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317)过犹不及(附音频)

 沉映香 2022-12-10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元宏一向看重名门望族,由于范阳人卢敏、清河人崔宗伯、荥阳人郑义、太原人王琼四姓门族在士大夫中最受推重,所以特意选他们的女儿进入后宫。
陇西人李冲以才识受到任用,成为朝中显贵,他所结的姻亲都是名望清白而为时人所敬重的高门,元宏也以他的女儿为夫人。
公元496年正月,元宏诏令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弁审定各州士族,地位多有升降,又下诏曰:“代京人早先没有姓族,虽是功勋、贤士的后代,也与那些寒贱出身者没有区别。所以,一些宦途通达者虽然位极公卿,但他们的亲族仍然担任着地位卑下的官职。穆、陆、贺、刘、楼、于、嵇、尉等八姓从太祖皇帝以来,功勋卓越,著称于世,位至王公,无人不知。特此通知司州和吏部,不要让他们充任卑微官职,而应当同卢、崔、郑、王四姓一样对待。除这些大族外,其他还应班列士族者,将由朝廷下令确认。命司空穆亮、尚书陆琇等人详加审定,务必做到公正合理。”
当南朝艰难的革除门第带来的弊端时,北魏却开始施行严格的门第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北魏旧制规定:各藩王的妃嫔都应选娶八大姓及有清望的门第人家之女。咸阳王元禧因娶隶户人家之女为妃嫔,遭到元宏的严厉责备,元宏还下诏为六个弟弟重新聘娶妻室,强行要求道:“以前所纳娶的可以改为小妾。元禧可聘娶颍川太守李辅的女儿,河南王元干可聘娶已故中散大夫穆明乐的女儿,广陵王元羽可聘娶骠骑谘议参军郑平城的女儿,颍川王元雍可聘娶中书博士卢神宝的女儿,始平王元勰可聘娶廷尉卿李冲的女儿,北海王元详可聘娶吏部郎中郑懿的女儿。”
当时,赵郡李姓诸门中,所出人才最多,都能弘扬家风,所以世人谈论门第高贵,均推卢、崔、郑、王、李五姓为首。
这天,北魏君臣在一起议论是否应该将薛氏列为河东望族,元宏反对道:“薛氏是蜀人,怎么可以成为一郡之大姓呢?”
恰好直阁薛宗起执戟站在殿下,他很不满,站出来质问元宏道:“臣的祖先汉末在蜀地做官,两代后又回到河东,如今已经六代相沿,不应该算作蜀人。臣斗胆问一句,陛下是黄帝后裔,受封北方,难道可以说是胡人吗?如果不认臣为郡中大姓,臣有何脸面活下去?”说完,将手中之戟摔碎于地。
元宏沉吟半晌道:“那么,朕为甲,你为乙吗?”最终同意将薛姓列为郡之大姓,并和薛宗起戏言道:“你不是宗起,而是起宗呀!”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时人对于门第的在乎,不惜当面顶撞皇帝。
之后,元宏又与群臣议论选拔官员之事,问道:“近世以来,出身高卑贵贱分得很清楚,如果按照出身授予官职如何呢?”
李冲反问道:“不知上古以来,分官列位,其目的是为了那些膏梁子弟?还是为了治理国家呢?”元宏道:“当然是为了治理天下。”
李冲顺势反问道:“那陛下为什么专以门第出身,而不注重才能的选拔呢?”元宏辩解道:“如果其人有过人的才能,不怕不为人所知。然而,君子门第出身,即使没有为当世所用之才能,但终归在德行方面要纯洁笃实一些,所以朕选用他们。”
李冲再反问道:“难道傅说、吕望可以凭门第出身得到吗?”元宏再回答道:“这种不世出的人才,旷世才有一二。”
秘书令李彪问道:“如果陛下专以门第取士,那么对于鲁国的季孙、孟孙、叔孙氏与孔门人才,是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呢?”著作佐郎韩显宗也说道:“陛下岂能使贵者世袭为贵,贱者永远为贱呢?”
