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吸引力指数 首次发布

 黄之中 2022-12-11 发布于上海

2022年上海市

“建筑可阅读”

吸引力指数

上海这座城市的形成,跨越了许多历史时期,也融合了多样文化,造就了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外文化交融的独特建筑风格。外滩建筑群、豫园、新天地、武康大楼、陆家嘴三件套……这些建筑都是城市精神品格的代名词,诉说着一段段城市发展和变迁的故事。

当下,哪些建筑最受市民游客的关注?怎样能让建筑被更多人知晓和阅读?在建筑阅读中如何体会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品格?基于上述问题,在市文化旅游局指导下,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与上海云邑大数据科技中心合作,以客观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自动化全网采集、数据库调用、指标权重确立、云计算等方法,形成“2022年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吸引力指数”研究报告。

图片

一、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此次评估指标主要从“建筑与人”的视角出发,探索建筑是否能够为人所知、为人所读、为人所传。评估体系由故事性、便利性、体验感、传播度和关注度等5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对象为纳入上海“建筑可阅读”范围的建筑。与传统偏重于“有意识上报”和“主观评价”不同,本指数数据来源主要是通过对“无意识沉淀”数据的全网采集、归纳和分析。

图片

通过全网信息搜索、计算和分析,并以客观数据占80%、各领域专家打分占20%的权重,进行评估分析,综合评分获得80分以上的建筑共有238处,基于该238家建筑形成总榜TOP20和5个专项分类榜单。

图片
图片

二、专项分类榜单

革命建筑TOP10

图片
图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图片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图片

中共四大纪念馆

历史建筑TOP10

图片
图片

武康大楼

图片

国际饭店

图片

和平饭店

当代建筑TOP10

图片
图片

上海博物馆

图片

上海中心

图片

上海自然博物馆

道路TOP10

图片

*本榜按得分在80分以上的项目总数排序,项目总数相同则按所属建筑得分总和排序。

图片

走在中山东一路上,可以慢慢观赏外滩建筑群,一千多米长的外滩拥有中国最大的近代建筑群,涵盖了外廊式、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装饰艺术等各种风格,几乎是一部生动的缩略版近现代建筑史,更是上海的“城市会客厅”。

图片

淮海中路是中西文化的汇聚地,也是最具上海文化的马路之一,以浓郁的海派商业文化风格闻名于世。法国梧桐掩映下,历史建筑众多,淮海大楼、武康大楼、宋庆龄故居等皆在于此。

图片

南京西路从一条用于连接西藏中路和静安寺的跑马道,到如今在商业与文化、摩登与古朴、保护与开发的抉择中不断蜕变,历经了一个多世纪。这条路诞生了全市第一座“年税收亿元楼”,坐拥顶级商务楼集群,汇集近20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甚至形成了申城为数不多、以道路命名的高端商圈——“南京西路商圈”。


图片

三、吸引力总榜TOP20

图片

No.1

豫园

图片

排名第一的豫园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具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今豫园作为著名景点,每年举办众多活动,如“非遗”体验、夏日游园、元宵灯会等,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之一,在故事性和便利性方面都获得较好成绩。而启动老街更新改造后,这里将拥抱潮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新豫园”,成为具有东方生活美学魅力的全球时尚文化秀场。

No.2

上海音乐厅

图片

上海音乐厅在总榜中位列第二,是上海现存最早的由华人建筑师设计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音乐建筑,也是最能反映上海中西交融、多元并存、与时俱进的海派文化精神地标之一。众多国内外著名音乐家和演奏团队曾光临此建筑,为其带来了非常大的曝光度,同时,官方账号设置较为完善,空间开放程度及区位俱佳,在VR技术及文创产品方面都做出了诸多创新与尝试。

No.3

上海展览中心

图片

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不仅是上海市中心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还承载着大型展览、重大会议等活动。2020年上海展览中心启动了近20年来首次大修,公共空间按功能划分为景观区、休闲区、互动区、绿植区、停车区五大区域,并于去年9月起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宜人城市公共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