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5432008年高考数学(四川卷)(文科)(word版+答案)全解析
2022-12-11 | 阅:  转:  |  分享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

数 学(文史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到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U={1,2,3,4,5},A={1,2,3},B={2,3,4} ,则CU(A∩B)=

(A){2,3} (B) {1,4,5} (C){4,5} (D){1,5}

2、函数的反函数是

(A) (B)

(C) (D)

3、 设平面向量,则=

(A)(7,3) (B)(7,7) (C)(1,7) (D)(1,3)

4、(tanx+cotx)cos2x=

(A)tanx (B)sinx (C)cosx (D)cotx

5、不等式的解集为

(A)(-1,2) (B)(-1,1) (C)(-2,1) (D)(-2,2)

6、将直线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为

(A) (B) (C) (D)

7、△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边长分别是 ,若 ,A=2B,则cosB=

(A) (B) (C) (D)

8、设M是球O的半径OP的中点,分别过M、O作垂直于OP的平面,截球面得到两个圆,则这两个圆的面积比值为

(A) (B) (C) (D)

9、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则

(A)13 (B) 2 (C) (D)

10、设直线,过平面外一点A且与、都成30°角的直线有且只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11、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P为C的右支上一点,且,则△PF1F2 的面积等于

(A)24 (B)36 (C)48 (D)96

12、若三棱柱的一个侧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另外两个侧面都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则该棱柱的体积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

14、已知直线,圆,则C上各点到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

15、从甲、乙等10名同学中挑选4名参加某项公益活动,要求甲、乙中至少有1人参加,则不同的挑选方法有 种。

16、设数列中,,,则通项 =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

数  学(文史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到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选项 二、填空题答题卡:

⒔ 。。。。.解答题 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得分 评卷人 1.(本小题满分12分)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得分 评卷人 1.(本小题满分12分)得分 评卷人 1.(本小题满分12分)AD,BE∥AF,G、H分别是FA、FD的中点。

(Ⅰ)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

(Ⅱ)C、D、E、F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Ⅲ)设AB=BE,证明:平面ADE⊥平面CDE.























得分 评卷人 .(本小题满分12分)的两个极值点.

(Ⅰ)求的值;

(Ⅱ)求的单调区间.

































得分 评卷人 .(本小题满分12分)的前n项和

(Ⅰ)求;

(Ⅱ)证明: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Ⅲ)求的通项公式。

















































得分 评卷人 .(本小题满分1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和F2 ,离心率,点F2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Ⅰ)求的值;

(Ⅱ)设M、N是右准线上两动点,满足

证明:当取最小值时,.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数 学(文科)及详解详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Ⅱ卷第3至第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是,那么   

次独立重复实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设集合,则( B )

 (A)     (B)     (C)     (D)

【解】:∵ ∴

又∵ ∴ 故选B;

【考点】:此题重点考察集合的交集,补集的运算;

【突破】:画韦恩氏图,数形结合;

2.函数的反函数是( C )

 (A)       (B)

(C)      (D)

【解】:∵由反解得 ∴ 从而淘汰(B)、(D)

又∵原函数定义域为 ∴反函数值域为 故选C;

【考点】:此题重点考察求反函数的方法,考察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换性;

【突破】:反解得解析式,或利用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换对选项进行淘汰;

3.设平面向量,则( A )

 (A)      (B)      (C)     (D)

【解】:∵ ∴

故选C;

【考点】:此题重点考察向量加减、数乘的坐标运算;

【突破】:准确应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4.( D )

 (A)      (B)      (C)     (D)

【解】:∵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各三角函数的关系;

【突破】:熟悉三角公式,化切为弦;以及注意;

5.不等式的解集为( A )

 (A)    (B)   (C)   (D)

【解】:∵ ∴ 即, ,

∴ 故选A;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突破】:准确进行不等式的转化去掉绝对值符号为解题的关键,可用公式法,平方法,特值验证淘汰法;

6.直线绕原点逆时针旋转,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为( A )

(A)   (B)

(C)   (D)

