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德庆割了那些地方给郁南?西山大峒并非泷水县地

 端溪文史 2022-12-10 发布于广东

西山大峒属德庆州直辖

并非泷水县地

《钦定续通典》载:“东安: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析德庆州及高要新兴二县地益之。西宁: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西山大峒置,析德庆州及封川县地益之。
《明史·地理志》载:“东安:(罗定)州东,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析德庆州及高要新兴二县地益之……西宁:(罗定)州西。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西山大峒置,析德庆州及封川县地益之。东北有西江,与德庆州分界。东南有泷水。
东安县城最终并没有设在黄姜峒而是设在南乡,已有专文论述(历史上的南乡、黄姜峒在哪里?云浮市区在明代属德庆州还是泷水县?),本文不赘言。今天说下西宁县城所在地西山大峒的隶属以及德庆州那些地方割给西宁县。
清代以及民国的郁南旧志《西宁县志》皆云,西宁县都城乡十三都、十四都、十五都由德庆割附,称为旧图。太平都、裕宁都、常静都、保和都以及建康都由泷水县析入,称为新图。
笔者认为新图几个都并不是全是由泷水县割附的。如永安都的双涌、逍遥、古蓬、太平都的上下叠等村应为德庆州晋康乡之地。这些地方再嘉靖《德庆州志》记载中属于晋康乡而非泷水县。
明朝遗民顾炎武的《肇地志·广东二》载:“西宁县:(罗定)州西北一百五十里,本西山大峒之地,万历五年分德庆州之晋康、都城乡置。编户十里。

再说西宁县城所在地西山大峒,《明史》、《钦定续通典》等清代典籍有误,西山大峒并非泷水县地。首先,明代典籍涉及西山大峒并没明确说是泷水县地。
《万历会计录》:“万历伍年,两广总督凌云翼题:广东罗旁东、西两山,周围千伍百里,田地饶沃,要行建设州治,议将泷水县改升为州,径属布政司,不必属府。其(指罗旁)东山黄姜峒、西山大峒各设壹县,俱属新升州管辖。本部覆奉圣旨:州名与做罗定,两县名与作东安、西宁。钦此。
《大明会要》“万历五年题准:罗旁东西两山、週遭千五百里。田地饶沃。且有籐蜡诸利。将泷水县、改为罗定州。径隶广东布政司。黄姜峒、大峒二处,各筑营城一座。各屯兵一千。选委指挥、充为把总驻札。许其便宜抚剿。各峒地方、通属管辖。其南乡、富霖、封门、函口、四处、各立一所。即地立名,请给印信。各筑所城一座、以备防守。
《明一统志》:“东安县在(罗定)州城东八十里,即东山西乡之地。万历五年新建,编户一十五里。西宁县在(罗定)州城西一百二十里,本西山大峒之地。万历五年新建为县,编户一十里。
除此之外,万历五年(1577年)西宁县城建儒学明伦堂时,挖出一口元朝至治三年(1323年)铸造的钟,上面刻着“德庆路端溪县拾捌都”字样。元朝德庆路在明初改为德庆府,洪武九年在降为州,撤销附郭县端溪,德庆州直辖都城乡等地。这口古钟证明了西山大峒属都城乡十八都而非泷水县地。
万历《西宁县志·古迹》载:“万历五年,建明伦堂掘出古钟一口,上铭'大元国广东道德庆路端溪县拾捌都李社长铸钟一口于玄寿堂。大元至治三年年建。’今悬长春寺。观此则罗旁必端溪旧治也。
意思是:万历五年,营建西宁县儒学明伦堂时挖出一口古钟,上面刻着“大元国广东道德庆路端溪县拾捌都李社长铸钟一口于玄寿堂。大元至治三年年建”这些字。如今这口古钟挂在长春寺。从这些茗文可以确定罗旁在以前是端溪县管辖的地方。
元朝德庆州有十八都,为何到了明朝只有十五都?
明朝初年开始,由于“猺乱”不断,汉人逃亡,德庆州不得不“兼都并里”。明初辖六十四里,到了天顺六年(1462年),并为五十二里,到了嘉靖年间仅剩四十四里。西山大峒当为都城乡十八都之地,随着汉人因“猺乱”逃离,都里被撤,西山大峒变成了“化外之地”。
此前,根据《明史》、《钦定续通典》记载,黄姜峒属泷水县,但若按照地理对照来看,黄姜峒与泷水之间的的南乡、思约、伏峒、古蓬、逍遥、连滩等地皆属德庆州晋康乡,而黄姜峒后来属于东安县晋康都,莫非黄姜峒是泷水县的飞地?实在不解。


德庆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专注于发掘德庆乡土历史文化,分享泛德庆地区风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