条捆夹并用皮条或绳子勒隔,每根耙钩相距二到三公分,耙子中间有一个弓形的耙杆,底下有用条子编制类似簸箕的拖子,以便盛草。用来拾草时,拾草人拉着满山坡转,每当拉满了耙子就地卸下,过了响午就要刹草(方言即捆草),将一个个结实的草捆好背回家。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之六

60、木锨

木锨是农村用在麦场里用来扬场的工具,mùxiān,意思是农具名。木锨为木制、长柄,多用于铲粮食,也可冬日铲雪。例如农村使用耕牛拉石磙的方式从稻(麦)穗碾下稻(麦)子除去叶子灰尘时,一般在侧风向使用木锨扬撒。过去,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的木锨,形状酷似铁锨,而又比铁锨长,比铁锨宽,比铁锨轻,因全是木质材料制成的,所以叫木锨。木锨的主要功用就是扬场和用来堆积摊晒的粮食,而它的扬场功能展现的可谓淋漓尽致,极具形象和经典。扬场,在儿时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即便现在想来,挥之不去,眼前依然飘动着粮食飞舞的弧线。

(之六,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