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利用成长型思维,让自己突破?--解读《熵增定律》S05

 何圣君 2022-12-09 发布于上海

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何圣君,欢迎做客熵增定律读书圈。我们继续来解读我写的这本书--《熵增定律》。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一度以为这是一条假消息,直到后来查了许多资料,才发现这原来就是一个真实的奇迹。

上个世纪10年代,有一个17岁的少年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场疾病让一个原本活奔乱跳的小伙子每天都只能躺在床上,除了眼球可以转动,哪哪儿都无法移动。

这位少年的妈妈被第一位医生告知无法治疗后,依然不愿意放弃,另外又找了2位医生,但都被残酷地告知相同的结局:你的儿子根本活不了几天。

但这位少年后来说,他当时心里有一个强大的信念,那就是他一定不能让这三个医生的预言成真。过了一段时间,医生们来他家里,发现这个小伙子不仅还活着,而且精气神越来越好了,可能是感觉自己被打脸,三个人又一致认为:哪怕你儿子能活下来,但他会终身瘫痪,永远也站不起来。

不过呢,神奇少年可以打你们1次脸,也完全可以打你们两次脸。他自己每天躺在床上没事儿干,居然创造性地发明出了一种心理技术。

他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个画面,在这个画面里,正在用手摘苹果。这是他在儿童时期摘苹果的回忆,此时,少年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摘苹果的过程,想象苹果的鲜红,想象手指与苹果的触感,想象苹果凑近鼻孔时的香气。

这些,都让他大脑在极为专注、身体极为放松的情形下,体验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模拟手指和身体的感受。

几个星期后,通过不断地想象这相同的画面,他的肌肉竟然真的开始恢复了轻度的行动能力。3年的时间,这个小伙子不仅又打了医生们的脸,重新站了起来,而且还能划起独木舟,一个人在密西西比河里畅游了。

这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可以说,艾瑞克森是成长型思维的奇迹。

在《熵增定律》这本书里,除了艾瑞克森的案例,我还收录了邓亚萍、通用传奇CEO杰克·韦尔奇、IBM郭士纳、《超人》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以及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案例。

尤其是丘吉尔,如果没有这个具备成长型思维的领袖,整个人类历史都可能被改写。他们都是成长型思维的践行者,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如何获得突破的启发。

事实上,回过头来看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还是有一些小自豪的。因为一般在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想要跨界到互联网行业去做运营,其实难度也是非常不小的。

但可能因为我本身具备成长型思维,在工作之余持续写作,当时有两本书的代表作,作为我具备招聘岗位需要内容能力的证明,因此才获得了互联网公司的垂青。

而到今天,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式微,我又转战入职到一家电子智造服务平台成为副总经理,也是得益于前几年关于企业战略的学习与实践。

这些,正应验了那句金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所以,成长型思维,你也值得拥有。

下一节,我们将开始解读第二个熵减法则:损失厌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熵减法则,如何来帮助你提升对抗熵增的心理动机。

--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每次为你凝结一个知识结晶,
每次都和你一起有策略地成为自己
我是行为心理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畅销书《熵减法则》、《熵增定律》作者,我是何圣君,我的文章会定期更新。
请赐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
希望通过本文的交流只是我们彼此成就的开始,因为人生所有的修炼都只为在更高的地方遇见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