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之诀

 新用户3596Ds5V 2022-12-10 发布于四川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而这个反应,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在于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

文章图片1

生活永远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你看待事情的角度,影响着生活的温度,决定着生活的质量,也确立了你人生高度!

文章图片2

遇大事要“静”。《道德经》说:“静为躁君。”晚清政治家翁同龢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每遇大事,一定要慢半拍,必要三思而后行。于静中观之、察之、思之,以静制动,先谋而后动,方案就可一蹴而就,问题就可一次而解,目标就可一次达成。静,才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才能不被情绪影响和操控,才能行稳致远!因为在情绪的蛊惑下,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被放大成可以撬动地球的大事,静才能拨开双眼的迷雾表象,准确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破局的钥匙。沉静才能谋定,谋定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宁静,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修身养性的基础!

文章图片3

遇到难事要变。易经有云“曲成万物而不遗。”常听到两句话:“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条道跑到黑。”这种坚持,让人佩服,但太过执着,不懂变通,也会伤害自己。这世间万物,往往很多都是跌宕起伏,荆棘丛生,迂回曲折。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的路也是曲曲折折,沟壑纵横,跌跌撞撞。宋朝李觐说:“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江河因为善于转弯,所以才会流向大海。人生的路如果进入了“死胡同”,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环境,找出口,看岔路,但凡不是“歧路”,也不是“末路”,那么就可以华丽转身,勇敢踏上去,高歌前行!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只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那就只看结果,不拘泥于过程。此路不通,就另寻它路,没有它路,就自拓新路!灵活机动的人,往往可以枯木逢春,柳暗花明。而做事呆板,固步自封,刻舟求剑,不知道变通之人,则常常坐失良机,求变之人才能困顿少,生机多,行得通!

文章图片4

遇急事要缓。《格言联壁》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弟子规》也说:“事勿忙,忙多错”。急事总是给人压力,乱人心智。缓是先缓平心志,认真观察,理清思路,确定方案,是给之后行动准备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遇到急事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往往会出错。与其忙乱中出错,莫不如缓下来慢慢做好。遇到急事时缓一缓,给自己一个做事的心情和环境,然后,沉浸于此,忘我工作,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心态和行动都稳稳的终会圆满,“事缓则圆”。

文章图片5

遇顺事要敛。孔子有一句话“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种修养,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后定有来者,前亦仿古人”。时时省吾身,定为人上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格局大的人越在“得意”时,越是收敛。谦虚、低调、內敛、有度,会让一个人的胸怀更广博,格局更大。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便是做人最大底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越是格局大的人,越懂得谦虚低调,以低求高,以谦自持,成就自己。古人云“ 品现于事, 心藏于身”

文章图片6

真实的人品和格局,都会体现在遇事的反应和处理中。人这一生,会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都是对你的历练和考验,走过泥泞,历经沧桑,遭遇磨难。希望你我都能沉稳面对,用泰然自若的步伐走出从容不迫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