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世界如何让人失望勇敢地做好自己

 我的书海601 2022-12-10 发布于广西


三年前,著名音乐人坂本龙一曾经为中国公众和孩子演奏过一曲《Aqua》,并写了一段话送给小朋友:

不能出门玩耍很难过吧,但既然现在不用去学校了,就在家尽情做好玩的事吧,不要只是玩游戏哦。用这些时间,去读很多书,听很多音乐,画画,写诗,弹奏乐器,看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别忘了在家里做一点体操运动。努力渡过难关吧!

艺术之于我们是什么?

艺术真的只是无用之美吗?

我们往往在什么时候能体会艺术的伟大?

被一众年轻学生拥戴为“古典音乐教母”的田艺苗教授,从事古典乐普及教育20余年,她在为中国家长和孩子写作的新书《田艺苗的音乐课》中,写到了她的答案。

总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只讲古典音乐,不讲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也很好听啊,为什么不如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中当然也有优秀的曲目,将会成为我们时代的经典音乐,但大部分流行音乐采用的是模式化复制,曲调类似、编配简陋,只能算娱乐,称不上艺术。娱乐和艺术当然不一样,娱乐追求快感,艺术则讲究美感。快感是每个人都有的,但美感就需要学习了。

就像前面讲的,怎样的音乐家是优秀的?弹得快,唱得高,拉得猛的?大家肯定都清楚,并非如此。“弹得快,唱得高,拉得猛”仍停留在快感阶段,尚未达到审美的高度。

在电影《海上钢琴师》里面,钢琴师弹得非常快,甚至夸张地用琴弦把烟都点燃了。但我们是因为他弹得快才觉得好吗?并不是的,我们是为他音乐中的自由、灵动、热情、优雅而赞叹,为他音乐中灵感的腾跃而折服。这就是审美。

图片电影《海上钢琴师》剧照


听音乐听得多了,我们就会渐渐懂得审美,懂得肖邦乐曲中的哀而不伤是一种美,贝多芬的真挚勇猛是一种美,勃拉姆斯的隐晦抽象也是一种美。美是多元的、变化的、生长的,也是智慧的、人性的。

当然,音乐审美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上几节艺术课,知道几首曲子,背出几个标题或者考出钢琴的七级、八级就可以掌握的。它需要长期地实践,浸淫其中,耳闻目染,反复咀嚼品味,才能略懂一二。而一个人如果抱着太功利的目的学艺术,也不太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好品位。

眼下我们常常听到“无用之美”或“读无用之书”的说法。

艺术真的无用吗?美真的无用吗?如果完全无用,美学为何能够如此普及?社会人都是现实的,人们怎么会需要完全无用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两全其美,又美又有用。就像我们希望艺术课程可以成为社交谈资,希望孩子学钢琴能去考级或考学加分。

如今审美已经成了生产力。一件普通的商品经过工业设计赋予的美感,价格有时甚至会翻几百倍;众多著名品牌不断推出与艺术家合作的联名款;越来越多有关审美的畅销书出现在图书市场……不过,艺术的这些眼前之用,其实还只是很小的一点用处。

莫扎特的父亲曾因儿子成年后没有功成名就而放弃了他,他觉得儿子没用,只会作曲,没有用才华换来名利地位。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莫扎特的艺术具有流传千古的真正的价值。舒伯特曾用一首艺术歌曲在小餐馆里换取一顿免费午餐,但他的艺术歌曲的价值哪里是这顿午餐可以衡量的?

很多艺术家自己都没有料到自己作品的价值,他们创作的时候只是为了借艺术抒发情感和从中获得快乐。

有一部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是讲“文革”时期的年轻人离开学校到乡下务农的故事,他们下乡时,行囊里带着巴尔扎克的书和小提琴。

村民跟他们说,拉个小曲儿听听吧,拉的是什么呢?年轻人答,这叫“莫扎特热爱毛主席”。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从田间归来,挑灯夜读《约翰 · 克利斯朵夫》,在去往乡下的大卡车里高唱着《图兰朵》咏叹调,在红卫兵的垃圾箱里翻找古典音乐唱片来听。

在电影《钢琴家》里,那个钢琴家在战争中流浪了多年,肖邦的叙事曲竟一句都没有忘记。

图片电影《钢琴家》剧照

爱因斯坦说,死亡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

人们往往在何时才会体会到艺术的伟大,体会到它的无用乃大用,体会到精神力量的价值?在文明沦陷的黑暗时期,艺术能够鼓励人们,给予人们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当然不仅是在战争中,在每个人的人生低潮中,不仅艺术,美也会是一种激励。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觉得它美极了,为此也要勇敢生活下去。

艺术和美是无价的,也是无用的,无功利的。审美也一样,审美是一个动词,审是指鉴赏、品味,不含占有之心,也无利害计较。

审美的人生是包容的、丰富的,是最值得一过的,美的滋养和精神激励,让我们有勇气抵抗生活日复一日的磨损,逃离一眼望穿的日子。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它们都随时间湮灭了,但那些动人的诗歌、音乐流传下来,千百年后依旧亲切感人。这才是艺术真正的价值。

图片


这让我们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

如今的孩子周末时间几乎全都排满,奥数、英语、写作、演讲、钢琴、舞蹈、书法、篮球……他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课程?只有掌握很多技能,学很多知识才可以过好这一生?

或许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和良好的心态,是不管经历怎样黑暗的人生低潮,不管世界如何让他失望,不管他人如何对待他,他都可以勇敢做自己,都可以为自己找到快乐,这才是生命的底气。

孩子需要学习艺术,但其目的应是为了过审美的人生,为了能在艺术中了解世界的宽广和生活的趣味。

当下生活中有电子游戏、网络段子、社交软件、短视频与直播这些更刺激的娱乐方式,一切追求更快、更短、更炫。人们容易变得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去体会艺术,甚至对生活也失去耐心,更难以享受从前田园牧歌的惬意,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出现忧郁症、焦虑症等各种精神心理方面的病症。

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孩子更需要培养定力和自我减压的能力,音乐就可以成为他们的好老师、好朋友,它像大自然一样,像一种无言的陪伴和抚慰,让他们能够充满信念地生活,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但愿我们都是那个仰望星空的人。

【本文来源|《田艺苗的音乐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