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六腑位置图+五官五脏中医知识+

 LGB936 2022-12-10 发布于黑龙江

  五脏六腑位置图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血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五脏六腑图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五官五脏中医知识 1、目 肝 怒 青 酸 (眼睛里面又可细分:瞳孔是肝肾眼白是心肺),查血就是验肝,肝不好跟所有的病都有联系,养肝多各吃绿色的东西,绿豆最棒,绿豆熬到开锅七八分钟即可,夏天五六分钟,喝绿豆汤的好处:1.治疗近视眼、去肝火2.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妇科病(肝火包括血压高糖尿病) 晚上1-3点肝火最旺,所以容易口干舌燥,是晚上吃大鱼大肉伤肝,晚上多吃生拌菜,就养肝不口渴了,酸味是养肝的; 2、舌 心 喜 赤 苦 (从舌头的颜色可以看吃入与排出的好坏,喜养心,过怒伤肝,过喜伤心,抑郁症都是从失眠开始的,养心的秘方非常简单,红-红豆养心,苦-苦瓜降心火,就是吃赤色的,即主食红小豆,心主血,就是血热,包括红豆、大枣,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心火最旺,有咽炎的多吃点生拌苦瓜,咽炎就慢慢好了; 3、口 脾 思 黄 甘 脾在五脏里头是主运化吸收的,什么现象反映脾不好?就是嘴唇老咧,嘴干,嘴里老长口疮(口腔溃疡),主要是消化吸收不好,还有一天排便次数过多,女同志妇科不好,男同志前列腺不好的,全是脾的毛病。现在年轻人怀孕能力越来越低,不孕不育症越来越多,原因就是毛病在脾,固不住,男同志精子成功率低,女同志不育,流产,宫外孕,痛经,都是脾不好。脾怕什么?怕凉,经常喝冷饮伤脾。脾不好的人脸色是腊黄的,脸黄告诉脾胃不合。养脾:黄豆,早上起来喝豆浆,欧洲国家九月十八中国豆腐节。情绪中脾对应的是思,思虑过多把脾给毁了。现在的孩子整天在学习桌边,又不锻炼,身边越来越差,吃饭量少。养脾最好的就是早上起来一定要喝豆浆。豆浆中有大豆异黄酮,中医里面有“食不离豆”,特别是女同志,除此之外还有黄色的小米、玉米,另外中医里面甜是养胃的,还要多吃甜的水果,不要吃西瓜和冰饮料; 4、鼻 肺 忧 白 辛 肺开觉于鼻,呼吸不好了就鼻炎,中医没有慢性之说,有病就是有病,没病就是没病,没有不能根治的,治鼻炎先治肺这鼻子就好了,打呼噜就是心肺不好。肺不好就容易忧伤,象林黛玉老忧伤,最后就是肺结核,邓丽君唱忧伤的曲子,哮喘。辣椒是因为南方潮,可以除湿,吃过了就伤肺,每天吃一顿就好了。养肺是吃白色的,最好的食物就是白萝卜,中国有药食同源,白萝卜熟吃润肠,生吃润肺,肺不好的睡前吃生萝卜,但是吃熟的或喝萝卜汤不能润肺,另外多吃百合、白果(化痰的)、梨; 5、耳 肾 恐 黑 咸 耳主肾,肾不好听力不好,耳鸣都是肾气不好,要补肾,它代表的情绪是恐惧,恐伤肾,吓得尿裤子,腿软就是关系到肾,吃黑豆补肾,“肾亏百病源”,但黑芝麻是辅食。中国有“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男的怕下边腿肿,女的怕上边脸肿,腿肿是肾气不足下边肿,心气不足则脸肿,但心肾是相克的东西。肿有两种,一是气肿,你一按它就起来了,二是水肿,你一按它就一个坑,没第三种肿了。站久了肿就是气肿了,气上不来了,肾好就不存在气不足了。咸的养肾,但是过咸就毁肾了,故人不吃盐没力气,但是吃盐过多就对肾不好了; 瞳孔:肝肾 眼白:心肺 结膜炎、虹膜炎等实际上是心肺火热,心火旺、肺火旺,人死没死看瞳孔:瞳孔散开了,意思就是肝肾衰竭了。