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历史人物“三杰”

 风吟楼 2022-12-10 发布于广东

(本文图片来源于百度,特此鸣谢。)

潮汕“三杰”,指的是潮汕三大杰出人物,即状元林大钦(号东莆)、兵部尚书翁万达(号东石)、国舅陈北科(号东涯)。因三人各自的号里都有个“东”,故又被称为“潮汕三东”。此三人对潮汕地区的文学、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潮汕地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一)

文章图片1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享年34岁,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林大钦幼年时,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上京赴试,嘉靖皇帝观其殿试一天之内写成近五千字的策论,叹为奇才,特意钦点为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负责修史工作。

林大钦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但他却不受限制于心学,其后期学术思想已经突破了阳明学说的藩篱,著述颇丰,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1995年,潮学专家黄挺教授根据过去各种版本及选本,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再加校注,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林大钦集》题写书名,是最为完整的林大钦作品集。

  在集中,林大钦殿试时的策论代表了当时考试文体的最高水平。策论结构谨严,立论深刻,语言犀利,分析时弊恰切,治理方略恰当,行文的逻辑力度和表述恰到好处,有苏轼之风。

这篇策论能得到嘉靖皇帝青睐,主要原因不单是其文学才华,更主要的是其中的论点。

  林大钦少时家境贫寒,父亲是个穷儒生,单生他一人。童年时,他曾在村前桑浦山麓至石壁头一带放牛,经常到附近的私塾外听读。年轻时,因父亲早逝,家境拮据,他曾在毗邻村教书维持生计,也因此有机会接触了解最底层劳苦大众生活,并思考当时社会政治腐朽的根源,明确地提出了八项治国方略:均田、择吏、去冗、省费和辟土、薄征、通利、禁奢。

  林大钦的这些主张无疑说中了嘉靖皇帝心里所想解决的问题,所以皇帝才龙颜大悦,“亲擢第一”,钦点状元。是时,林大钦年仅22岁。

(二)

文章图片2

陈北科(1478年~1534年)明正德辛未科进士,原名陈洸,字世杰,号东石,世称陈国舅,潮州府潮阳县桂山都贵屿人(今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华美村)。出身寒门,1511年中进士,授吏科左给事中、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留给后世的作品有《前题》、《南海歌渔》、《官桥秋笛》等,后人将其诗文整理合并,加以校勘,合刊为《陈给谏选集》。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势,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明世宗褒其为“紫阁名臣”,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先贤。后人评价他,虽其仕途生涯处于明朝大礼仪矛盾的巅峰时期,却不受迂腐陈规的束缚,敢于藐视礼教,对当时社会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

(三)

文章图片3

翁万达(1498年—1552年),明嘉靖丙戌科进士,字仁夫,号东涯,潮州府揭阳人(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他出身寒门,1526年中进士,授广西梧州府知府、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兵部尚书。

翁万达不仅是一代名将,还是一名诗人,他的文学水平在当时的社会堪称大儒,留给后世的作品有《东涯集》、《稽愆集》、《稽愆诗》等。

郑莆样在《刻东涯集书后》里如此评价翁万达之文:“学闻至道,文率性成,笔引千钧,心雄万变。”而冯奉初在《潮州耆旧集·东涯集题辞》里说翁万达的作品是:“经世之文,非小儒所能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翁万达真是文武才略兼备的一代大将军啊!明世宗称他为“岭南第一名臣”,张居正曾评价道:“(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翁万达)屈一指焉”。《明史》称:“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他的威望远播异邦。据说,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