【解】:∵直线绕原点逆时针旋转的直线为,从而淘汰(C),(D)

又∵将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即 故选A;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互相垂直的直线关系,以及直线平移问题;

【突破】:熟悉互相垂直的直线斜率互为负倒数,过原点的直线无常数项;重视平移方法:“左加右减”;

7.的三内角的对边边长分别为,若,则( B )

 (A)    (B)   (C)   (D)

【解】:∵中 ∴∴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解三角形,以及二倍角公式;

【突破】:应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利用三角公式进行角的统一,达到化简的目的;在解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是解题的基本方法,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中常要重视角的统一,函数的统一,降次思想的应用。

8.设是球心的半径的中点,分别过作垂直于的平面,截球面得两个圆,则这两个圆的面积比值为:( D )

(A)   (B)   (C)   (D)

【解】:设分别过作垂线于的面截球得三个圆的半径为,球半径为,

则:

∴ ∴这两个圆的面积比值为: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球中截面圆半径,球半径之间的关系;

【突破】:画图数形结合,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勾股定理;

9.函数满足,若,则( C )

(A)   (B)   (C)   (D)

【解】:∵且 ∴,,

,,,,

∴ ,∴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递推关系下的函数求值;

【突破】:此类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求出函数解析式后代值,或者得到函数的周期性求解;

10.设直线平面,过平面外一点与都成角的直线有且只有:( B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解】:如图,当时,直线满足条件;

又由图形的对称性,知当时,

直线满足条件;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线线角,线面角的关系,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图形的对称性;

【突破】:数形结合,利用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交角不变画图,重视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的对称性;

11.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为的右支上一点,且,则的面积等于( C )

(A)   (B)   (C)   (D)

【解1】:∵双曲线中 ∴

∵ ∴

作边上的高,则 ∴

∴的面积为 故选C

【解2】:∵双曲线中 ∴

设, 则由得

又∵为的右支上一点 ∴ ∴

∴ 即

解得或(舍去)



∴的面积为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双曲线中与焦点,准线有关三角形问题;

【突破】:由题意准确画出图象,解法1利用数形结合,注意到三角形的特殊性;解法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点坐标,有较大的运算量;

12.若三棱柱的一个侧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另外两个侧面都是有一个内角为的菱形,则该棱柱的体积等于( B )

(A)   (B)   (C)   (D)

【解】:如图在三棱柱中,设,

由条件有,作于点,



∴ ∴

∴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立体几何中的最小角定理和柱体体积公式,同时考察空间想象能力;

【突破】: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准确地画出图形是解决此题的前提,熟悉最小角定理并能准确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_。

【解】:∵展开式中项为



∴所求系数为 故填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二项展开式中指定项的系数,以及组合思想;

【突破】:利用组合思想写出项,从而求出系数;

14.已知直线与圆,则上各点到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解】:如图可知:过原心作直线的垂线,则长即为所求;

∵的圆心为,半径为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 故上各点到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圆的标准方程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突破】:数形结合,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距离公式。

15.从甲、乙等10名同学中挑选4名参加某校公益活动,要求甲、乙中至少有1人参加,则不同的挑选方法共有________________种。

【解】:∵从10个同学中挑选4名参加某项公益活动有种不同挑选方法;

从甲、乙之外的8个同学中挑选4名参加某项公益活动有种不同挑选方法;

∴甲、乙中至少有1人参加,则不同的挑选方法共有种不同挑选方法 故填;

【考点】:此题重点考察组合的意义和组合数公式;

【突破】:从参加 “某项”切入,选中的无区别,从而为组合问题;由“至少”从反面排除易于解决;

16.设数列中,,则通项 ___________。

【解】:∵ ∴,,

,,,,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故应填;

【考点】:此题重点考察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突破】:重视递推公式的特征与解法的选择;抓住中系数相同是找到方法的突破口;此题可用累和法,迭代法等;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由于函数在中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故当时取得最大值,当时取得最小值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三角函数基本公式的变形,配方法,符合函数的值域及最值;

