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绍台智慧高速建设实践及思考建议

 guoxiongxin 2022-12-11 发布于广西
Image

直播课

近日,在《中国交通信息化》主办的“智慧高速·建设实践”网络直播课中,绍兴市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亮作题为《杭绍台智慧高速建设应用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杭绍台智慧高速建设情况、建设成效、应用展示以及智慧高速思考建议等内容。以下为报告中杭绍台智慧高速建设情况及思考建议等主要内容,《中国交通信息化》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及整理。

杭绍台智慧高速建设实践

杭绍台高速是连接杭州湾区和东部沿海产业带的南北向交通大动脉,气象和地质情况复杂,沿线峡谷桥梁、特长隧道众多,研究和实施杭绍台高速智慧化建设十分必要。杭绍台智慧高速整体架构为“1+3+3+N” :1个云平台,3套智能支撑引擎,3个移动端APP,支撑N个业务应用和智慧化场景。

Image
杭绍台智慧高速整体架构

云系统架构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和浙江省国资委《浙江省国资国企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均对云平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打造稳定、安全、高性能、易拓展的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座。
结合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集团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的数字化建设要求,能平滑升级到企业云平台,基础底座和安全防护部分无需重复建设,打造基础设施一朵云、数据共享一盘棋、安全防护一张网,最终实现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全息感知 海量多源数据管理

完备的感知和控制体系。通过多种感知、控制和发布设备,加强对道路上车、路、环境的精细化感知交互。目前平台系统接入管理5000台以上设备,每天处理数据1000万/条以上。包括全路段的交通流检测(约1公里间隔)、全覆盖的视频监控和事件检测(主线200米间隔、隧道120米间隔) 、全路段的隧道监测数据、全区域的气象状态数据(20多个气象仪、全路段气象预报、视频能见度识别)、全覆盖的高精度地图和城区段30公里高精度定位、高密度的可变情报板(约1公里间隔)、团雾常发路段的智能雾灯(10公里)、重点车辆轨迹追踪的激光雷达(2公里)、重点高边坡和桥梁的健康监测、车路协同段试点(6公里单向RSU覆盖、2公里激光雷达和边缘计算)等。
多源数据接入多源数据包括道路与隧道实时视频;路侧设备基础信息与状态;隧道内基础设备信息、状态等;天气信息、恶劣天气预警、基础采集信息,路况信息;高精/标精路网、地图瓦片等;桥梁、边坡检测指标、数据设备状态、数据标准;救援车辆信息;车辆、设备、道路信息;道路凝冰系统-道路气象信息等。
设备资产全周期管理。通过设备与路网绑定,支持设备地图定位。统一资产管理,涵盖设备基础信息、所在路网信息和管辖单位信息。

全路段无盲区异常事件自动检测

交通事件AI识别。交通事件AI识别可从视频监控转变为视频智能泛感知,实现交通事件由人工监控转变为自动感知+人工识别确认;可实现车道级的交通事件、交通参数的检测,自动检测、分析、评估道路实时状况,并与监控中心联动。检测范围覆盖车道、硬路肩、导流带、紧急停车带等,并可有效支持双向车道的检测。
视觉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交通异常事件(异常停车、行人或非机动车、异常行驶),道路异常事件(抛洒物、施工区域),交通参数(交通流量、运行车速、车间距、交通状态),设备异常(视频质量),辅助功能(云台联动控制、客货分流、火焰、路面能见度)。

智慧化管控 事件闭环处置

基于事件驱动的业务处理模式,通过一套算法一个平台,实现交通事件感知、预案决策、设备控制和信息发布,每次事件处置都形成了闭环,还能通过数据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提升优化算法模型和平台功能,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管控,实现有监有控。
Image
异常事件闭环处置

智慧化数字大屏

基于高精度地图,深度融合道路动静态要素,将设施设备、路况、事件、气象、隧道等交通信息统一汇聚,实现了高精度地图全覆盖、海量数据整合呈现、核心数据实时更新、业务系统协同联动。此外,杭绍台数字孪生实现了三维高精度地图覆盖、全要素孪生效果展现、历史问题回溯分析与未来趋势仿真预测。

