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民总是苦恼,学炒股学了两三年了,为啥还是学不通?是悟性太低了吗?改用一句前几年比较火的话: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悟性的地步! 悟性这种东西,说起来玄乎乎的,但说白了,只要见得多了,想得多了,同时智商正常,想着想着,总是能想通一些东西的,这个想通,可不就是开悟嘛…… 而要见得多,想得多,一是得有足够的时间去见、去想。二是得往正确的方向想。 解决方案也不难,照方抓药。 一、先说复杂,也更重要,但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向正确 在形成自己的成熟投资模式的路上,就是需要不断探索,这个没错,但不断探索,和像无头苍蝇似的的乱撞,以为总有一天会杀出一条血路,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人,看的书和文章多,买的课也多,但总是抓不住核心,但这过程似乎也挺过瘾。《股票作手回忆录》当故事书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当经典语录合集看。 刚看完的时候觉得酣畅淋漓,大呼牛逼,但其实除了学到几个小招数之外,对自己实战的益处微乎其微,过不了多久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就该怎么炒还怎么炒,重回老路。 炒股的核心是什么?说穿了就是要解决3个问题: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其他类似心态管理、仓位管理重不重要?当然也重要,但是,上面3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总是亏钱,心态怎么会好?总是亏钱,仓位有什么好管理的?只要还处于亏钱阶段,当然本金投入越少越好,一次买一手也能锻炼技术。 所以,抓住核心,别管看什么书,买什么课,就奔着解决这3个问题而去。 这3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你的基础交易系统,粗糙没关系,先搭起来,能运行了再说。 这里面有两个误区,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于是,对应我给两个忠告: 忠告1:先解决了这3个问题,再去完善其他部分,这个顺序很重要! 要成为大厨,先学会怎么切菜,怎么炒菜,怎么用电饭煲,能做出一顿饭再说,至于放多少调料、掌握多大火候,等你自己做得多了,自己吃得多了,知道问题在哪,再去看高手做饭,才能有深切感受,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以看书为例,等你真对这3个问题,有了自己的一套答案之后,再去重温《股票作手回忆录》,自然也就懂了利弗莫尔为什么能长期管住手不开仓,因为优秀的买点没来啊!不开仓不是理所应当的么?这时候理解起来特别容易。 但如果你刚开始看《股票作手回忆录》的时候,读到利弗莫尔很久都管住手不动,好像学到了「做投资应该善于等待」,还认真做笔记记下来,其实除了记住一句烂大街的话之外,也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学到,下次该冲动交易还是冲动交易。 因为:这时候的你,并不知道什么是优秀的买点。 有了学习,还得有实战。前面说了,那3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你的交易系统,实战可以帮助自己矫正方向,优化答案,完善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