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新冠,身为父母请做到这几点。

 小元元 2022-12-10 发布于黑龙江

时隔差不多3年,再次打开我这个公众号,要发的这篇文章还是和新冠相关的,想想也不禁唏嘘。这个病毒的传播能力、突变能力对于人类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前几年对于我们来说尚有缓冲,而现在需要直面这些挑战,慌乱难以避免,但是慌乱对于我们来说毫无意义,不仅如此还可能影响到你对孩子的有效保护。因此,作为父母,在面对新冠的时候,请务必做到这些。

1、保持冷静、钝感,不要被外界信息过度干扰。

这是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正因为如此,你会得到很多尚未来得及证伪的信息(想想这几年来网络上那些纷纷反转的事件吧),这些信息大多被精心修饰,让人很容易陷入共情之中,从而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对于这些信息,我们最好做的是先冷静下来,或者去求证,或者等几天看看有无反转,在热度下来之后,再去想想这个信息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此外,目前我们会看到的还有很多“如何预防新冠”、“新冠要备这些药物”、“小偏方治疗新冠”的信息,其中会相当让人无奈的一点是,你如果看的足够多,你就会发现这些信息经常是互相矛盾的,对于这些信息,也务必要持怀疑的态度,一定不要全然相信(事实上,不相信或许都比全信更好一些)。

如果你发现这些信息已经导致你情绪非常不好,甚至有情绪崩溃边缘的话,请管住你继续搜索信息的双手,关掉手机,离开平板,到窗口深呼吸,让自己回到现实,回到自己的房间,暂时离开充满信息的世界。

2、知道新冠是怎么一回事,你能做什么。

直到目前,我们对于新冠的认知依旧是——对于12岁以上重症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对于其他人,并无特效药物,我们能做的只有对症治疗,缓解不适,静等自愈。

记住“只能对症治疗”,那么,至少你就不会想去给孩子吃那些并没有什么用,反而可能有害的药物。这一点在目前非常重要——囤积太多药物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用药,万一发生药物过量,目前的就医形势下可谓是雪上加霜。

3、对症治疗,意义是什么。

对症治疗,其实是为了让孩子舒服,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正常”,家长会为了体温数据恐惧,会为了孩子咳嗽害怕,在有这些情绪之前,我们不妨先问自己一句——孩子是否被这些症状严重困扰?孩子的状态怎么样?

当你看到,孩子发烧但是精神很好活蹦乱跳,孩子咳嗽但是并不影响吃饭睡觉,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自己的担心其实并没有太大必要,你可以暂时停下来,让自己歇口气,之后再想怎么办。

4、那么,要如何对症?

首先是退烧。如果孩子小于3月龄,出现发烧,请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3-6月龄,高烧+精神不好的时候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6月龄以上,高烧+精神不好的时候既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选择布洛芬。

这两种药物的剂量并不相同,为了避免药量错误,一般会建议只使用一种药物,如果孩子反复发热,这种药物已经超过使用限度,那可以在线上咨询医生之后,在医生指导下再去使用另一种药物。

其次是呼吸道症状,比如流鼻涕,比如咳嗽。

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其实并不建议给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复方感冒药以及咳嗽药,在流鼻涕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海盐水喷鼻/洗鼻来缓解症状;咳嗽的时候,1岁以内多喂奶来缓解症状,1岁之后可以喝蜂蜜缓解症状,再大一些,比如5-6岁之后,就可以考虑含吮硬糖、棒棒糖这些,让咽喉部位有糖浆形成的一层膜,咳嗽就会减轻。

至于6岁以上,也不建议家长随便给孩子用感冒药和咳嗽药,建议先咨询医生,再遵医嘱用药。

5、动态观察病情,同样重要。

一般来说,随着时间推移,病情总会呈现先加重一些,之后逐渐减轻的规律,新冠也是一样,往往在开始2-3天,发烧是比较严重的,之后逐渐缓解。所以如果孩子在头2-3天发热比较严重,但是之后发热的最高温度逐渐下降,发热的间隔时间逐渐拉长,那么就说明病情已经开始趋于改善,家长就可以继续观察。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持续高热不退,又或者是本来体温改善,但是又突然发热加重,都需要考虑到病情加重,建议线上咨询医生或者是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了精神萎靡嗜睡或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者青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等表示病情加重的表现,也需要及时就医。

6、父母照顾好自己,同样重要。

当然,说老实话,在孩子感染的时候,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父母也被感染了。

但是,万一没有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健康者戴N95口罩之后再和孩子接触,注意手卫生,注意室内通风来保护自己,毕竟说实话,孩子生病家长已经很累了,如果自己也病倒,那就更难好好来照顾孩子了。你和孩子,同等重要。

虽然明天不一定好,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好好的去面对明天。

祝我们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