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深度好文)

 儒风大家 2022-12-11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 蓁蓁

《史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到中年,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唤醒一个人的,是利;让人睡不着的,还是利。
 
愚者在利中,迷失自己;智者在利中,成就自己。
 
利是伤人的剑,也是渡人的船,一面照见自己,一面照见人生。

1

庸者唯利
 
春秋时期,政治家范蠡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囚禁。
 
范蠡想保住二儿子的性命,便将一车黄金交给长子,叮嘱他一定要送给楚国的庄生。
 
庄生收下黄金,便去面见楚王,“近来观星,发现天象对楚国不利,现在应推行仁政。”楚王听庄生如此说,便决定大赦天下。
 
范蠡的长子听闻了这个消息,心想:“既然楚王要大赦天下,我又何必把黄金送予他人?”于是他找到庄生,取走了黄金。
 
庄生认为此人唯利是图,过河拆桥,便再次面见楚王,“城中百姓纷纷议论,大王大赦天下,并不是为了推行仁政,而是想释放富商范蠡的儿子。”
 
楚王听后十分生气,“我堂堂君王,怎会因为一个富商而大赦天下?”于是下令杀掉了范蠡的次子,第二天再大赦天下。
 
《菜根谭》里说:“饥则附,饱则沴,燠则趋,寒则弃。”
 
利是一杆秤,能掂量出人心的厚薄,人情的冷暖。
 
平庸的人,有利可图时,便巴结奉承;无利可用时,即翻脸无情。
 
在他们眼中,事情不分黑白,人心不分善恶,唯有利益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2
愚者贪利
 
从前,有个人见到一家鞋店的鞋子全都免费,便心花怒放地挑了一双标价500元的鞋子。
 
老板瞧见后,告诉他:“只要你三天不说话,这双鞋就免费送给你。”
 
他乐呵呵地穿着鞋子回到家,不管妻子问什么,他就是不开口说话。
 
妻子以为他生病了,找了好几个大夫,都无济于事。
 
第三天,鞋店老板自称有祖传秘方,可治疑难杂症,被妻子请到了家里。
 
老板见到他,低声说:“三天已到,你可以开口说话了。”
 
他开心地告诉妻子:“我三天没说话,赚了500元!”
 
妻子不解地问:“什么500元?刚刚那个医生收了我1000元诊金,说可以治好你的病,果真不假。”
 
《管子》中说:“高飞之鸟,死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
 
生而为人,逐利是天性,但贪利是选择。
 
要知道,利字旁边一把刀,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利益的奴仆,没了底线,丢了本心,自食其果。
 
真正聪明的人,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

智者取利
 
春秋时期,齐桓公当政之初,齐国国力衰弱,鲁梁两国对齐国虎视眈眈。
 
丞相管仲向齐桓公献计,要求齐国上下都穿绨料的衣服,因为鲁梁的国民擅长织作绨料。
 
此后,齐国便开始从鲁梁两国高价大量买入绨料。
 
鲁梁的百姓看到有利可图,便荒废了农业,大量织绨。
 
齐国一面继续购买绨料,一面大力发展农业,囤积粮食。
 
待时机成熟后,齐国突然下令,要求百姓改穿帛料衣服,且宣布不再与鲁梁两国通商。
 
十个月后,鲁梁两国的粮食供不应求,百姓们饥肠辘辘,而此时再去耕种,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齐国见势,便以每石上千钱的价格卖出粮食,而国内每石只需十钱。
 
三年后,鲁梁两国国力亏空,不得不臣服于齐国。
 
孙子曰:“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智者取利,却不困于利。
 
他们能透过利益,看到背后隐藏的利害关系,从而趋利避害,成就自己。
 
而愚者为表象所迷,满足于利益带来的好处,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
 
说到底,利益终究是身外之物,唯有看轻它,才能看清它,然后为己所用。

4

达者让利
 
曾国藩年轻时以为,用道义就能留住人心,结果最开始投奔他的人,都转投到胡林翼的麾下。
 
曾国藩不解,便去询问幕僚赵烈文,赵烈文说:“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
 
曾国藩恍然大悟,此后便削减自己的开支,厚待下属。
 
当时,普通士兵一个月五两银子的俸禄,是朝廷正规军的三倍;中级军官一年的俸禄接近一千八百两,相当于正规军高级军官的水平。
 
不仅如此,他还常常把战功让给将士们,给他们加官晋爵。
 
之后每次招兵,招一千来一万,许多高级将领都转投到他的军队。
 
得益于此,曾国藩的湘军战斗力大增,多次替朝廷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终成为清末第一名臣。
 
《礼记》中说:“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世间万物,有舍才有得,利益尤其如此。
 
总想把利益攥在自己手里,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失了人心。
 
真正有格局的人,明白成己先成人,达己先达人。
 
唯有一颗“兼济天下”的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