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访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十)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10 发布于北京

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行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走访北京师范大学旧址、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广安门事件旧址等地,采集相关资料,重访抗战遗迹,传承红色基因。

北京师范大学旧址

北平师范大学旧址位于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周边,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存亡到了严重关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师大学生冲破武装军警包围,最先到达新华门前,与其它学校队伍汇合,举行示威游行。16日,师大五百多名学生参加了更大规模的示威集会,阎世臣主持了在前门车站广场的市民大会。翌年1月3日,师大三十多人参加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河北农村,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并于2月1日在师大文学院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敖白枫首任队长。

佟麟阁路

佟麟阁(1892—1937) ,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高级将领之一。1936年,佟麟阁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驻守平津一带。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与日军战斗中牺牲。

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原南河沿改称“佟麟阁路”(今北起复兴门内大街,南至宣武门西大街),全长1500米左右,以纪念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路上还有一只怀表纪念雕塑,怀表中的时间停留在1937年7月28日佟麟阁将军殉国的时刻,雕塑以铸铜为主要材料,两端刻有两尊麒麟,借“铜”“麟”二字来表达对佟麟阁将军的怀念之情。

赵登禹路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第29军第132师师长,曾在长城抗战中率大刀队夜袭日军营地,取得“喜峰口大捷”,作家麦新依此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卢沟桥事变时,赵登禹奉命率部增援北平南苑。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战斗中率领守军两千余人及抗日爱国学生千余人浴血奋战。突围时,在大红门西南的黄亭子遭遇日军袭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52年6月11日, 北京市民政局向赵登禹亲属颁发了由毛泽东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为纪念赵登禹将军,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政府将西城北沟沿(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改称“赵登禹路”。

广安门事件旧址

广安门事件,亦称广安门战斗。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进攻卢沟桥受挫,表面摆出和平解决姿态,暗中加紧侵略部署,不断向平津地区增兵。7月26日,日军谎称是“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卫戍部队,刚从野外进行演习归来”,企图从广安门混入城内。守卫广安门的是第29军第132师刘汝珍团的一个连,经交涉请示允许100名日军进城。晚7时许,当7辆日军卡车进入城门后,守军发现仍有大批日军乘车赶到,准备关闭城门以阻止。日军以机枪和炮火向城楼发起攻击,守军立刻开火应战并关闭城门,将日军分割为城内、城外两部分。城内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发动牛街回民群众和附近居民,配合守军进行抵抗。晚10时许战斗停止。27日凌晨,入城日军按照第29军指定路线到达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未入城日军退到丰台。

追寻先烈足迹,回望感人故事,抗战馆走访遗址遗迹活动持续进行中。感谢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等单位对本次走访活动的支持!

撰稿:韩 亮 张伟杰

原标题:《走访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十)》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