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想喊声“郭老师”

 天下孝义人 2022-12-10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孝义爱心妈妈李艳萍

·  汾孝战役的胜利

凭借一点好记性,我虽然跳出农门,却难成龙变虎,在一事无成中,那点记性也越发不咋地啦!身边的同事,大学、高中老师大多忘姓忘名,但对几位小学、初中老师却愈加思念,其中一位是我的小学教师——郭世华。

这一切源于孝义西南山环水绕的小山村,是在乍暖还寒的1974年左右,当时,我10余岁,村里来了一位18岁左右身材偏瘦,人却精神的大个子小老师。他是本乡高塘坂村人,父亲也是教师,他的突然出现使一个封闭的小山村一下子灵动起来。置身其中,被他耳提面命的我,从此“活”起来。以此为始,师生相处两年多后,虽老师荣调它村,荣升大学,荣留太原,荣养京城,都只有耳闻,没有目睹,但“郭老师”却成了心中的永远,未敢些许忘怀。借此,回忆三件事,以谢恩师。 

一张纸条骗老师

“文革”初期被打倒的邓小平复出后,大力整顿,学校教育也从“早背语录——上午劳动——下午唱歌”中走向正轨,有了考试。正月初二看望大姑后,懵懂中带回表哥初一算术考110多分的消息,却在同学中炸开了锅。面对“满分100,怎么考110?”的质疑,只有面红耳赤,了无辩力,这就是当时我们的质朴。虽然学习形式上正规了,我们的内心依然很野,向往的是在满山遍野的树林里,偷食桃李杏,赛撬核桃仁,顺手挽些草,回家养兔卖钱,至于学习嘛?捎带!任有奖状,任凭获奖,依然固我。这不,在疯了一个暑假后,作业绝无动作。在明天要收假的下午,独坐门前龙槐树下想对策时,居然睡着,一个激灵醒来,冒出坏招,从“红旗本”上撕下质地粗糙的一页纸,写道“郭老师:因为没有保管好,作业丢了!”。第二天,趁乱将纸条混入同学作业本,跳成一团的心,一天不得安宁。转过天,没想到郭老师表扬我“礼貌、懂事”,并让我负责校门口黑板报。在勉强几期后,忽然感到写的好处,悟出了“学与写”的关系,从此,不动笔不学习,凡学习必动笔,一直至今。虽然因此排斥不能笔记的电子书,我也不准备改正了。

一生运动应老师

当时农村孩子的运动就是爬山上树,四处游荡,郭老师一来,火了一大一小两项运动。大是打篮球,郭老师不仅善于拍球、带球、传球,还有让人眼亮的三步上篮,有了他的操场,连耕作不缀的农民也常来过把瘾,有的潇洒、有的笨拙,惹得村民哄堂大笑,我也乱参一顿。在一次秋收后,篮球掉到斜立的玉米秸秆上,我追上去拿球,一下子经过花椒树,掉到住户炭堆上,下巴撞破,直至上大学时,煤渣才掉净。小是打乒乓球,红到严重影响上课的程度。课堂上念叨的是快点下课,课后在院子里砖砌的三个乒乓球案子上迅速展开比赛,抢不到的只好围观。我是左撇子,打得不怎么样,却善扣,也敢扣,有点愣头青状。就是从这儿起步,我开始了以跑步为主的锻炼,一直到今天。虽然无所特长,但身体较之过去,要进步多了,起码长了一个同时代人少有的个子,这要感谢老师的身教。今后吗?向老师保证活到老,锻炼到老。

一顿餐叙谢老师 

2021年清明节拜谒祖坟后,专门看了祖上历经千辛万苦,奇迹般在山顶上取土烧砖、长途购梁买瓦、专门定作石雕木雕,历时十余年建成观日出、看晚霞的山顶双套两进式两层廊柱式四合院,空梁无燕泥,庭草随意绿。在为昔日的繁华,今天的荒芜叹喟时,本家同学发小邀我晚宴。“和郭老师吃饭!”“什么?哪个郭老师?”但知道就是曾经眼中、长久心中的郭老师时,顿了一下,立马去看老师。途中想了很多,最想的是老师的样子,见时的面态。我多虑了,老师老样子。因着自己长高,高个子见多了的等等,虽然个高不再是强烈的观感,但久存的情感,老师的亲切,对过往的记忆,让我觉得老师只能仰视。尤其是老师拿出手机,翻出上午专程到阔别30多年的我村,他的首任地“南庄沟小学”拍的照片时,我泪眼糢糊。老师的大,我的小,相较之下,立见高低。老师吃惊于我长长了。同学们争相敬酒、老师的硬朗健谈、世事的沧桑巨变等等,都是谈资,但那个我心心念念的老师,终于就在眼前,一点不嫌弃没能光师耀祖的我,还是那样的让人敬爱,这就足够啦! 
“郭老师,我一直想干点大事,面呈老师,但一生坎坷,只是走向退休。从那天再别后,有一种放下感。虽然没能干成什么大事,无以回报如您般的诸多恩师,但我总在努力,希望继续得到老师的指教!”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