“X”智慧高速特色场景

特色场景1:车路协同 辅助驾驶
通过车道级APP提供车路协同能力和服务,辅助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优化车辆在公路的驾乘安全和效率,提升智慧出行体验。
超视距感知提醒,给出行者提供超视距的信息提醒,发生危险更早告知智能网联车辆。准全天候通行,恶劣天气条件下,可以基于车载端导航进行安全驾驶,弥补人眼看不到的危险。伴随式信息服务,贴身伴随式信息发布和支付等服务,将网联车升级为一个大号智能手机。车路信息的双向互通,车辆重要信息与道路监管实时互通,能更好提供服务、加强监管、保障安全。
特色场景2:准全天候通行
实现全程覆盖的高精度地图采集,打造基础设施数字化,为车道级交通管理、伴随式交通服务、预防性资产维护提供高精度支撑。气象监测预警:气象仪、互联网气象数据、视频感知;智能分析决策:自动分析建议管控策略;智能诱导:一键下发控制雾灯、情报板等。
特色场景3:智慧服务区
在实现服务区常规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建设了视频监控(车辆管理、人流监测)、智慧厕所、能源监控、能耗管理、信息发布等系统应用,实现服务区人流、车流、卫生状况等指标全流程采集、监测,实时发布路况、停车位等动态信息,打造“人、车、区”交互的智慧服务区。
  • 外场监测:基于视频识别功能,实现规范停车、可疑人员、区域越界等事件监测分析及预警。

  • 省中心数据互联:基础数据按一定的采集频次上传省级平台,入区车流量、视频图像等信息实时上传省路网监测系统。

  • 信息发布:基于移动app、诱导屏等手段实现服务区的智能导航,包括停车位、充电桩、加油站和厕所等实时信息。

  • 智能公厕:公厕使用情况实时监测和对外发布,可通过发布屏进行厕所位置查找、占用情况查询等。
特色场景4:智慧隧道
通过特效灯光消除视觉疲劳,接入近3000台隧道设备,实现隧道交通、环境、火灾预案统一管理部署。

杭绍台智慧高速思考及建议

当前在智慧高速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功能使用率不高、数据稳定性不足、智能化体现不充分、设计内容不清晰及缺少组织保障等问题。对于杭绍台智慧高速发展,有三个关键词:持续深入、开拓创新、保障机制。
持续深入。第一,加强异常事件、天气及重点车辆的识别和精准管控,逐步落实车道级主动管控能力;第二,全面应用智能施工管理和播报,规范施工操作流程;第三,继续探索泛车路协同体系应用,丰富公众信息发布内容,探索车道级导航播报;第四,持续探索数字孪生在智慧高速的应用,提升高速场景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第五,持续探索与省厅、交警、交通的数据交互共享和业务系统场景。
开拓创新。第一,资产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运维养护,各阶段建立数据监测分析系统,数据持续沉淀积累,用于结构健康预警和养护决策支持;第二,移动工作台APP,丰富移动端工作APP内容,基于角色权限分配不同的查看、记录、审批、处置的功能,针对领导提供移动驾驶仓功能。
保障机制。第一,智慧高速的业务应用会对传统运营管控流程带来影响,一方面要基于实际业务需求优化应用,同时也需要保证配套的流程机制和提升人员能力;第二,一路多方协同需要进一步深入,智慧高速需要与协同部门协商探讨数据交换对接机制。
基于杭绍台智慧高速建设实践,对于智慧高速项目建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方案要考虑软硬结合,要机电设备配合业务应用,可以分开招标,但需要对机电专项提要求,比如摄像头密度和分辨率、情报板间隔距离和样式、用能监测数据等;二是,项目方案要综合实用创新,实用的功能需求需要确定可量化评估指标,创新的功能需求需要确定技术可行性和可复制推广空间;三是,项目组织要工作边界清晰,新建高速还是已有高速的需求,要和路段管理部门对齐,招标主体公司、运营公司业务部门、运营公司下属路段都要参与方案讨论和确认,且工作边界和对接流程清晰。

作者 | 赵亮绍兴市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来源 | 《中国交通信息化》“智慧高速·建设实践”网络直播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