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510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word版
2022-12-11 | 阅:  转:  |  分享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全解全析

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 ? 模仿/装模作样? ? 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 ? 提防/提心吊胆? ? 绿茵/绿林好汉.箴言/缄默无言? ? 蠕动/耳濡目染? ? 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 ? 讳言/经天纬地? ? 勘察/堪称一绝每对读音都不相同/weǐ,k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 ? ? 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 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碰撞、融合、交流碰撞、交流、融合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克服特殊气候条件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 ??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 ? ?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 ? 战略环境评价: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解析】筛选关键词的考题首先应该从语法角度对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后再压缩成关键词。

【错因】因语法知识不扎实造成成分分析错误。



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不超过30个字)赞成者说:? ???? ? 质疑者说:? ?? ?

二、文言文阅读 ? ? 阅读下面的文文.完成6—9题。 ?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 度:考虑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 ? B.? ? c.? ? D.

7、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得见? ?

(2)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比敕何意悖乱 ?(3)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于江南,并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浮云能蔽日?

?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错因】诗歌大意未能读懂,专业术语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4)座中泣下谁最多?? ?? ???。(自居易《琵琶行》)(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6)? ?? ?     ?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1)辩乎荣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

(4)江州司马青衫湿 (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解析】三题来自高中要求记忆的十三篇,其他三题为初中背诵篇目。

【错因】默写最令人担心的是字的书写,如“辩乎”、“陟罚臧否”等。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侯银匠 ?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1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②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作用。 【错因】题目阅读不细致,答题方向就发生错误。又不能结合得分点,分点叙述。

13、① 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 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解析】(1)4分总共四点,“甜”联系上文自然可以概括出来,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以及有了个好归宿。儿之所以“苦”,首先应该是由打首饰引发的,尔女儿走后自己一个也不禁酸楚。

(2)之所以喊女儿,是思念至深。而发现女儿早已出嫁,自己一人,又安慰自己说“老了,糊涂了。”

【错因】肯定都可以写出一些,但会遗漏要点,不够全面。

14、① 要花轿早有打算 ②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③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解析】题目要求同样具体,要求分析花轿和刻画侯菊的形象密切关系

15、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分)? ?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纯朴的嗜血者16,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人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 ? ? 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 ? ? 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 ? ? 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6分)

① 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

② 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③ 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解析】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态度引用鲁迅的话作用

19、(6分)

①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② 反对滥用暴力。

③ 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解析】对句子含义的理解,重点是解释“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活在书中的好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晚清学人杨守敬6.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杨守敬日本之行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17.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杨守敬舆地学研究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l 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解析】从文中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19、(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

(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

(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解析】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通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找寻到三方面,分别是良好的精神品质,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交友这一方面。

【错因】过于急躁,不能在原文中细细找寻有效信息。



七、作文(70分) 20.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 ?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 ?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整张试卷难度不大,贴近实际。除选考、附加外,试卷在结构、长度、题型、赋分上与去年基本相同,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稳中有变,附加题力挺课改平中见奇,关注生活特点详析:试卷的目标取向是考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者的取材视野开阔,关注社会、关注考生,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比如试题涉及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等素材。、语言运用题新颖鲜活。第4题在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中提取三个关键词,这既是筛选与概括能力的考察,更是贴近社会的一种导向,研究论文中的关键词、政府行文中的关键词等等,此类现象比比皆是。第5题就社会上家长接送学生的现象,发表“赞成”(两个陈述句)及其“质疑”(两个反问句)的意见,则更是要考生们关注社会,解决问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和的心理素质。 、这张试卷多选、附加题力挺课改。第六大项现代文阅读,论述类和实用类任选一题。附加题以附加试卷的形式,在主卷考试结束后,对选修历史的考生单独发放。其内容仍体现平稳过渡的原则,文言断句选自《梦溪笔谈》,文字并不艰深,而“黄老”和“六经”归属什么“流派”等考题反映了注重积累,注重语文素养的核心;中外名著阅读的两个简答题一是说出单四嫂等一组文学形象(女性)出自什么名著,一是解释《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只要注重积累,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上述题目应该能答,只是语言表述的问题了。最后的概括分析题应该有难度,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命题趋势。

























好教育云平台 高考真题第1页(共12页)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69179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