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迫在眉睫的企业转型

 宁定致远 2022-12-10 发布于四川

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奇迹让很多经历过这个周期的企业家为自己在危机和经济动荡中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并涉险过关而自豪。但是,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肺炎引发的经济震荡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几乎所有原来经营得好好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麻烦,一些公司通过削减成本、减少员工人数和停止投资以节省现金来应对这些挑战。

新冠疫情大流行改变了宏观环境,并且将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以为疫情终将结束,一切将回到原来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推进,未来的组织虚拟化、业务数字化和敏捷化将是大趋势!人们要习惯并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并接受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所有工作的要求。数字化转型速度的加快,同样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依然要面对一个赢家通吃的世界。

现在,时间来到了2022年底,疫情进入了尾声阶段,新的商业常态正在酝酿和演化,经历过疫情考验的中国公司是时候做出更根本的改变了。

这是因为商业世界是一个生态化的环境,充满竞争的同时,彼此也紧密联系,当生态的底层游戏规则改变了,生态的大玩家开始转型时,所有的参与方就必须改变,否则不但成本会上升,甚至业务可能会在某时戛然而止。

没有人会期盼通过一场大瘟疫来推动自己企业的转型变革,但是,确实有优秀的企业迅速做出反应,为迎接未来的数字化世界借机转型、实现蜕变,经过3年抗疫,中国的政策正在大幅调整,调整效果如何还需观察,但是无可争议的是,大的社会及经济转型的环境已经形成,中国的企业能做的是研判形势、全力适应、面对未来及时转型。

当前无论大型企事业还是政府机关的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都是全力以赴和大刀阔斧而非渐进式变革, 这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必须认清形势,果断决策,就变革的深度和层次而言必须是改变规则式的变革,而不是简单的砍成本、或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流程那么简单。

转型通常意味着新的战略取舍,而国内外的统计数据显示,成功转型案例中40%以上是由更具雄心的业务增长计划推动,而不是削减成本、裁员或其他小修小补的改善战略。

中国过去的经验是循序渐进和摸着石头过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策略可能是最谨慎和更有实效的;目前的中国商业环境正在进行快速重构,面对这种环境,这样的变革转型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因为这样的节奏可能一开始就无法得到内部的广泛支持,过程中也难以评估效果,总有一种落后被动的无力感 ,而快速启动的变革将可以有效激励组织,快速看到成果,并作出检查和判定,员工的潜能也可以在这种过去所没有的节奏和氛围中得到释放,公司资源的利用率将大幅提升,缓慢的变革让公司内部懈怠失去激情的同时,也给了所有人反复评估自身利益在变革中的得失鹅时间空间,而过多地将个人利益融入变革的实施中,这对变革是不利的,而快速的变革实施几乎没有太多思考的余地,每个人必须马上投入,而不是思前想后,寻找借口。

更大的远景和抱负将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心,让所有人打消顾虑、心无旁骛,至少在短时间内保持专注和投入,这种全员投入的状态同样也是渐进式变革中不会出现的景象。

未来公司的转型很大程度上一定包含数字化转型的内容,除了快速采用和部署这些数字战略和方法、在一夜之间将成百上千名员工从办公室、呼叫中心和工厂车间转移到家中之外,还要使用这些技术来重新调整供应链,建立全新的电子商务渠道,并利用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来挖掘更智能、更可持续的运营方式。

众所周知、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的。但是外部竞争压力和处理公司内部优先事项的时间资源挤占,意味着客户经常被边缘化。而数字化转型后,客户的获得、转化和维护等行为将更多地依赖互联网,并依赖人工智能进行大量自动化运作,因此工作方式的转变将在客观上让客户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作者:孙智勇,北大纵横特聘合伙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