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竹院行宫(紫竹禅院)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10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紫竹院行宫(紫竹禅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路35号,今紫竹园公园内,是清代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于清乾隆年间建成行宫,据清光绪十一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后钮钴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并把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新赐名“紫竹禅院”,并在西侧修建一座行宫,作为他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清乾隆十六年为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在紫竹院开挖湖泡,修建码头、船坞,始建行宫,该行宫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全盛时门上端悬挂横额上书“福荫紫竹院”五个大字,相传为乾隆皇帝御笔,宫门三楹,东西建倒座房各三间,两旁各开罩门一间,进门两侧各建折角游廊十五间,可达正殿,正殿五楹,四角出廊厦,再进为二宫门三楹,进门正北建九楹两层楼一座,中悬匾额“报恩楼”,为乾隆皇帝御笔,院中遍植从南方移植的名贵翠竹,景色优美,现行宫以纵轴为主均衡对称的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平台、宫门、影壁、正殿、报恩楼,入宫门西侧有西跨院,西跨院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帝后出游时随行官员的坐落处,现用院墙围合后号“寄云轩”,东跨院是原“紫竹禅院”旧址,清光绪十一年重修,更名为"福荫紫竹院",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后,院落损坏严重,1924年,逊清皇帝博仪把"福荫紫竹院"作为皇室财产送给京畿卫戌总司令王怀庆作为私产,並登报声明,并由内务府领发"执照原文记载了:"西直门外有皇室所属紫竹院行宫,计房一百三十四间''赏给王怀庆作为私产',解放后改造成今天的紫竹院公园,20世纪80年代曾经对行宫进行过修缮,门窗均为现代式,各建筑均为小式大木,绘苏式彩画,顶铺灰筒瓦,宫门、正殿顶为硬山卷棚,正殿有游廊一周,报恩楼楼顶为硬山挑大脊,分上下两层,有前廊,下楼有方格盘长护栏,上层有宝瓶护栏,两边各有一座外跨式石梯,现仅存行宫建筑布局已与当时有所不同,2009年9月21日至29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织考古工作人员对行宫内的部分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清代建筑基址2处,总面积400平方米,2009年11月5日,紫竹院公园向海淀区文化委提出“行宫及周边院落修缮修复工程”的请示,已得到批复,根据该项工程计划,由紫竹院公园自筹3000余万元分两批对行宫进行修缮和复建,计划修缮行宫中院三排古建、西南跨院、寄云轩、“紫竹禅院”,修复二道门庑房、西北配殿以及东西配殿、步廊、“紫竹禅院”南院的修复,今已全面复建,现为海淀区第三批海淀区普查登记文物海淀区第三批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