面对他们的连番发问,元宏不得不道:“如果遇有才识高明、卓然不凡、出类拔萃者,朕不拘泥于这一制度。”
不久,刘昶来到朝中,元宏对他道:“有人说选拔官员要看重才能,不拘门第出身,朕则以为不然。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会清浊同流,混淆为一,以致名器不分,使君子小人没有区别,这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的。我们现在八族以上的士人,品第分为九个级别。九品之外,出身低贱而做官者又分为七等。如果世有贤才,可以升为三公。朕正担心贤才难得,但是也不可以仅为一个人而搞乱了我的典章制度。”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元宏心里,门第远比才能更重要。
元宏的改革本意是提高北魏的治理效能,但由于他过于看重门第出身,走上了食古不化、过犹不及的歧路,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二月初九,元宏下诏曰:“群臣中如果不是武将,要严格实行守丧三年的制度。”四天后又下诏曰:“国都附近七十岁以上者,于暮春之时到京师举行养老之礼。”
三月初三,元宏在华林园宴请群臣以及国老、庶老,诏曰:“七十岁以上国老给予中散大夫、郡守的名誉职位;六十岁以上国老给予给事中、县令的名誉职位。庶老给予郡、县的虚职,赏赐鸠杖、衣裳。”
所谓国老,是指儿子担任公职者;所谓庶老,是指儿子是平民者。
三月十四,元宏又下诏曰:“各州中正举荐本乡之有德行而为乡人所尊重者,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而家境贫寒的,授以令、长之职。”
五月二十四,元宏下令在河阴掘筑夏至祭地的方泽,又诏令禁止在汉、魏、晋各代皇陵百步之内打柴割草,一如古之贤君。
是年秋,北魏久旱无雨,为了求雨,从七月二十二到二十四,元宏连续三天停止进食,群臣都来到中书省请见。
元宏推辞不见,并让中书舍人询问缘由。豫州刺史王肃道:“现在郊外已经大雨连绵,惟独京城之内下得很小。为此,百姓都没有少吃一餐,陛下却绝食三天,臣下们对此惶惶不安,无可自处。”
中书舍人回去报告了元宏,元宏又派他去回答道:“朕几天不吃饭,上天还是没有什么感应。近来,朝廷内外无论贵贱都说郊外有雨了,朕怀疑他们之所以这样讲,为的是宽慰朕心,情况未必属实。现在准备派人去查看,如果与所说的相合,就立即用膳;如果不然,朕还有何理由继续活下去呢?就用自己的身体替万民承担上天的罪责。”
当天晚上,果然天降大雨。这件事虽然出自偶然,但在那个迷信神明的年代,无形中增加了元宏的美誉,也让他的贤德之名远播天下。
无论是尊老,还是爱民,都是儒家最重要的价值内涵,也是元宏全盘汉化的应有之义,在很多方面,他甚至比很多汉族皇帝做得都更出色,但让他尴尬的是,太子元恂却疯狂的打他的脸。
元恂是元宏的长子,生于公元482年,生母为林氏。
元恂一岁时,林氏按子贵母死的旧制被赐死,由曾祖母冯太后抚养照顾,经常将他带在身边。十一岁时,元恂被立为皇太子。
元宏迁都洛阳后,曾命元恂前往旧都平城留守。之后,每当元宏出征或出巡时,元恂就留守洛阳,主持宗庙祭祀典礼。
元宏对元恂非常严格,但又长期不在一起,父子感情疏离。更关键的是,元恂和父亲大相径庭,既不喜欢学习,又因身肥体胖受不了南方的炎热,一直想要回到北方。
易服色之后,元宏赐予元恂衣服帽子,他却在私下里穿着胡服。中庶子高道悦为此多次劝谏,元恂对他厌恶至极。
是年八月初七,元宏前往嵩高巡视,元恂趁此机会与心腹密谋,直奔平城,亲手杀死高道悦。
第二天天刚亮,尚书陆琇紧急向元宏汇报,元宏大吃一惊,但没有声张其事,仍然按照预定计划巡视汴口,然后返回。
八月二十三,元宏回宫,召见元恂,历数他的罪过,亲自与咸阳王元禧轮番打了他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囚禁在城西。由于伤势过重,直到一个多月后,元恂方才可以起床。
十二月,元宏在清徽堂召见群臣,商议废太子之事。
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摘去帽子,伏地磕头谢罪,请求宽宥元恂,元宏道:“你们谢罪,请求宽宥,是出于私情,而朕在这里商议的却是国家大事。大义灭亲,为古人所看重。如今,元恂想要违抗父命而私自逃叛,跨据恒、朔两州,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大的罪恶吗?如果不把他废掉,会成为社稷之忧。”群臣无言以对,不敢再说什么。
闰十二月初八,元恂被为庶人,安置于河阳无鼻城,派兵看守,对其衣服饮食供应,仅仅免于饥寒而已。
一面大张旗鼓的提倡孝道,一面却要对儿子的不孝施以惩罚,元宏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可能这就是治国者的悖论,家国不能两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