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之下,你最担心的人是谁?现在怎么样了

 莫为天下先 2022-12-11 发布于湖南

这几天已经看到好几个在北京的大V阳了,按这个比例粗略推算一下,估计现在新增正在快速增加,而且是成指数级增加,这个感染的冲击波,大概率会在下周才真正拉开序幕。半个月之后,也就是圣诞到元旦期间,可能出现第一个感染的高峰,然后再往后推半个月,2023年1月10号开始,可能才真正开始出现重症高峰。

不过同时感到特别意外的是,还有大V发烧了居然家里连退烧药都没有准备,这个时候再买药就不太好买了。这两天网上买,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头天下单第二天就送到,大部分都是十多天,甚至有两个星期了还没发货的,放开之后的快递受影响比较严重,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放开了一切就顺畅起来了。

然后现在线下的药店,也不太好买,因为一般来说一个药店服务一片区域,这个区域里平时的常规药物储备,跟人口规模和感冒数量是相匹配的,像现在这样,别说大家需要备药,就是只有感染的人去买药,也跟不上这个需求,集中感染的数量远远超过日常感冒人数。

这也是给大家提个醒,基本的药物还是要准备一下,尤其是现在还处于大城市的冲击波周期,大部分中小城市目前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趁这个机会,应该抓紧做些必要的储备,尤其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特别是儿童用药跟大人还不一样。

像大城市这一波高峰过后,再过半个月,正好又是春节,到时候大量人口从大城市回到县城乡镇和农村。所以可以想见,春节之后,将会迎来一个全国的感染高峰,那个时候,就是大城市的冲击波向小城市和农村蔓延了。

大城市来说,还有医疗资源能挤兑一下,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和农村,届时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医疗挤兑,因为没有资源可供挤兑,很多人只有自己扛。

现在都说跟感冒差不多,但实事求是的讲,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出现发烧,而且是高烧,大多数成年人感冒基本都不怎么发烧,所以自己要有心理准备,有可能跟你想象的感冒不太一样,目前还有很多小县城乡镇和农村,还没有受到冲击,做点必要的准备,是对自己家庭负责,也是对后面的医疗资源节约,是对别人的一种负责。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很多人来说,要到接下来的这两三个月,才知道这份责任到底有多沉重。也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迎来春暖花开。

就我自己来说,我在双十一的时候买了一些药,主要是我这边是大家庭,家里有两个老人四个小孩,其中两个侄子只有一岁多点,另外老家还有三个老人,其中我老婆的奶奶今年九十岁了。我能做的是把每个人所需的基本药物备好,然后给他们把防护物资准备好,各种防护要求强调好。

以北京目前的传播速度,我觉得我自己可能也很难躲过,即便能防护好,明年孩子还得开学,国外的情况都是学校是个传播中心,到那时候我是百分之百躲不过了。所以我对自己的态度就是,小心防护,坦然接受。

我对自己并不太担心,最担心的就是家里面的这些老人和孩子,但是说实话,现在能做的似乎也就这些了。另外其实我也还有一些亲戚,有在做透析的,有年纪大的,就是生活在上面说的小县城和农村,医疗条件怎么样,我很清楚。受各种原因影响,我对他们能做的就更有限了,但是我也知道,全国范围而言,包括一些留守老人,比他们条件更差的人也大有人在,这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过程。

我在之前已经利用读者的资源,借助他们的分享,做过了一些普及感染和防护的体验和知识。最近国内的感染者多起来了,网上分享感染过程的也不少,但是我看了有个奇怪的感受,大部分都是几天病程几天转阴,说实话,我知道是咋回事,就像我最早做这个活动时,就有人提过了,幸存者偏差。

上网的以年轻人为主,现在的形势下,不像之前,说实话已经没有劫后余生的感慨必要,因为走到这一步,肯定也有基础的考量。我今天想聊这个话题,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分享,让另一部分年轻人知道,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的切实担心是真实有必要的。

在疫情之下,有人是一场感冒,有人真的是一场生命的冒险,有人担心的是还不上房贷,也有人担心的是失去一个亲人。

这个世界不只有我们自己的立场和感受,让我们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包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