【突破】:利用倍角公式降幂,利用配方变为复合函数,重视复合函数中间变量的范围是关键;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进入某商场的每一位顾客购买甲种商品的概率为,购买乙种商品的概率为,且购买甲种商品与购买乙种商品相互独立,各顾客之间购买商品也是相互独立的。

(Ⅰ)求进入商场的1位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中的一种的概率;

(Ⅱ)求进入商场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2位顾客既未购买甲种也未购买乙种商品的概率。

【解】:(Ⅰ)记表示事件:进入商场的1位顾客购买甲种商品,

记表示事件:进入商场的1位顾客购买乙种商品,

记表示事件:进入商场的1位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中的一种,













(Ⅱ)记表示事件:进入商场的3位顾客中都未选购甲种商品,也未选购买乙种商品;

表示事件:进入商场的1位顾客未选购甲种商品,也未选购买乙种商品;

表示事件:进入商场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2位顾客既未选购甲种商品,也未选选购乙种商品;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相互独立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突破】:分清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求法;对于“至少”常从反面入手常可起到简化的作用;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平面平面,四边形与都是直角梯形,

,,分别为的中点

(Ⅰ)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Ⅱ)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Ⅲ)设,证明:平面平面;



【解1】:(Ⅰ)由题意知,

所以

又,故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Ⅱ)四点共面。理由如下:

由,是的中点知,,所以

由(Ⅰ)知,所以,故共面。又点在直线上

所以四点共面。

(Ⅲ)连结,由,及知是正方形

故。由题设知两两垂直,故平面,

因此是在平面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

又,所以平面

由(Ⅰ)知,所以平面。

由(Ⅱ)知平面,故平面,得平面平面



【解2】:由平面平面,,得平面,

以为坐标原点,射线为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Ⅰ)设,则由题设得

  

所以

于是

又点不在直线上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Ⅱ)四点共面。理由如下:

由题设知,所以



又,故四点共面。

(Ⅲ)由得,所以

又,因此



又,所以平面

故由平面,得平面平面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立体几何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四点共面问题,面面垂直问题,考察了空间想象能力,几何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突破】:熟悉几何公理化体系,准确推理,注意逻辑性是顺利进行解法1的关键;在解法2中,准确的建系,确定点坐标,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熟悉空间向量的计算在几何位置的证明,在有关线段,角的计算中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和是函数的两个极值点。

(Ⅰ)求和的值;

(Ⅱ)求的单调区间

【解】:(Ⅰ)因为

由假设知:



解得

(Ⅱ)由(Ⅰ)知



当时,

当时,

因此的单调增区间是

的单调减区间是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点,单调性,最值问题;

【突破】:熟悉函数的求导公式,理解函数极值与导数、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重视图象或示意图的辅助作用。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求

(Ⅱ)证明: 是等比数列;

(Ⅲ)求的通项公式

【解】:(Ⅰ)因为,所以

由知



得 ①

所以





(Ⅱ)由题设和①式知







所以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Ⅲ)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数列的递推公式,利用递推公式求数列的特定项,通项公式等;

【突破】:推移脚标两式相减是解决含有的递推公式的重要手段,使其转化为不含的递推公式,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在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时应重视首项是否可以被吸收是易错点,同时注意利用题目设问的层层深入,前一问常为解决后一问的关键环节为求解下一问指明方向。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点到右准线为的距离为

(Ⅰ)求的值;

(Ⅱ)设是上的两个动点,,

证明:当取最小值时,

【解】:因为,到的距离,所以由题设得

解得

由,得

(Ⅱ)由得,的方程为

故可设

由知知

得,所以



当且仅当时,上式取等号,此时

所以,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椭圆基本量间的关系,进而求椭圆待定常数,考察向量与椭圆的综合应用;

【突破】:熟悉椭圆各基本量间的关系,数形结合,熟练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设而不求消元的思想在圆锥曲线问题中应灵活应用。

















欢迎光临《中学数学信息网》 zxsx127@163.com



《中学数学信息网》系列资料 WWW.ZXSX.COM 版权所有@《中学数学信息网》



















































































A



B



C



D



E



F



H



G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69179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