肝气足:眼睛聚光,看东西特别亮,有神。肝不好:火气大,验血,就是验肝,酒伤肝,怒伤肝。 养肝:绿豆、绿色蔬菜、醋。绿豆汤:水沸后再煮七八分钟(夏天五六分钟),不放糖,脾气不好、老生气,近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绿豆汤为碧绿色最解毒。降肝火蔬菜:吃晚饭的时候吃生拌菜,放芝麻酱(补肾),放适量醋。酸奶不好:成分表:牛奶、砂糖、增凝剂、增稠剂,防腐剂,天天喝,血粘稠。牛奶不好:过去是很好,因为过去穷,没有大鱼大肉;现在都大鱼大肉了,再喝奶,火上浇油,两者只能选其一。 舌头:心 舌头不好:心肝脾不好,腰酸背痛腿抽筋,上面热,下面凉 心:心情好就好,过喜生悲 心不好:眼比较直,不爱动;情绪乱、抑郁、失眠。老做噩梦,心火太旺 养心:红豆粥,豆包,大枣为辅,养心养血 降心火:中午11到1点吃生拌苦瓜,心火中午最旺;嗓子不舒服,也吃,因为心主舌,舌根为咽喉。咽炎就好了 口:脾 脾不好:大便一天多次,唇干,口腔溃疡,妇科、前列腺问题,不育不孕,痛经,月经不调,脸蜡黄养脾:食不离豆,天天早晨喝豆浆。国外有豆腐节,外国人都吃豆浆了,中国人都改吃牛奶了,营养过胜,不好。 健脾:水果(除西瓜),玉米、小米,山药,黄豆制品 伤脾:思虑过多伤脾。饮料,冰饮料,甜健脾,过甜伤脾,过凉 鼻子:肺 鼻炎为什么不能根治,因为光治鼻子了,打呼噜:心肺都不好。火大造成鼻根部胀,堵塞 肺不好:容易忧伤,一忧伤,肺更不好。 伤肺:少吃辣,不能过 养肺:晚上生吃白萝卜,睡觉前生吃对吸烟者好。放屁是因为消化不好 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 百合,白果化痰,梨,银耳 耳朵:肾 肾:纳气,肾气不足,耳膜波动少,听觉就不好,恐伤肾,尿裤子,肾主骨,腿软。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心气不足,上边肿,脸肿;肾气不足,下边肿,腿肿。 气肿:按一下,会回来,是因为气不足 水肿:按一下,一个坑 养肾:咸养肾,但是过咸毁肾,根据自己的情况、工作适量调整。 五脏衰老有先兆? 黄元御的理论肝脏先兆 眼花爪枯,为常见的肝衰先兆。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肝和则目能辩五色。故肝衰老的先兆为眼花爪枯。 心衰先兆 舌萎脉露,因为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心衰则舌不灵,心功能的变化可通过舌直接反映出来。心主身之血脉,故心衰则脉道不利,致脉络外露而青筋明显。 脾衰先兆 萎肉脱为脾衰先兆。脾开窍于口,充饥华唇,故脾衰则表现口唇苍白不润。唇又为脾之外华,脾衰则唇枯。 肺衰先兆 涕出皮皱,为肺衰先兆。因为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肺虚则涕泪俱出,肺主身于皮毛,肺衰则皮毛枯萎,表现为出现皱纹,尽显老态。 肾衰先兆 齿摇发落,腰酸耳聋。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发为肾之华。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脏精气盛衰和病变,均可从腰、骨、发及耳等反映出来。男子衰老的特点肾气衰。肾藏精,精损伤肾,表现为40岁以后,性能力逐渐减弱。 神衰标志着衰老已进入不可逆转的阶段。大家要特别关注神衰。心藏神,思维开始混乱是心神衰的前期征兆;肝藏魂,肝神衰主要表现为决断能力丧失;脾藏魂,脾神衰则神恍而言语混乱。肾藏志,精神乱,志意散为肾神衰

  黄元御的理论

  按照, 肺, 胃, 胆, 心应降, 肾, 脾, 肝应升. 如果升降不顺, 会有各种症状. 现将已知的一些症状罗列如下:

  肺: 不降 - 大肠不降, 便秘 上逆/热 - 哮喘, 发热出汗, 人悲观

  胃: 负责浊气下降 不降 - 吃不下饭, 腹涨 上逆 - 呕吐

  心: 不降 - 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 火克金, 烦躁,咳嗽,口渴 上逆/热 - 吐血, 说胡话

  胆: 不降 - 两胁痛 上逆 - 口苦

  肾: 不升 - 上热下寒 反降/寒 - 遗精

  肝: 不升 - 肝瘀的各种症状, 包括眼睛流血 反降 - 左肢冷, 左手脚蜷, 无知觉

  脾: 负责清气上升 不升 - 吃后病重, 夏天潮湿时病重, 水肿 反降/寒 - 泻泄

  黄元御的圆圈理论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各位可记住了,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得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那么该有人问了,这个圆圈有道理吗?能治病吗? 我还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麻老的这个方子我后面会给大家讲的),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前两天还看到天涯论坛里的一个网友,没有任何中医基础,自己有鼻炎,怎么都治不好了,最后无奈,就自己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挑了个治鼻炎的方子,然后在家人的注视下,毅然服用,结果没两天就基本好了,这位朋友每天都现场报道服药情况,各位有兴趣的可以查查。 这帖子是个网友提供给我的,我看了也大吃一惊。 这个治鼻炎的方子叫桔梗元参汤,是治疗鼻塞、鼻涕多的那种鼻炎,方子是: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就这么个方子,基本属于食疗的范围,里面多半的药都是食物。 我给各位解解,其中桔梗是升的,开肺气、解毒排脓。 元参是升的,润燥解毒。 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气。 橘皮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 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 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 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 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方子。黄元御认为是这个圆圈转得不大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在那里,所以会出现鼻塞等症状。中医以前也说过:九窍不和,皆属脾胃。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黄元御就又不怕麻烦地开始讲起了圆圈的故事。 这个圆圈的故事太重要了,明白了它,其实好多病我们自己都可以分析了。 黄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大意如下: 这个哮喘啊,是一个肺气上逆的病,就是肺气不降了,正常的我们体内是有一个圆圈的,这个肺处于圆圈的最顶端,那么肺为什么不降了呢?是因为胃气不降了,我们说过,这脾胃是这个圆圈中心的轴,胃气是从右边下降的,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肺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儿了,于是就上逆作病。 可这胃为什么不降呢?那是因为脾土被水湿给郁住了,不再上升,也不把胃接受的食物给吸收(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吸收,中医的脾的部分功能实际是肠道的功能),脾这里不吸收,那胃从嘴那儿接受的东西还不都堵在胃里了?结果就没法儿下降了。为什么腹胀啊?那就是脾胃都堵在那儿了。为什么呕吐啊?这是胃气不能下降,上逆的缘故啊。 那为什么碰到阴雨天会发病呢?因为阴雨天湿气重,使本来就湿气重的脾气更加不升;吃饱饭发病,那是胃气本来就堵在那里了,您再给他增加负担,还不发病? 那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说:我把你的湿气给去掉,这样脾土之气就可以上升了,我再疏调肝气,那么脾土升得就更痛快了,这样,我再用点降胃气的药,那这个圆圈不就转动起来了吗? 方子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 就是这么个小方子,我们看着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湿气的,让脾土上升。 甘草是坐镇中州,补脾胃的。 半夏燥湿,药性下行,是让胃气下降的。 这三味药我讲过了,是个典型的车轴的构思。 干姜是暖脾肾的,因为湿气大,不用热药湿气不能去。 细辛这味药我给各位说说,这个药是散风寒的,药性比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不过那是指入散剂,如果是熬汤药,其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药店绝对是三克以上不给抓药。细辛这味药的特点是可以动用肾中的真气,来把风寒给顶出去,所以对某些顽固的风寒头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个问题,在用了细辛以后,肾气虚的人很可能需要补一下肾,因为动用了肾气了。我曾经开方子治疗顽固咳嗽,用了细辛以后,患者很快就好了,但是在舌头的中后部,舌苔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缺苔,就是这个地方舌苔没有了,这是肾气虚损的表现,我马上让患者服用了金匮肾气丸,结果几天后,这块舌苔就长上去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经之气的,可以止咳降逆。 桂枝黄元御的说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气上升的(这是黄元御的独特心得)。 砂仁这味药是行气调中的,可以醒脾开胃,如果这胃气被食物堵住了,用点儿砂仁,可以使得胃气立刻振奋起来。而且砂仁还暖肾燥湿,引气归肾,这是个一药多用的好东西。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

  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

  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

  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

  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青:

  宜食糙米、枣、葵;青色应肝。

  2、心色赤:

  宜食小豆、李;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

  宜食麦、萝卜、杏;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一类。

  4、脾色黄:

  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

  宜食黑豆、桃;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

  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

  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

  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